即时新闻:
2007-05-23
于兵兵
订阅

虚热? 30家内地消费股蜂拥赴港IPO(2)

 1  |  2  |  3 

 

而今天登陆港交所的百丽国际,则有望一举超越国美电器,成为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

人们开始关注,内地消费品市场真的火了吗?

解密:群力共推

对于此轮内地消费股在香港资本市场备受追捧的热潮,最直接的解释是,由中国经济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宏观大势与鼓励内需政策促成的。

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40亿元,同比增长13.7%。未来这一数字的变化则可能更为惊人,即以每年扩大万亿的速度增长。其中农村消费品市场增速更为突出。

“如果中国广大农民家庭每家多买一双鞋,中国肯定不用再怕外国人烧中国鞋。”面对内需增长可能带来的消费品产业发展空间,经济学者厉以宁在此前参加投资中国中部博览会时这样向记者表示。

根据百丽鞋业公布的行业分析报告,中国鞋类生产总量虽然在2004年时就已经是世界第一,但中国人均消费鞋类产品每年仅2.3双,远低于西方和亚洲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市场的鞋类消费空间十分可观。”

鞋业的数据仅仅是一个缩影,对于一向擅长阅读数字的海外投资者来说,整个消费品行业展现的可喜的发展空间,无疑是导致他们热切追捧内地消费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将视野放之更广阔的时代背景,鼓励内需政策快速启动,也是诱因之一。还有就是人民币升值。

源于人民币升值,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热情高昂。今年至今,以流通股本加权平均的A股价格较去年上涨一倍。作为与内地关系最紧密的海外资本市场,香港股市也一路水涨船高。截至4月底,来自内地企业的成交占到香港股票市场总成交额的64.2%,市值则占市场总市值的50.3%,且这一占比正呈现逐级上升的趋势。

源于人民币升值,金融专家与政府决策层在去年底即形成共识:只有实现投资、外贸和内需三驾经济马车的均衡发展,才能抵御由过分依赖出口贸易带来的汇率变动。为此,中国宏观经济必然向鼓励内需方向发展。而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的今天,消费股的走势必然迎来高峰期。

隐忧:“虚热”初显

但是,和内地股市出现虚涨同步,关于香港资本市场追捧内地消费股的置疑也渐渐浮出水面。其中焦点之一是市盈率的高企。

市盈率即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值,是衡量股价高低和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市盈率越低,说明这只股票稳健且回报性良好。

“一般来说,市盈率在20倍至30倍之间已经顶多了。但是近日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消费股动辄高达40倍,甚至50倍。”凯基管理咨询公司香港分部的消费品类分析师ALEX不无担忧。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