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人开始渐渐明白了,原来钱是可以生钱的,虽然很多人对于摊派的国库券还很茫然,但是在银行里能存上一笔钱吃利息,确实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这是中国人理财观念的发端,后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等金融手段的增加,理财已经成为人人都无法回避的重要现实,时至今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成为普通人的共识,伴随经济发展的长期通货膨胀更是让普通人也意识到,在这个时代,要让自己的财富通过理财手段避险和增长。在兔年来临的时候,我们还邀请了100位金融领域的专家,对下面这一年的经济趋势做问卷调查,希望他们的看法能给您以有价值的参考。

个人财富管理
个人财富管理变迁轨迹

从央行整存整取储蓄存款单到银行理财产品,从当年的国库券到如今的股票和基金,20多年前存在于“黑市”中的黄金、外汇产品现在大行其道……金融产品的变迁见证着中国人家庭财富的增长,这个过程也孕育着中国人理财观念的滋生,更折射出人们财富观念的巨大变迁。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利率在6%-8%以上,定期存款是最主要也几乎是唯一的金融产品,当时让老百姓有“钱生钱”概念的还有这期间开始发行的国家债券。首张1元面额的国库券在1982年发行,在枯燥乏味的金融产品市场掀起了一丝涟漪,这是首套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国库券。详细

人民币理财
人民币理财这十年

仅仅在10年前,如果小张手里刚拿到5万元钱奖金,她多半会找家最近的工商银行,排上2个小时的长队,换来一张大额定期存单。
而现在,对于存款这回事小张则觉得几乎不可理解,“太老土了吧,这年头通胀这么厉害,今年国家定的物价目标是上涨4%,可现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才3%,只有傻瓜才会把钱存起来!”
如今小张的选择是五花八门的,股票、基金、黄金各有一小部分,而她投资最多的则属商业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详细

“黄牛”与“点差”炒汇的非典型故事

说起外汇投资,会有个带有历史烙印的词冒出来——黄牛,他们可谓最早的外汇投机者。
黑市黄牛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记忆符号,“要美元吗?”是那个年代活跃在银行、旅行社门口的黄牛们见人即问的一句话。
随着汇改后美元的堕落,外汇黄牛一度销声匿迹,但并没有绝迹。伴随全球金融市场格局演变,汇率市场也几经变化起起落落,现在,黄牛们又有了新口令:“换人民币吗?” 【详细

债券投资
债券投资:从国库券到必备资产配置

理财上,老毕算是玩得比较高级的,一是他的理财意识觉醒得比较早,二是他玩的还是一般个人玩得不多的债券。

1980年代利息在6%-8%以上,定期存款是最主要也几乎是唯一的金融产品,唯一能掀起老毕财富欲望的也就是国库券,这也让他与债券投资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便后来投资品种增加了,他的资产配置中总有债券这一项。详细

寿险产品18年:从“保障”到“投资”

那是1992年10月,带有浓厚“中国情结”的美国友邦获准在上海经营寿险业务,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企业,并首次将个人营销理念带入中国。两年之后,平安保险挺进寿险业务导入了个人营销制度,成为国内险企首家“吃螃蟹”者。
而那个时候购买了高利率保单的人,现在正在坐享和当时的高利率一样的每年的收益率,而且将持续未来很多年。这让国人意识到,原来保险不光能买保障,还能“赚钱”。
详细

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行业泡沫忧虑更甚

农历新春,大部分地区尽管依旧乍暖还寒,但股权投资领域的投资人们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的身影穿梭于大江南北,寻找着今年的投资机会。本报邀请了投资风格各异的近二十位知名股权投资人参与了本报的 “股权投资2011年度问卷调查”,其中有知名的PE机构人士,也有专注于早期投资的VC们,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整理与分析,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展望今年股权投资的脉络。【详细

投资者观点
2011年,他们的看法

“我们刚工作那时候存钱还是两个窗口,一个是无息的,一个是付息的。存无息的是支援国家建设,谁敢问国家要利息?”北京大学一位金融学教授曾给记者讲述过这样一段历史。当记者问他存哪个窗口时,他说:“我不敢存付息窗口,所以就把钱藏在家里,床下。”
时过境迁,几十年后的国人无论从理财观念还是方式上都发生了质变。当利率、CPI、PPI等名词变得早已不再陌生,银行储蓄在居民理财方式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详细

基金产品
基金产品13年流变

13年前,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基金为何物。今天,总资产净值达2.51万亿的700余只各类型公募基金,已经作为最常见的理财产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从第一只封闭式基金的低调上市、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的火爆登场,到ETF基金、QDII基金等产品创新,基金产品变迁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人理财观念的进步。老陈,中国第一代老股民,职业炒股近20年,交易资金近亿,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1998年4月7日中国的第一只基金——基金金泰上市交易的情景。【详细

股市投资
股市投资变

“小伙子,我的眼睛不好,你帮我读读这报纸上老师怎么推荐的东方宾馆。”2000年2月,春寒料峭,在首都体育馆附近的一家证券营业部门口,一位略显驼背的老人在别人的帮助下,听完激情的股票推荐语后,兴冲冲地买入了东方宾馆(000524SZ)。这位老人说,他手里的这点钱放着也是死钱,股市这么好,赚点钱养老。十年前,中国股市的普通投资者开始有了朦胧的股市理财意识。而二十年前,对大多数人来说,股市还只是一个投机的场所。【详细

期货投资
起承转合:期货投资20年悲欢风云

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期货市场已经迈过弱冠之年。在历史的长河中,2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中国期货市场而言却是历经跌宕起伏,极不平凡的20年。
20年间,期货市场经历过初创之时爆发式的增长,也遭遇了两次整顿所带来的连续数年的惨淡期,最终转入缓慢但扎实的成长期。站在第三个十年的起点上,随着期货品种不断丰富,特别是股指期货的上市,期货将更全面地融入资本市场,成为投资者理财的一个新选项。
详细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 会员名:   会员登陆
  验证码 看不清,请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