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文荣的百年沙钢(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万晓晓 1975年,江苏沙钢集团的前身只是个靠45万元自筹资金起家的镇办作坊。
23年后,沙钢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年营收达1452亿,并且,在2009年,荣列世界500强榜单。这一年,掌舵者沈文荣63岁。
对于个中秘诀,沈文荣总结为9个字:有雄心,有目标,不折腾。
一
1968年,沈文荣中专毕业后,前往江苏省沙洲县锦丰扎花剥绒厂当一名钳工,这个工厂就是沙钢的前身。之后,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他不断获得升迁,1974年,28岁的沈文荣便担任副厂长的职务。
1983年,钢铁厂与扎花厂分开,沈文荣出任钢铁厂副厂长,次年7月转正。从这时起,他便开始了与钢铁的缘分。
这时的沙钢规模很小,沈文荣注意到,中国基础建设缺乏优质的窗框钢产品,市场上,大钢铁企业不屑生产窗框钢,小钢企又无法上规模,沈文荣在任厂长的第二年,便决定收缩产品生产线,将窗框钢作为主导产品。
1988年,沙钢已经建成4挑窗框钢专业化生产线,产量达13万吨,占国内市场60%。并且,沙钢成为了这个细分市场的价格制定者。
1988年底,沙钢凭借窗框钢,将资金累积到1亿元,沈文荣破釜沉舟,决意倾囊生产螺纹钢。他从英国比兹顿钢厂买下一条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不过,这时候,他并不十分有把握。他说,万一设备买来运行不了,就办个展览馆,我自己在门口卖票,5分钱一张,让同行都来学习沈文荣的教训。
沙钢的螺纹钢项目在1992年投产,这时,邓小平南巡讲话带动中国迎来了基础建设的高潮,沙钢的3亿元75吨项目投资,不到3年就悉数收回。
两次“折腾”后,沈文荣的眼光更高了,他接连斥巨资从各国引进生产线扩产,1993年,他投资 13亿元,兴建当时亚洲第一座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炼钢、LF精炼、连铸、连轧高速线材生产线,在投产的第二年,沙钢的电炉钢产量就突破了百万吨大关。1994年,又兴建了当时亚洲第一座 90吨竖式电炉、连铸、连轧高速生产线,设备从德国、美国、瑞士引进。
1996年,沙钢与韩国浦项钢铁合资2亿多美元,生产冷轧不锈钢薄板,造就了中国最大的不锈钢薄板基地。当然,在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当数沙钢与蒂森克虏伯的交易。

- · 山东钢铁赢了 | 2009-09-07
- · 国企改制促民营钢企数量大增 | 2009-08-20
- · 沙钢民企第一 年营业收入击败联想 | 2009-08-20
- · 沈文荣:“三十年就这么过来了” | 2009-07-30
- · 大匠沈文荣 | 200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