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第三次革命(2)
廖杰华 李保华
2011-04-24 23:23
订阅
 1  |  2  |  3 

开放之因

华为第三次变革背后是,既有传统市场饱和的压力和顺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同时也有来自谋求世界第一的野心。

2010年11月25日,任正非就向媒体开放问题和华为高层座谈时,检讨了自己个人作风对公司品牌策略的负面影响,“我和媒体打交道的方法是存在障碍的,但华为才是个二十多岁、朝气蓬勃的小伙子,确实需要被世界正确认识。别人对公司的误解,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主动与别人沟通,甚至连被动的沟通我们都害怕,还把这当成了低调”。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任正非被认为是中国最刻意低调的企业家之一。

作为一家非上市私营公司,华为本无义务每年发布经审计过的年报。而今,华为年报更是首次披露新一届所有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信息,其目的是希望能使公众,包括媒体,更好地了解华为及华为业务的透明度。“华为会越来越开放透明”,华为称。

“华为组织架构、向媒体开放的变革是华为向西方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靠拢,这样的机构更容易被西方理解为去军方背景化。在西方,CEO本身就是企业的形象代言人,IT行业尤其如此。在坐二望一后,业务架构的调整是华为本身顺应以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的需要”,长期关注华为和云计算的贝尔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长春说,华为迟迟打不开美国市场,已经不是产品和技术的问题,在新兴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华为迫切地需要被西方理解。

华为在1998年开始国际化以来,在军方背景和可能涉及到国家信息安全的疑云下,在一些并购上屡战屡败。海外收购的军方背景魔咒,正阻碍着华为从中国第一成为世界第一的前进理想。

仅去年一年,华为在美国的三宗收购全部因为类似的猜忌而流产。

华为在近日宣布,将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建议,撤回收购美国科技公司3-Leaf的申请。CFIUS在2月初致函美国总统,建议阻止华为收购3-Leaf的部分资产及一些专利,理由是该交易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交易标的仅为200万美金,而且已于2010年5月份完成。

华为在2010年中期对美国宽带网络软件厂商2Wire和摩托罗拉无线设备部门两桩收购案中,尽管都提出了比最终中标者高得多的报价,并聘请了大摩、高盛等作为财务顾问,但最终都因为政府担心华为的军方背景而未能如愿。

华为近期在印度和英国市场也面临类似的情况。有消息称,华为甚至被印度政府要求公开其股权结构,后来华为在一定程度上公开了其股权架构才使问题得以缓解。但华为没有在2010年年报中公开具体的股权分部构成。

海外市场拒绝华为的理由,在华为2007年参股3Com被拒之门外时,就已经显露:华为是中国最不透明的公司;华为是由一位中国前军官所创立,可能与中国政府和军方有着某种联系,而美国国防部是3Com的重要客户,因此华为参与收购将“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这样的背景下,即使出价很高,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也不敢被华为收购。2Wire收购失败的原因就是公司担心华为的收购无法获得美国政府的批准。

本报咨询多位华为内部人士均否认华为和军方有关联。西方的猜忌来自于任正非是前解放军军官,甚至连从什么职位上退役西方都没有搞清楚。西方猜测另外一个依据是华为在国内市场所向披靡,可能有军方或者政府支持。

华为也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并无军方背景,欢迎美国当局对华为展开正式调查。

海外市场是华为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市场。华为2010年财报显示,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204.05亿元占比65%,同比增33.8%,均远高于国内市场的比例和增速。

郑长春认为,华为在海外市场,有很多专利是绕不开的,特别是专利保护更加严格的西方市场。现在海外收购战略受阻后,华为肯定也不允许账面上趴着300多亿的现金被束缚住手脚,变革是必须的。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称,华为如果要短期内超越爱立信谋求世界第一的地位,北美市场不可逾越。谢国忠对华为有过深度接触和研究。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