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版“国十条”出台幕后(1)
陈文雅 席斯 胡芳洁
00:25
2010-05-08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文雅 席斯 胡芳洁 北京房地产市场“价格坚冰”上周开始崩裂。

5月5日,地产大佬恒大宣布,全国约40个开发项目统一降价15%。与此同时,市场上传出万科拟降价消息。

这仅仅是个开始。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公开定性,房市即将步入冰川期。

地王“退地”消息开始传出。望京三大地王中的一幅土地,由于地价高过周边房价,据说开发商已经萌生退意。

一夜之间,原本热闹的售楼处突然冷却。

京版国10条:不准炒房

两个事件催生了北京市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出笼:一是“望京地王”,二是“通州房价”。

3月15日两会刚刚落幕,北京望京旋即拍出三块地王,除一块为重庆民企金科地产之外,另两家均为央企。

知情人士称,当时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向北京市政府和国资委质问情况,要求予以说明。接到办公厅电话的一方是北京市长郭金龙,另一方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

之后,北京市府向北京土地储备中心了解地王成因,土地储备中心负责人答复称,三块土地本应在两会之前的3月6日拍卖,恰因两会召开,于是将拍卖日期推至3月15日。

此答复显然无法解释三块土地只推迟了十天左右、就最终以超过以往土地价格成为新的 “地王”的原因。

作为对地王、高房价的补救回应,北京市不得不行动。

3月19日,北京市住房保障工作会议召开,作为国务院主管住房的行政领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出席并讲话。会议提出了今年北京市住房保障的工作目标,并确定了相关任务,当天,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副市长陈刚双双赴会。

会后,姜伟新和郭金龙一并参加了一个开张仪式,为北京市 “公共租赁住房发展中心”揭牌。由北京提出的 “公共租赁房”概念,一时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不幸的是,刚按下 “望京地王”葫芦,又浮起 “通州房价”的瓢。

4月11日北京春季房展会上,通州商品房清水湾和京贸国际城分别报价达到每平方米2.4万元到2.8万元。 《北京日报》有这么一段文字记述当时情况: “北京部分地区中心城区和近郊房价出现了倒挂,尤其是通州区,部分高端楼盘均价直逼甚至超过了城区楼盘均价。”

相应的主管部门再也坐不住了。4月17日,由住房建设部起草的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简称“新国十条”)出台。

“北京望京地王和通州房价倒挂现象,是国十条出台的重要触因。”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顾云昌称。

一位参加了 “新国十条”内部研讨会的人士称,与会各方最后议定的一些细则,其实就是针对少数房价虚高的热点城市,如北京、上海。这位人士更明确表示称,此次目标剑指北京。

全国各城市都开始观望北京的态度。

4月22日,北京市住建委新闻发言人徐志军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京版国十条”将于4月28日出台,新政策除了对三套房及未完税一年的外地人购房贷款基本叫停外,还将对北京本地居民购房套数进行限制。

4月28日当天,市场开始屏息静候 “京版国十条”落地,但当晚却没等到。

为什么 “京版国十条”被推后?接近北京市建委的业内人士称,在准备发布前,建委将初拟的北京国十条呈送主管副市长陈刚阅批,然而陈刚对这个方案的表态是“不能签字”。

比国务院新政更为细致的条款未通过,北京市建委和国土房管局的官员也感诧异,他认为主要原因是 “内部及时进行了讨论、修正。”

4月30日,“京版国十条”以对国务院新政最为严苛的执行力度予以发布。

文件开篇即称, “北京市政府迅速制定并发布 《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再推11条措施,这11条措施,将“国十条”当中所提到的部分房价上涨过快城市 “可以用”的政策一一用了上去:限制对不在北京纳税的非北京户籍人口在北京购房发放个人按揭贷款;每户家庭限新购1套住房;第三套房及以上暂停放贷等。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