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批判系列报道之二:地产独大 致产业升级、调控两难(1)
周亚玲 张延龙 康怡
07:19
2010-05-28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亚玲  张延龙  康怡 自1998年启动的房改开始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2003年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18号文和随后的招拍挂等一系列导向政策,几乎让所有人看到了这个市场潜在的“暴利”空间。

面对这个高资金杠杆、平均40%毛利水平的行业,有多少资本能抵御诱惑?

海尔、海信、雅戈尔、联想……过去的10年里,这些制造业的行业龙头纷纷跻身于房地产;而从所有制看,大量在本世纪初进军地产的“新军”,它们来自央企、省市属国企、民企、上市公司,已经在10年后成为“老兵”。

形形色色的资本涌入已经令房地产一业独大,不仅使地产调控愈来愈“两难”,更重要的是,以房地产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对大量金融资源、产业资本、社会资源的占用,已经致使中国其他产业的产业升级愈加艰辛——多位专家发出如此呼声。

制造业的本未倒置

1998年,中国开始“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商品房为补充”的房改。面对这个13亿人的巨大市场,从实业中赚到一些钱的人开始关注房地产,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尝试性介入。

2001年,雅戈尔出资7000多万元收购了宁波雅戈尔置业有限公司全部的股权,向房地产等行业拓展的发展局面初步形成。但像雅戈尔创办者李如成一样的对土地敏锐者,仍然寥寥。

2003年8月31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国务院18号文首次明确,“以商品房为主的”房地产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任志强回顾这个事情时,坦称当时也不知道有多大把握,只是尽力把行业意见做了客观反应。随后18号文中“支柱产业”的定位,顿时缓解了121号文件可能给房地产带来的冲击,此后《南方周未》的一篇还原18号文件出台过程的报道中,将推动121号文件成文的任志强称为“地产总理”。

在行业龙头的带领下,制造业大规模进军行业龙头的号角悄然吹响。

但此时的土地生意,对于更多的大佬而言,面目还不是那么清晰,2003年,出席一个重要商业活动的张瑞敏公开表示,海尔会坚持主业,不会进入房地产开发,而四年后,海尔力邀上实总裁卢铿加入海尔,海尔成为青岛最大的开发商。

但是擅长资本运作的李如成,紧紧抓住了1998年之后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一次商业机会,2004年831大限之后,土地价格大涨,这些手中原本就有些土地资源的制造业明显感觉到手中的土地的优势。

2004年,“尝试性”进入的雅戈尔房地产开发的利润已经接近服装业务利润的二成以上。雅戈尔当年的年报称,将加大房地产开发规模,加快开发进度,使房地产业务的收入能持续增长。到2009年,李如成开发地产赚到的利润已经远远超过了纺织服装业。年报显示,雅戈尔纺织服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69亿元,净利润约4.4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3.43%和8.52%;地产业务营业收入约51.95亿元,净利润约1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9.88%和53.16%;两者相比,雅戈尔房地产的利润率要高于了纺织服装行业。

据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观察,和多数制造业一样,纺织业也是在5、6年前进军房地产。当时,中国的纺织业不断面临整体利润下滑,产能过剩的困境,而房地产却走到了一个另一个腾飞的开端。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09年,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过半都进入了地产业务。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