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批判系列报道之二:地产独大 致产业升级、调控两难(2)
周亚玲 张延龙 康怡
07:19
2010-05-28
订阅
 1  |  2  |  3 

学者们更担心的是,“房地产抽走了更多的资本,优秀的企业家资源之后,会对制造业升级造成影响”,著名的经济学家王小广不止一次提出自己的“房地产的暴利没了,产业升级也就有了”的观点。

后发者央企

在房地产这个行业,行将沸腾到顶点时,央企才开始真正注意这个流金淌银的行业。

2007年,地产“领头羊”万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制造商,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在这一年度万科一年销售额为520亿元,早已超过了王石心目中的目标美国帕尔迪房地产公司。

而在2007年8月17日,方兴地产在香港悄然上市。直到2009年,和北京众多知名开发商角逐的广渠门15 号地一役,才使得潘石屹认识了这家中化旗下的央资企业。这可以说是央企对于市场化企业的最为响亮一堂启蒙课,潘石屹回顾当时场景说:“身后的小伙子也不算帐,就一直举牌,然后他就是地王了。”

央企得以大规模进入地产行业,凭借的是庞大的资源掌控能力,这是一种“类政府信用”,在银行融资方面比其他开发商要容易和方便的多。2009年初,楼市还未回暖。方兴地产一次就能获得获中国银行200亿元贷款授信。

而与方兴地产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的主营业务,作为中国最大的化肥企业,中化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化化肥2009年业绩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营业额同比下降40.50%,股东应占亏损14.44亿元,除衍生金融工具之公允价值变动后,该公司去年股东应占亏损14.94亿元,每股亏损0.2059元。中化集团的其他几个主业农业、能源、化工等行业都不甚景气,公司主营业务中农化业务毛利大减49.05%,冶金能源营销业务毛利也减24.41%。

而地产业务作为中化集团的五大主营业务之一,却有着不俗的成绩,2009年年报显示,方兴地产2009全年业绩,收入同比增长60%至63.2亿港元,实现毛利33亿元,同比增长50%。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贺绍奇认为:“央企各种租金与政策补贴所带来的增长潜力经历多年的挖掘已渐至极限,已经无法继续承受盈利持续增长的重负”,而“油价,通信等费用已创全球最高了,怎么还能通过规模化获得持续的增长呢?”

学者担心,央企大规模进入使得调控复杂程度在加强。“如果调控,房价掉了,那央企和地方政府怎么办?过往,东航亏损,政府补上了几十亿。现在的地方政府是希望地价涨,好卖地,银行由于希望抵押资产上涨,央企当然也希望房价上涨,三者形成默契之后,对调控就很有影响,”贺绍奇称。

而更重要的是,如果说民间资本的流入会对中小型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影响的话,因为国企和大型央企关乎的是国计民生的更宏大意义的产业升级。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中71%没有技术开发机构,三分之二没有技术开发活动。特别是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尚依赖进口;即便一些国企引进了技术,但是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也明显不足。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引进国外技术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在关键技术上的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在5%左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贺绍奇说。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