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华尔街的日子——通用与中国车企的500天(2)
刘晓林 耿慧丽 张煦
2010-11-19 07:21
订阅
 1  |  2  |  3  |  4 

与之前预估的5%相比,上汽的入股比例明显低于早先的业界预期。“这是比较审慎的,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态度表示,一种作为合作伙伴的支持”,包括贾新光在内的多位汽车界分析师表示。作为通用在中国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上汽的现身与入股本身就成为通用吸引更多投资者的重要筹码。

上汽入股通用的1%,让人想起一年前双方之间的另一个1%。当时,上汽从破产不久的通用手中拿到了上海通用1%的股份,由此实现了对合资公司上海通用的控股。

“上汽幸运地踩在了通用转型的各个关键节点上,并由此获得了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安邦分析师李海英看来,这件事不仅对上汽意义重大,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都有意义,掀开了中国车企到海外进行战略投资的新篇章。

抄底通用

上汽1%入股通用,可以说是过去500天中国车企对于艰难转身的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进行抄底的一个尾声。

2009年初,金融危机正酣的美国一片焦躁,这是一个让人丧气的新年。作为“三大”之首,通用汽车给美国人的新年印象仍定格在CEO瓦格纳乘坐私人飞机前往华盛顿申请救济的新闻报道上,事实上,在瓦格纳走下飞机的一瞬间,通用人已经意识到大限将近。

在大股东美国政府的督促下,新通用将只保留四大核心品牌——雪佛兰、凯迪拉克、别克、GM,萨博、悍马等其他品牌将被舍弃。

那一夜,距离华盛顿5000多公里外的中国汽车老总们都怀揣着同一个梦入睡,这个未敢声张的梦就是——“抄底通用”!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这是我们的机会。”

新通用的瘦身计划正式点燃了中国汽车企业的野心。在胡茂元、徐和谊的亲自主持下,一套套与通用有关的战略计划在各车企内部快速出炉。

事实上,上汽疏通、摸底的前期工作早在通用破产前就已展开。

2009年5月,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和陈虹在风雨飘摇的北美市场前线,与韩德胜达成一致,双方将扩大在亚洲的合作。不久,一个由陈虹和通用汽车副总裁、原亚太区总裁罗瑞立为首的50人工作小组在上海成立。

“折戟双龙之后,上汽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来实现国际化。”接近上汽管理层的业界人士透露,别克品牌最早进入上汽的视野,“4月份,上汽就开始考虑是否购买别克品牌或接手别克品牌在中国的使用权。”但通用最终将这个在美国本土销量最小,但在中国卖得最早的品牌纳入了四大保留品牌之列。

在灭了上汽的别克梦之后,新通用的成立第一个决定就与上汽有关:撤销所有区域总部,转而在上海成立国际运营部,负责北美以外的所有业务。上海成了新通用北美之外的第二总部。两个月后,通用在中国设立技术研究院,作为通用前瞻汽车技术的全球研发基地,通用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其在全球的第二大研究院。

不仅上汽趁势完成了地位的提升,盘踞中国北方的一汽集团此时也发现,斡旋多年始终没有进展的合资项目突然间就拨云见日了。2009年8月30日,一汽与通用签下了轻型商用车合资协议。

 1  |  2  |  3  |  4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