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1-22
刘伟勋
订阅

奥凯航空“起”“降”(2)

 1  |  2  |  3  |  4 

股东恩怨

均瑶集团三年之前的闪电入主,让奥凯航空的命运出现转折,也为这一次的股东纷争埋下伏笔。

2006年2月,奥凯航空投入运营接近一年之际,在民航业渗透多年的民企均瑶集团收购了奥凯航空大股东北京奥凯交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奥凯交能”)71.43%的股份,而奥凯交能持有奥凯航空63%的股权,因此均瑶集团间接持有奥凯航空45%股份,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大地桥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及张洪、张影、邓启华,则分别持有奥凯航空26%、1%、5%、5%的股份。

奥凯航空引进均瑶集团的原因之一,是筹措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民营航空公司的融资渠道狭窄,而航空公司的资金需求庞大,奥凯航空和随后起飞的春秋航空、鹰联航空、东星航空等民营航企一样,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

此前,奥凯航空曾计划引入韩国大韩航空作为股东,有意向后者及其关联企业出让49%的股份。大韩航空希望,在参股之后再通过二次增资控股奥凯航空。奥凯航空的其他股东不愿控制权旁落,双方最终未能走到一起。大韩航空随后牵手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270.SH),组建韩方持股49%的银河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

与大韩航空终止谈判不久,奥凯航空正式迎来新股东均瑶集团。刘捷音曾在2006年3月向本报透露,“我们和均瑶集团很熟,十几天时间就达成了合作意向”。

有消息称,作为交易的条件之一,均瑶集团当时放弃了对奥凯交能和奥凯航空的审计。

这次看上去有些匆忙的股权转让,暂时缓解了奥凯航空的资金困顿,但在随后引发了一系列旷日持久的纷争。

股东之间最主要的分歧,是小股东们认为均瑶集团出资不实,要求后者补足出资或按实际出资行使股权。协商未果后,小股东们于2008年4月将均瑶集团告上法庭,不过在达成“搁置争议、先行复航”的协议后,小股东们在2008年12月撤回了诉状。

在去年12月11日发给本报的一份声明中,大地桥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及张洪、张影、邓启华称,奥凯航空注册资本金人民币3亿元。奥凯交能持有奥凯航空63%的股权,应缴纳人民币1.89亿元,但实际出资人民币9168万元,仅占奥凯航空总资本的30.56%。奥凯航空其他四家股东出资总额人民币1.09亿元,占奥凯航空总资本的36.33%。

均瑶集团在同一天发出的声明中针锋相对地指出,奥凯交能2005年3月至5月期间,已经分三期将2.04亿元人民币的出资额投资到位。均瑶集团2006年2月成为北京奥凯交能股东后,并不存在虚假出资或者出资不到位的情况。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均瑶集团和小股东们分歧的焦点在于,奥凯交能为奥凯航空购置的北京总部办公楼和引进的20名飞行员,能否算为均瑶集团对奥凯航空的投资。上述办公楼2005年由奥凯交能花费3000万元竞拍获得,目前的评估价约7000万元,20名飞行员的市场价约4000万元,均瑶集团认为这些资产都应属于自己对奥凯航空的出资,小股东们则不予认可。

业务分歧

除了在出资和股权方面存有矛盾,均瑶集团与小股东们,以及以刘捷音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之间,在公司的市场战略、经营方针上也存有很大分歧。

王均金在去年12月停航后发给本报的声明称,奥凯航空在经营业务上干支共举、客货并营,经营业务重点不清而引发经营方针的分歧,日常经营中亏损累积增加,董事会与公司个别主要经营责任人在企业发展方向和步骤之间的分歧逐步扩大。

这里的 “个别主要经营责任人”,实际上就是指刘捷音。

奥凯航空的小股东们神秘而又低调,他们在与均瑶集团爆发矛盾之前,一直不动声响地站在幕后,极少参与奥凯航空的具体事务。甚至形式上最为重要的公司法人、董事长职务,在均瑶集团进入之前,小股东们也推给了自称“打工者”的刘捷音。

由此,均瑶集团与小股东们在公司经营上的分歧,集中体现在均瑶集团对刘捷音采取的一些经营举措的不认可。比如,奥凯航空在2007年3月成为美国联邦快递在中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的合作伙伴,使用三架B737货机为后者建立国内空中货运网络。2007年7月,奥凯航空宣布订购和租赁10架国产涡桨支线飞机新舟60。

“这两个对外合作,均瑶集团均表示反对,但又不说明反对的理由。”一位知情人士说。

 1  |  2  |  3  |  4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