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 |
·股市连创新低 基金122亿猛抄底
有数据显示,从5月来,基金的操作偏向整体做空,基金单日资金净流入额从未超过50亿元。但是在8日、11日、12日这三个交易日里基金共买入金额180.93亿元,卖出金额仅为58.96亿元,其中仅仅11日一天基金资金就净流入56.69亿元,创下了今年4月底印花税下调以来的新高。
·股票型基金净值一周缩水6%
在当前弱市震荡的环境下,股票型基金由于风险过大被投资者不再看好,目前很多基金公司都开通了基金转换的优惠通道。据基金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很多基民都考虑将股票型基金转换为货币型或债券型基金。
·小基金公司濒临生存危机
“但这一收入只是表面上的收入。从目前基金业的实际运作情况看,给销售渠道支付尾随佣金已成为惯例,管理费的三分之一左右作为尾随佣金要支付给销售机构,这样,最后基金公司能得到3000万元收入就很不错了。”基金研究专家杜书明告诉记者。
·八月基金投资意向依然谨慎
进入8月,基金投资动向有变化?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最新测算,近两周以来基金操作由之前的减仓转为逐步增仓,显示对底部区域的认可度正在提高,但是总体上基金操作仍然保持着谨慎的基调。
·众基金经理认为股市跌过头
中国7月份的CPI通胀从6月份的年同比7.1%进一步回落至6.3%,低于预期(市场之前预期6.6%)。专家认为,通胀回落主要是因为食品供给增加导致食品价格通胀下降所致,下半年CPI有望持续回落。面对A股暴跌创下新低,国内规模第二大的基金公司博时基金投研核心之一,基金经理杨锐认为股市跌过头了。
·熊市当道 16只基金批而不发
今年新基金发行惨淡的情形给基金公司敲响了一记警钟,在市场严重疲软,投资者普遍悲观时,一大批新基金选择静坐而观。统计显示,已经获批但没有正式发行的基金数目达到了16只,9只是股票型基金,7只是债券基金。 | |
各方观点: |
·基金多次带头破坏市场稳定
经统计,2008年初至今,暴涨暴跌当日成交额排行榜中居第一位的次数,为公募基金席位在机构中稳居榜首,为7次;私募席位上榜的次数与此相同,也为7次;券商席位出现了5次;QFII席位出现了4次; T字头的险资席位出现了2次。并且,公募基金的总成交金额,远远超过排名在后的机构。这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募基金主导了A股市场巨幅涨跌当日的走势。
·南方、易方达:助涨助跌魁首
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8月15日,上证指数有35个交易日的涨跌幅超过4%。其中,有24个涨跌幅超过4%的交易日发生在2008年,占比达69%。 曾经手握3万亿元资金并一贯以价值投资著称的庞大基金系,在这些暴涨暴跌的交易日中为何并未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在A股市场剧烈动荡之日,基金都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虽然上交所Top View数据中对机构席位,尤其是基金的席位代码已进行了多次更改,将不断变换的席位代码与基金公司相对应,并将相同的基金公司的代码合并,从而寻找到了那些在其中“兴风作浪”的基金们。
·债基收益不如人意 基金经理应负主要责任
债券基金被称为熊市中的“避风港”。A股指数被腰斩后,基金公司密集发行新的债券基金,鼓吹其“安全性”。
·牛熊轮动 基金迷路生存
如果说前两年的牛市考验了基金公司捕捉收益的能力,那么去年年底开始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熊市行情,则检验了基金公司抵御风险的水平。当我们简单的对比牛市与熊市基金公司的业绩排名,看看那些曾经的英雄,便能得知,大浪过后,谁在裸泳。基金行业的发展同样如此,牛市中的赞歌仍在耳边回响,熊市中的质疑却已经铺天盖地。轮动之中、对立之外,基金业似乎正在迷路中寻找生存的方向。
·下半年投基策略解析
信心屡遭市场无情打击,基民的心理和心态自然会发生转变。最关键的是,基民对于基金投资面临着重要的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是转换操作方向,还是择机做波段?在这个比较关键的十字路口,我们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