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是国强之源(2)
丁力
2010-11-10 17:01
订阅
 1  |  2  |  3  |  4 

国民的富裕状况

从1979年开始,中国经济经过了30年的高速发展,成绩斐然。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09年中国的名义人均GDP是3735美元,上升到世界第99位,排在我们曾经不惜血本援助的“欧洲社会主义的一盏明灯”阿尔巴尼亚之后,为名单中第八名的美国的8%。据说,多年来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虽然中国很多商品的价格高于美国)。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仍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人均GDP是6778美元,在世界排名中上升两个位次,到了第97名,但仍在阿尔巴尼亚(升至第94名)之后,不到第六名的美国的15%。

由于经济增长和货币升值,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位置可能将上升;但由于物价上涨,大部分(主要是中低收入)民众的生活水平正在下降中,统计局的专业词汇是“富裕程度下降”。

以人均GDP算,中国是穷国,但由于用于工资的份额过小,从而加剧了贫穷。在官方的各种统计数字之外,独立学者刘植荣研究世界各国的工资水准和社会保障,发表了研究成果《世界工资研究》。他的结论是:中国的最低年收入不到世界平均水准的15%,全球排名159位,最低工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也为159位,低于32个非洲国家。许多非洲国家接受中国援助。

基尼系数是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标,数值在0和1之间,越大代表分配越不平均。0.4以上表明收入差距很大,属不合理之列。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75。有学者认为,2009年的基尼系数已经到了0.5。不论怎样,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非常大,位于世界前列。

中国还有各种收入分配差距,最为明显的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政府和国企)官员与民众之间。其不合理性在于差距是由权力造成的,而不是能力。最大贫困群体在7亿农民和2亿失业者中。

中国需要公平的商业竞争,也需要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这个任务只能由政府和法律来完成。但中国的现实是,政府拿走了大头,而且很少以福利的形式返还给民众,而且有形和隐形福利的主要受益者是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等高收入者。这样的政策只会进一步加剧了全民的收入差距。

养老金本应是国民基本福利。据《墨尔本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2010》,中国的基本养老金体系尚未覆盖全部就业人口,指数值从2009年的48.0跌落到今年的40.3,因而下降到指数排名的最后一位,即世界倒数第一。养老金亏空和正在汹涌而来的老龄化使得改善前景很不乐观。养老只不过是社会的沉重负担之一。而教育、医疗乃至死亡都要收取高额费用,中等收入者难以承受。此外,贫民还可能被欠薪,被暴力拆迁,被城管驱赶,还会遭遇物价上涨等等。

欧盟对贫困的定义是:收入不足中等收入的60%。这个标准适合贫富差距较小的社会,但我们可以拿来作为参照。据官方统计数字,2009年北京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是26738元,等于每月2228元。因此,根据欧盟的贫困定义,凡在北京城镇地区工作的人,只要月平均收入少于1337元就是贫困者。这是人均收入,如果他们需要抚养子女、赡养老人,收入还必须相应增加才不至于落入贫困。而我们实际的贫困标准还低于这个数字。2010年7月1日起,北京的低保标准是城镇每月430元/人,农村是210元/人。这两个数字虽然已经是较低的,但仍大大高于全国通行的贫困线:1196元/年,或近100元/月。据10月份新闻报道,全国贫困线可能将有100多元/年的“大幅提高”,某些穷人的每月人均生活费或许上升到110多元。但这样的“大幅”不是每年都有,而且远低于统计局公布的人均年度收入增幅——近年来平均在两位数以上。

当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被认定为贫困者、得到政府的贫困补助,这三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根据不同需要,贫困人口的统计数字有时会大幅度增加或减少;而有钱人领取困难补助、住经济适用房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富人为什么致富,穷人为什么贫穷,由此可略见端倪。

多年来,国际上绝对贫困线标准是每人每天生活费少于1.25美元。按照近期汇率,1.25美元/天约等于8.34元人民币/天,或254元/月、3044元/年。对于数亿中国人,这已是高收入了。

政府的收入和消费

在遭遇全球经济危机的2009年,企业普遍不景气,有很多倒闭。这年的全中国财政收入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今年前7个月,全国财政收入是5.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今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必将超过8万亿。这样的增幅在过去10多年中是常态,远远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是其2倍以上。在一定的总量中,政府收入的增加就意味着国民收入的减少。

在《福布斯》杂志2009年的税负痛苦指数排行中,中国在全球65个国家中名列第二,仅次于法国。但法国是一个福利国家,而中国不是。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撰文说,中国的税收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公共支出需求。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宏观税负既有上升的必要,也有提升的空间。他的文章预示着今后政府将继续加税。

在2009年,政府预算收入总额占GDP的20.42%。但这笔收入只是政府收入的一部分,总共有五项收入,总称为“全口径收入”。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从1998年到2009年,政府的全口径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4%提高到32.2%,达10.8万亿元。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张曙光和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讲师张弛联合撰文指出,再加上国有企业的垄断利润,2009年政府收入占GDP的一半左右。他们说,这个总额还 “不包括无法统计的数字”。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收费和罚款是地方政府一些部门的大财源。这些财富一般不计入政府收入总额。

虽然政府拿走了GDP的一半或更多,而且其中一半的来源和去向都不很明确,钱仍然不够花,许多地方政府积累了巨额赤字。政府正在使用增税加税、印钱、垄断企业产品涨价等手段来增加收入,其代价必然是民众的生活水平下降。这些措施显然有违“富民”的承诺。

那么,这些从民间收来的财富到哪里去了呢?

其中一部分用来投资,如“铁公鸡”——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当然还有各地壮观的政府大楼。而民众必须支付高价才能使用这些建设成本昂贵的设施。中国还有庞大的权力机构,官员们消耗着巨额财政收入。

在正当的财富和技术的创造上,人们的冲动或许已经减少了。在收入分配的蛋糕上,利益早已被瓜分殆尽。哪个利益集团愿意为穷人或全体国民,从他们占有的份额上切出一部分呢?

 1  |  2  |  3  |  4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