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朱民:世界需要中国的声音(1)

订阅
16:14
2009-12-10
朱民

 

内容摘要央行副行长朱民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在经济和金融上依赖性大大增加,而世界明显缺乏有效的全球金融监管的沟通和协调平台,缺乏有效的全球金融监管框架和平台。但是这次的金融危机将带来了一个新格局,中国因为她特殊的地位和不断壮大的金融实力而受到关注。在世界重新创造未来之时,世界更加需要中国声音。 

经济观察网 朱民/文  过去的一年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全球经济衰退,金融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骤然恶化,美欧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纷纷出现流动性困难和财务危机,濒临破产边缘,连带影响股价暴跌和全球股市的进一步下挫。先是贝尔斯登被接管,接着是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被美国政府接管,而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直到美国第一大保险巨头AIG因为流动性困难也被政府接管。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美国前九大商业银行都接受了政府国有化性质的注资,年内破产关闭的中小银行达到22家,美国前十大商业银行发生巨变,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全军覆没。欧洲银行业同样未能幸免,英国Lloyds银行在收购陷入困境的HBOS银行后被英国政府国有化,B&B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英国前十大银行被政府注资或国有化援救;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德国、比利时和其他欧洲国家。  

我们看到从来就在金融市场占有霸权地位的西方金融帝国开始倾倒,一直在金融业前沿的西方顶级金融公司轰然倒塌,那些传奇的金融人物今天也退到历史的角落。更为深刻的是,危机向传统的金融基础理论提出了挑战。  

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也改变着未来世界经济金融模式、格局和体系。全球经济与金融发展将因为这一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各国经济增长方式、金融发展模式、金融监管架构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等都会被重新定义。从中长期来看,全球格局的这一变化,可能意味着全球经济与金融发展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到来。在此过程中,各国、各企业与金融机构都面临着各种风险,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机遇。  

与危机同时进行的,是全世界的学术界、政府、业界对危机根源的追问,对危机教训的研究,对未来方向的探讨。是宏观货币政策的失误?监管的缺失?还是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的缺乏?风险管理系统的不足和定价的失败?或是金融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贪婪和欲望失控?抑或是经济增长模式的失败?全球货币系统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为什么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把毫无准备的世界拖入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我们又应该从这场危机中学习什么?  

理解这次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探讨这次危机的原因和教训,研究未来的制度建设,对我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中国对人类共同建设更美好未来的责任。同时,当这个世界金融格局重新构建的时候,中国因为她特殊的地位和不断壮大的经济金融实力,更多地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拥有了一个新的舞台,开始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出更大的声音。经历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重新创造未来时,在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时候,世界更加需要中国的声音,世界期盼中国更多地参与世界的重建;中国也更加需要加强对国际金融的研究,增强在世界上的声音,并履行我们对重建未来世界的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金融业的崛起为我们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应该也可以在借鉴西方经济金融理论的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的实践,建立和创新符合中国金融发展内在要求和特征的理论,以更好地指导中国金融的发展。我们需要“中国立场的国际金融理论”研究,包括对与中国国际金融地位相关国际金融问题的研究,对全球的国际金融问题、政策和理论的研究,对纯粹的国际金融理论研究,等等。这将是一个漫长、艰辛的也是有趣的过程,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可能需要几代理论工作者的努力,但我们必须开始。  

2008年,在福州召开的“首届国际金融青年论坛”上,我结合当时的情况提出“要研究中国立场的国际金融理论”这个命题,并就这个题目,提出了今后在国际金融领域需要研究的12个问题:一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形势及其走向;二是国际货币体系重建;三是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其伴随的金融风险;四是亚洲一体化:经济与货币合作;五是人民币“走出去”与“国际化”;六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效路径;七是全球物价上涨的因素及其深远影响;八是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战略选择与实现路径;九是全球银行业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发展与问题;十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度、广度与演变;十一是中国金融监管、金融开放的尺度把握;十二是全球金融格局的未来演变。  

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这12个问题或多或少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有些变得越来越重要,有些则因为其他事件的发生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不过,这12个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都或多或少地被不断提起、重复,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当今国际金融领域的风云变幻。2008年9月次贷危机演化成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以来,各国政府积极救市,注入大量流动性,投入大量资源刺激经济。经过8个月的努力,目前市场已经稍稍企稳,下滑速度放缓,市场的关注点已经不再是危机是否触底,什么时候触底,而是世界将以什么方式走出这次危机,以及由此连带产生的我们将面临着什么样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问题。金融危机已经发生,经济衰退也已经是既定事实,我们需要前瞻性地研究危机后的世界基本格局和变化。在此,我结合2008年提出的12个问题,并就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再次提出我认为当前需要从中国视角研究的比较重要的10个国际金融方面的问题。  

世界如何走出这场金融危机  

世界如何走出这场金融危机,也即“退出战略”,会决定未来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2008年9月次贷危机以来,政府的救市政策收到初步效果,但是政府救市的成本是巨大的。以美国而言,美联储已经把利率水平降到史无前例的0.25%低水平,也已经为这场危机向市场注入4万亿美元的流动性,使得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从18个月前的6千亿美元到今天的2.6万亿美元。奥巴马政府又提出78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接近1.8万亿美元。至今为止,美国政府已经为挽救美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为刺激美国经济共承诺了4万亿美元的负债。美国经济界、金融界和政治界已经普遍开始担忧美国可能的通货膨胀压力。2009年6月初,美国二年期国债和十年期国债利率水平急剧上升30~40个基点,明显表明市场担忧美国的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但是危机尚未结束,现有的经济恢复是明显的“弱恢复”,美国的失业率几近10%。消费者信心尚未企稳,投资和消费明显不足。美国的政府财政赤字已经迅速地高攀到GDP的60%以上。美国政府现在面对另一个新的两难境地:危机尚未结束,市场仍然需要政府支持,但是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已经出现,现有的政府财政支出不可持续也日益明显;美国政府既要考虑如何拉动经济走出危机,继续刺激的经济金融政策,又要考虑如何预防未来的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以及开始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两难选择使得政府的“退出战略”格外含糊,也使得市场仍然不断波动。 

 1  |  2  |  3  |  4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