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观察家年会 > 活动报道
2006观察家年会精彩观点——李子卿:中国金融全面开放中的银行业改革
发布日期 2007-01-26
      由经济观察报社、香港英文虎报和投资有道主办的2006观察家年会于2007年1月20日在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召开,本次年会主题为全面开放的中国金融。以下为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李子卿主题演讲实录:

  李子卿: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下午参加这个会议。特别是这个题目,全面开放的中国金融,从这几个字可以看出来,我们金融界对整个开放充满信心,如果五年以前开这个会的话,恐怕他们都会避开这个话题,现在大家可以直面,很可以说明我们的信心。

  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去年12月11日,以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为标准,中国银行(4.64,-0.15,-3.13%)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时期,也就是说外资银行在中国进行独立注册以后,当然现在已经有外资银行开始要求注册开展业务。

  从零售业到批发业全面开放,也就是说正式进入了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状态。对于中资银行而言,无疑加快了国内金融业的竞争,相比五年前,我们刚刚入世加入世贸组织时候做的承诺来比,现在我们比过去应该说是更有信心。主要是中资银行近几年来,中资银行的竞争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显著提高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在81年刚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个时候中资银行对社会提供的服务是非常有限的,就是一个信贷、借贷还有储蓄等等,很简单的,其实就是国家计委下面一个工具,并不是一个金融意义的。

  但是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大家现在看我们就是五年以前,那个时候银行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对公也就是贷款和结算业务,对私就是借款还有其他的一些刚刚开始还贷的业务,现在中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应该是非常的宽的,最近这几年开展的业务,现金管理很多银行都开启了。

  从对私来说,现在所有的银行里边都加大了对私业务,除了有住房按揭贷款以外,又注重了小企业贷款,也注重了信用卡的发展,注重了消费信贷的业务,所以从中资银行这几年经过改革以后,在市场上也增加了自己的一些竞争能力,这几个方面取得这么多业绩,银行业的改革主要是来自于几个方面,一个就是在中国经济体制向好的大背景下,股份制改造,上市等国有控股银行资本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财务负担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银行整体的竞争能力和我国金融体制的安全系数。

  第二个方面,银行业外部经营环境不断的改善,特别是来自监管部门的开放和市场化的管理手段,并推进了金融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推动了金融市场创新的平台,中资化银行在国际化扩展方面获得了更多的利益,也开始间接或者直接的参与保险业务,这些方面都有利于银行增加整体的竞争实力。

  第三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市场绩效和风险日趋明白,所以监管机构推进银行业海外战略投资的涌入,国际先进银行管理化的引入,银行业的管理,特别是对银行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根本性的转变。

  第四个方面就是中资银行的创新步伐日益加快。银行体系内,包括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股在内的多元化,外部竞争的压力无疑激发了银行的竞争,一方面给银行竞争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也是迫使银行不断的在竞争中展现自己,适应环境,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我们这几年银行,特别是我作为光大银行的管理层来说,天天要接触市场的需求,并且不断要吸取他行的一些经验,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于是在这方面,就是在整体经营实力方面有很大的改变,银行间的差异性开始出现,比如在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营销模式,电子化的智能手段等等,最近特别是国际上知名的公司,近几年在中国的金融业里面大行其道,生意好的很,在这方面实际上竞争者也大大的加快了步伐,而且银行的多元化经营,银行的各自的特色,有的银行对私做得好,有的对公做得好,有的中间业务做得好,财务顾问做得好,慢慢银行之间竞争的差别,同质化减弱了,这说明银行发展的整体的理念。

  特别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在银行的创新上,最近几年创新上多个方面,中资银行的理财业务在这方面就是集中的体现。到2000年底,整个的社会上银行出的理财产品已经超过了三千种,成为中资银行的重要业务能力,其中我们以光大银行为例,光大银行累计这三年发行的产品是一千亿,产品包括了债券投资、信托投资、资本市场投资组合,结构性市场投资,涉及的产品已经有债券的交易,直接融资渠道的扩容,准资产证券化,利率市场化的概念为趋势,理财业务的功能也从以提高资金能力水平为准,向追求资产增值与防范负债资产平衡推进,也就是说慢慢的日趋现在与资本市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理财业务的发展可以看出,这些银行自发的从经营层位上,极大的提高了银行的素质与能力,因为监管部门,无论从人民银行,从银监会,以及其他的保险证监会,在产品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所以这方面商业银行会自身努力,共同促进银行业的良好发展。

  以往外资银行在国外,中间收入占整个收入比的40%,占60%,其中我们当时也大惑不解,他们什么产品?光代发工资什么的没有多少收入,其实相当一部分就是像对于客户服务,这方面收入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过去把产品的限制比较死,通过这几年发展,中间产品的范围扩大,所以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对比其他国家的银行改革来说,我们认为中国银行改革的道路,无论是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在很多的地方都更为有效,因此可以说,中资银行目前能够以更自信的心态面对中国银行全面改革和开放的竞争,刚才祁斌主任谈到了一个日本改革的例子,日本相对没有改革开放的机会,实际上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应该说是非常健康的,监管部门紧密的结合,就是对于银行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很多好的条件。

  中国进入全面金融改革的压力是存在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观念要解决好几个问题,我们以前面对外资银行,外资银行总认为他们不是国民待遇,可是他们不知道,过去中资银行也有很多不利的条件,是来自政府方面的,特别在税收上面,实际上外资银行是33%的所得税,他们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当时一个专家计算过,中资银行的税负是66%,因为你多做广告,不但多发奖金,多做广告也要纳税,多交易也需要纳税,这个税不仅仅是所得税,还有附加税,还有这样的税等等,这样中资银行的税负很高,明年中资银行也享受这种待遇,所以对于中资银行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这才是和国民待遇一样的条件。但是还有其他的问题,第一需要以金融创新为突破口,提高中资银行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是最根本的一个问题。2005年以来,中国金融深化改革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中国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变革与发展的时期,人民币市场的各种金融工具将不断涌现,综合化竞争的局面也正在基本的形成,给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比如说优质企业,将更多的采用直接融资方式,发行短期融资债,如果长期融资通过上市募集资金的方式,可以完全不用银行商业贷款,完全可以走直接融资的道路,进而银行就被迫从过去给大中企业贷款,转向对中小企业贷款,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同时,客户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针对需求的解决方案也多种多样,因为很多银行现在进入市场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许多的民营经济收购国营经济,国营经济又收购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之间互相的兼并收购等,这些都给银行带来了压力,银行需要有新的创新,一定要加大力度,这是我们经常在讨论的一个问题。

  但是中国金融环境的巨大的变化,也给中资银行的创新带来了机会,理由很简单,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在压力之下,要寻求监管的规律,缓释资本压力的冲动,现在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管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资本充资率,就大大的制约着银行的放贷,这个手段就做出了一个极大的限制。银行要想在吸收存款的时候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必须就得想办法,就是要缓释资本的压力,要争取做一些更多的中坚力量,因为银行才能不动用资本的情况下做出更大的成果,这是带给银行非常紧迫的课题。

  在金融变革期间,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占有领导的地位,可以打破银行业原先的经营地位,以先发优势取得品牌、资金还有人力的技术水平,今后金融创新是多样的,一个方面是服务载体的创新,就是银行相对于其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最大的优势体现在销售和经营网络上,客户资源预结算服务,因此金融创新,销售的平台与结算支付的建设是一个关键,要改进服务内容和服务内涵,服务手段和模式需要改变。

  第二个就是金融工具的创新,包括机构与个人与企业融资工具方面,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未来资本市场监管,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乃至政府都纳入一个市场的整个大循环体系当中去,商业银行应该作为工具创新,通过将证券发行、资产分流化、产业等融资工具,与资产管理业务相结合,打破传统的企业个人进入国内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资本市场,这是未来创新一个很好的条件。因为银行与债券公司,或者保险公司自己对销售渠道的把握是很重要的,但是需要通过我们传统的观念要摒弃掉,用创新这种服务模式来做,我们的市场上也有不少的银行在这样做,光大银行也在这样做,这方面其实都是可以做的一个新的领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工具,不应该承当过多的方向式的工具,应该专著于市场需求和金融产品之间的衔接,同时人民币的衍生产品是未来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领域,也是相对的空白点,在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开发将有效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有利的建立银行的竞争能力。

  第三包括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也包括信用违约等。第四是业务领域的创新,也就是说打破政策,需要更多的开放环境,对体制做一些改造和放松,特别是国际市场这方面,为综合化经营,在人才、技术、品牌交易方面做出努力,这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所不同的。跨市场,跨领域是中资银行目前需要攻关的课题,但是中国银行业新产品不断涌现的表象这块,银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该不容忽视,也有几个表现,突出的表现就是专业人员缺乏,特别是数量与金融人员的缺乏,难以进行较为复杂的金融延伸产品的开发,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复杂问题,由于经验不足,人员储备或者引进不足,这是与外资银行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去加以改进。第二个就是技术系统的,IT系统这也是薄弱的,技术需要提高,特别是对于我们比如说住房按揭,汽车消费信贷,因为这方面做一些模型来筛选,而不是我们传统的方法去做。第三就是创新特点不突出,也说我们我们创新整个体系上还不够完善,产品、营销等等方面都是银行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经验和管理。第四就是市场准入,尽管我们做了,银行这方面做了,但是整个市场社会也需要跟进,也就是说投资人的风险上,是赚钱还是赔,也就是说整个市场的发育还不是非常好,在金融创新上中资银行需要借鉴国际银行的先进经验。

  第二个大方面就是中国金融要尽快的有所突破,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综合的竞争也正在进入中资银行,因为外资银行开的有分行,开的是商业银行,但是实际上这个银行的集团又有同行业务又有商业银行的业务,他可以借助他的商业银行的一些渠道来做业务。只有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才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现在一系列的问题正在解决,现在很多法律条文都正在修改之中,对于金融公司,以及保险,信托等等都在研究过程当中,但是我希望都能够尽快的实现。

  第三是人才短缺的问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主要是人才短缺,现在我们传统的人才比较多,都是做传统的业务,但是真正做新型的业务,相对比较少,这就是和银行的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都有关系,现在需要打破我们传统银行的绩效管理办法,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在发展银行业务里面也可以做得更好。

  第四个就是解决好国际银行的管理经验和改造的问题,其实银行的经营,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现在我们注意到很多中资银行大力引进外国的先进经验。外资银行形成几十年上百年的管理经验,管理理念都是比较明确的。外来银行到了中国也需要本地化,如果没有本地化,也不一定能够起到良性的作用。特别是中资银行对客户的需求和深入的程度,是外资银行不具备的,所以在这方面,中资银行从这个角度上也有优势。所以在引进外资银行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本地化的改造,这是需要考虑的。

  这里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现在普通接受一些国外银行的理念,也就是说大量的业务集中处理,这种本身可以防范风险提高效率,但是如果东西部、南北部发展状况管理水平不一样,如果都一致的话,这方面不能产生东施效颦的效果。因为现在缺乏一个很好的衔接方式,所以说经营模式最好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另一个方面就是借鉴银行的经营模式,而这些都需要有一些相应的理念。

  今天作为商业银行来说,谈谈我们对改革开放的理解,我们认为对外开放在金融业上我们走了五年,我们今天谈的全面开放的中国金融我们更有信心,如果五年之前我们不一定有信心,但是今天我们就非常有信心,中资银行也确实应该有信心,我们现在很多都在向外资银行学习,但是我主张我们学外资银行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