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全球传媒视角(090615)

订阅
2009-06-15

【热点/hot topic】
金砖四国

【亚洲/中国大陆】

《新华网》:金砖四国会晤将有助于扩充合作应对危机

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作为世界上4个主要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面临共同的挑战,在应对危机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自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过去近两年,危机不断升级和演变,最终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受此冲击,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均面临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对外贸易萎缩、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等问题。4国在促进稳定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促进全球经济早日复苏、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此次“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将进一步强化和加深4国对各自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具有的共同利益的认识,为今后在这方面的进一步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网》:金砖四国峰会对国际经济的重大意义

具体需要关注的是,货币互换协议能否在金砖四国签署或者达成一些协议,这将有利于削弱美元一统天下带来的储备风险;巴西和俄罗斯表示,将各购买100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发证券,俄罗斯还计划抛售美国国债,中国也已经明确表示购买IMF新发证券。如果就此在峰会上能够达成一个共识,那将有利于储备货币多元化,有利于克服购买美国债券的风险。这一方面给IMF增加实力,为解决世界金融问题贡献了力量;另一方面四国实现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降低了“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再一方面给美国放出现一个信号,迫使其力保其国债的信誉信用和投资价值。这对持有最多美国国债的中国将大有裨益。

《上海商报》:G8财长会议谢幕 金砖四国峰会登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6年至2008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7%,远超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作为新兴国家,但四国在国土面积、人口、资源、市场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四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而且在许多国际地区问题上,四国看法容易接近,其联合起来影响世界的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十分巨大。

首次“金砖四国”峰会,说明世界经济地理已经在悄然改变。但是否因此会主导世界经济地理的格局,此时尚未见分晓。不过以“金砖四国”日趋增长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地理的未来空间里,它们要取得更大的范围,一定要改变只有美元独大的世界金融体系的。

《中新时评》:“金砖四国”合力掘金

客观来说,在目前情况下,经贸金融是四国都有意愿加强合作的领域。四国通过协调立场,合力推进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不仅对四国有利,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经济早日复苏。至于政治、安全方面的合作,因四国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和期待,相信在此次峰会上会较少涉及。

无论如何,这是“金砖四国”领导人的首次会晤,虽然会议不太可能有非常具体的措施,但这将是一个新起点。如何初步建立四国之间的联动机制,为四国合作开好头,是这次峰会的重要使命。至于四国的会晤如何定期化,是否涉及政治安全事务等,相信还有待各方磨合,并在其后的全球格局中占有相应的话语权。

《南方都市报》:金砖四国 被虚构的国际认同

有分析认为,此次“金砖四国”峰会,将为与会各方探讨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搭建良好的平台,也将有利于为9月下旬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下一次G20峰会更好地协调发展中国家的立场。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金砖四国”这个词日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舆论中,上述四个国家似乎越来越被视为某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联合”或“集团”,而它们之间的自我和相互认同也越来越紧密。这四个天南地北的国家的领袖能够坐在一起开会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5月底的预备会议上说,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金砖四国”当前尤应加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协商和合作,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反对各类保护主义,推动加快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步伐,并促进符合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需要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他的话,很明显表达了中国对这一正在形成的“共同体”的期待。

《广州日报》:“金砖四国”对话机制的使命

新兴经济体需要一个集中自己意见的对话机制,一旦“金砖四国”对话机制形成,就会吸引更多新兴经济体加入。看来,“金砖四国”有望完成这个使命。

自“金砖四国”(代指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一词2001年被“发明”以来,从未像如今这样“炙手可热”。本月16日“金砖四国”首脑峰会也传递一个信号:“金砖四国”将不再仅仅停留在“书面”,正逐步尝试搭建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四国集团”(G4)对话机制。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新兴经济体展开较深层次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了机遇,而世界经济秩序话语权也可能因此悄然转移。“二十国集团”(G20)地位的凸显,是以“七国集团”(G7)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无法独力解决危机为重要背景的。但G20机制明显存在着议题散、协调难、利益杂、制衡多的难题。在全球经济复苏迹象显现的背景之下,创建新兴经济体国家主导的“四国集团”(G4)对话机制意义深远:这有利于增强新兴经济体的声音和影响力,促进国际经济体系走向公平与合理化。

《钱江晚报》:"金砖四国":从概念走向合作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定于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鉴于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近些年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正发挥着稳定世界经济的作用,因此,这次会晤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并成为“金砖四国”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舞台上的首次正式亮相。国际舆论认为,“金砖四国”的未来合作有着较广阔的前景。

【亚洲/中国香港】

《大公报》:"金砖四国"峰会确立"后危机时代"火车头

一方面,为了摆脱金融大海啸对本国经济的冲击,“金砖四国”首脑会共同呼吁改革现有的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并要求欧美政府和世界相关的国际组织加强对欧美金融资本的监管和金融服务中的风险提示及信息披露。由于信息不对称,“金砖四国”在这场危机中,因为外资的突发性撤离、对外贸易和国内投资急剧减少,造成了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经济增长迅速放慢的格局。立即摆脱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根本不现实,当务之急就是让他们负起责任,尽快通过有效的救市手段来遏制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要求欧美国家坚决抵制本国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倾向。

另一方面,确立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更多的是来自双边,如货币互换、自由贸易协议、合作投资备忘录等,但统一的合作模式会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会推动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支持与协作,这对改变目前世界经济的失衡结构意义非同小可。

总之,此次“金砖四国”的会晤,是确立“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舞台上各国自己的发展模式和相互合作战略。“金砖四国”在后危机时代正面临以下几个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如何降低对美国的依赖是四个国家面临的一个无法绕过的大问题;开放的进程会加快,而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未必得到真正的提高;“金砖四国”在后危机时代,是会出现争雄,还是萎缩成仅仅两国繁荣的格局还很难说。墨西哥、蒙古、阿根廷等国家的后发优势不能小看,之间的市场和资源争夺会异常激烈。

《明报》:"金砖四国"峰会象征新兴国家发展里程碑

金砖四国财长及领导人近年多次在国际场合会晤,但明天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峰会,却是首次正式领导人峰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称,四国领导人主要出席四场活动,分别是小范围会谈、大范围会谈、联合记者会和工作晚宴,时间共约5小时。官员透露,今次会议将讨论到国际金融危机及G20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发展援助等议题。

巴西外交部专责今次峰会的副外长亚瓜里贝日前承认,峰会还没一个非常确定的议程,亦未必产生非常具体的措施,但最关键的意义,是建立四国元首定期会晤的机制,共同为应对当前全球危机寻找出路。“重点肯定是如何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以及怎样提高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等。”

【亚洲/中国澳门】

《澳门日报》:"金砖四国"峰会令国际社会共同期待

本月十四日到十八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有重要的外访活动,除了访问俄罗斯、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等国和出席在俄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外,最受人注目的,相信是十六日参与“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领导人在俄的会晤。这四个新兴大国在当今世界事务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领域中尤其如此。

在这次会晤中,四国领导人涉及的议题将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及二十国集团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这些都是当前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尤其是有关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制度的改革问题,不但与会四国本身十分重视,就连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也密切注视。中国对这次“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寄以希望:期待扩大四国战略共识,就应对金融危机积极协调彼此立场,同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贡献。

近年来“金砖四国”的对话和合作不断加强,这有利于增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声音和影响,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大环境下,四国合作益显重要,这不仅对四国有利,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与利益,有助于世界经济的早日复苏。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