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传媒视角:美国金融业改革】

订阅
2009-06-18

【每日漫画/The Daily Cartoon】

奥巴马的“新胶带”
(图片来源:卡格政治漫画网)
【热点/hot topic】
美国金融改革

【北美洲/美国】

《纽约时报》:欧洲认为全球金融改革难度极大

6月17日,据纽约时报刊登的文章称,奥巴马政府准备对金融监管实行重大改革,一份由布鲁塞尔发表的关于金融市场与金融企业监管的审查报告则就全球监管改革难度之大提出了看法。争议的许多方面都根源于对欧盟制定决策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质疑,尤其是这些政策危及英国的潜在利益时。对于英国政府来说他们时刻都如履薄冰:怎样在维护自己在各大市场的权威地位的同时,使其疑虑重重的欧洲伙伴们相信英国银行的冒险举动不会重演。一直以来,尽管从未直接说明,但即使是政府要加强监管,其政策措施也大部分是由伦敦而不是布鲁塞尔来制定,以此来确保英国维持对自己机构的控制。

《纽约时报》:外国银行或将趁乱入侵美国金融业

尽管目前美国各大银行仍掌控着全球金融,但最近的一些细微变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一些不安猜测,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外国银行对华尔街的入侵会否重演日本对底特律汽车行业的一幕?在过去十年里,那些最强劲的海外竞争对手一直试图凌驾于美国竞争者之上,而且经常获得胜利。与此同时,通过债务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海外银行正变得越来越有侵略性。十年前,只有瑞士信贷一家银行能跻身全球十大贷款发放机构,但今年,已经有四家外国银行位列其中。同时,在全球十大金融市场投资顾问机构中,也出现了巴克莱资本、德意志、瑞士信贷、瑞银集团四家外国机构。最近,海外银行更是希望趁着美国金融动荡入侵其金融行业。华尔街两大老牌机构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的解体,为它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扩大优势的机会。

《时代》:奥巴马的金融改革方案已经足够大胆?

在奥巴马计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大胆的预想是:设立一个消费者金融保护机构(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Agency)。该机构将从银行业监管者那里接管起草并实施消费者金融规则的权力。两年前,哈佛法学院教授Elizabeth Warren提议了这一方案。现在,他正作为监管财政部银行业拯救计划专门小组的主席。“假如有五分之一的机会突然着火并烧毁你的房子的话,你不可能买这样的一部烤面包机”,2007年,Warren在《民主》杂志上这样写道。“但是,假如有五分之一的机会让整个家庭被赶到街头的话,你还是会用已有的房屋进行抵押贷款再次筹钱。”

《在线》:当经济海啸重创美国之际,中国注视等待着

至少在目前,中国继续借给我们数以亿计的美元,同时看着我们的贸易和国家赤字攀升到天文数字。不能放任这种从美国向中国的大规模财富转移继续下去,因为它正在逐渐侵蚀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该怎么办?对这种困境的一个答案是:必须重建我们的制造业基础,扭转工作外包的破坏性进程。如果我们没有智慧和勇气做出改变,那会发生什么?我们相对于中国的债务人位置将达到某种程度,届时中国将宣布它不再继续像以前一样借钱给美国。美元的价值将受到威胁,其岌岌可危的地位使之不再会被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使用。我们在整个世界的军事基地的资金会迅速枯竭。美国将不得不关闭大部分基地。我不是说中国想要美国经济破产———根本不是。因为中国知道,美国现在是它的财富来源地,它乐于继续喂养美国。然而,尽管中国人是务实主义者,但他们清楚地看到美国正朝着将动摇其经济基础的危险方向航行,他们可能在为这最终结局未雨绸缪。

【亚洲/中国】

《中国经济时报》:解读美国金融监管改革

富有戏剧性的是,2008年3月保尔森公布监管改革计划前后,贝尔斯登轰然倒塌;而2008年6月美联储渲染监管改革、诱导市场加息预期之后的9月,雷曼和美林接连倒闭,其刺激不良资产链条快速断裂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当然,现在除去“大而不倒”的AIG之外,已经很难再现三大巨头倒闭的类似情形了,而AIG已由当局控股高达75%,与倒闭的投行巨头之间差别是很大的,那么对不良资产链条的刺激就可能集中于重要金融机构之外的中小金融企业,而即将启动的公私基金计划正可以以监管改革对不良资产链条的刺激为条件迅速展开,这可能是目前监管改革、公私基金甚至新的股市限空令等一系列政策集中捆绑的真实背景,其最大的创新价值恐怕还在于加快剥离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

【欧洲/英国】

《经济学人》:奥巴马的发令枪

去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灭火,现在,美国的领导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如何预防未来的麻烦。6月17日星期三,奥巴马揭开了金融业改革计划的面纱。根据新计划,联邦政府几乎要重新规制金融业的方方面面。政府将深深介入私有市场,并且在部分上扭转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自由化进程。这份长达85页的“白皮书”中令人注意的是,它或许称得上是十分大胆。

【欧洲/德国】

《国际政治》:美国、中国抑或全球混乱

金融危机后,世界可能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果世界经济缓慢增长,美国仍将发挥世界核心环节的作用。“德国联邦情报局的根据是,市场形势缓和,将恢复对世界经济的信任。这不会给世界提供新的巨大增长动力,但世界也可以逐渐缓慢发展。美国在一定时期可能仍保持主导作用。”不过,这对中国经济增长没有任何影响,中国将继续发展。

尽管有三大“权力中心”,政治家仍会保持原有的思维定式。因为如果全球经济逐步增长,能源价格就会再次攀升———生产发展会导致需求增加。“俄罗斯、阿拉伯国家和委内瑞拉等原料出口国可能重整旗鼓,积累资金,这有利有弊。委内瑞拉和俄罗斯有了油气出口所得的数十亿美元,在政治上说话就会很有分量。”

第二种情况是,中国主宰亚洲。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似乎是此次危机根本不能接受的结果。如果世界许多国家的反危机计划不能完全奏效,中国发展就有这种可能性。鉴于个别国家政府对反危机计划内容的立场有差异,这种可能性又不是那么现实。也许美国反危机计划由于危机波及面大而失败,这样美国工业多半更没有竞争力,难以偿还过多的债务。专家认为,在不动产泡沫之后,其他行业很快也会开始崩溃。美国人个人贷款的巨额债务也难以偿付。

相反,中国同样规模宏大的反危机计划导致中国对技术更新的意向更加奔放。将形成这种格局下的平衡:中国很快提升到亚洲主导强国的水平。美国哪怕出于金融方面的考虑也会缩小在世界上的行动半径。最终会出现两极世界,世界政坛将出现两个抗衡的国家,由于有经济实力,中国就可以质疑美元和欧元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的作用,这对人民币有利。在对外政策方面,“中国世纪“就意味着形成亚洲“明确的主导作用”。同时终结西方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主导地位。

当然,最糟糕的是第三种情况:各种应对危机的措施都不成功。各国经济孤立无援和贸易保护主义将导致经济非全球化,几十年来十分重要的经济趋势再次出现逆转。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