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媒视角:南海争端又起】
【每日漫画/daily cartoon】
齐心协力
(图片来源:卡格政治漫画网)
【热点/hot topic】
【亚洲/马来西亚】
《吉隆坡安全评论》:“中国最怕的东南亚南沙集团隐然成型”
除了传统的(南沙争端)国家行为体在南沙争端中扮演主角外,一个多国和松散的、但有共同目标的非传统行为体——东南亚南沙集团(Spratly Group),可能在隐然成型。文章还说,有越来越多迹象显示,东南亚各国已意识到,中国是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对手,无论是军事或经济能力,将给争夺南沙的东南亚国家带来巨大压力。
【亚洲/中国香港】
《文汇报》:中国积极应对部分南海周边国家"双加快"
事实上,原来意义的东盟,就是浓厚的对付中国的同盟色彩。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理念,同时异常明确“睦邻友邻富邻”的方针。在南海争端问题上,北京还与有关国家签订了“南海宣言”,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非常合情合理的主张。中国领导人多次重申,希望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站在了道德和真理高地,要搞什么“南沙集团”来对付中国,是理亏的。因此,“南沙集团”的提议,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和应。
目前“南沙集团”还未完全成型,但称“一个强硬、富侵略性的中国必定会催生它成型”。文章还援引了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长尤沃诺.苏达索诺、新加坡副总理兼国
张志贤和澳洲国防军总司令安格斯?豪斯顿3人的话指,印度尼西亚、澳洲和新加坡都相继表态,认为维持在南中国海航行自由和开放是其利益所在。
“南沙集团”的鼓吹者,说话很有技巧,说“南沙集团”的必要性不是正面去说,而是中国的“侵略性”迫使南海诸国团结。不过,反过来看,也说明“南沙集团”的成立,不是易事。这也为北京应对,提供了回旋空间。以中国目前的综合国力有了质的飞跃,仅是外汇储备之多,足以作为策略运用的经济武器。
当然,需要警惕美国从中扮演角色。这个鼓吹者虽没有就此问题采访到美国官员,但其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指“美国海军在战术上已准备好随时介入南沙冲突”。
事实上,北京在南海争端,恐怕最大问题不在于“南沙集团”,而是某些国家的“双加快”——“加快事实占领”、“加快独自开发”。相关国家在南海各自占领的岛屿上修建战略工事,已经呈现出“驻军常态化、工事永久化、阵地纵深化”的特点。
如越南南威岛机场、长沙岛机场分别相继完工。而菲律宾已在其所占8个岛礁上修建了2个空军基地、3个陆军基地。其中,中业岛被设定为菲律宾南沙群岛指挥中心,岛上建有长1500米、宽90米的混凝土机场跑道。至于南海的石油,开采最多的是越南。必须遏制这种“双加快”。
【亚洲/中国澳门】
《澳门日报》:拜登语出惊人不利解决伊朗核问题
美国副总统拜登日前表示,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以色列可以根据自身利益决定对伊朗或其它任何国家采取行动。这一讲话被媒体解读为:奥巴马政府不反对以色列在必要时攻击伊朗的核设施。此话一出,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尽管奥巴马总统已表示,美国绝对不会同意以色列攻击伊朗核设施,但伊朗国会高级官员称,伊朗已对以色列可能打击其核设施做好准备。拜登讲话显然已为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带来不利影响。
【北美洲/美国】
《时代》:美国伊朗关系前景:要民主,还是要和平?
伊朗目前的混乱局势其实反而正好为美国提供了发挥影响力,稳定地区局势的绝佳机会。如果伊朗政府继续与西方对抗,将无法获得繁荣的经济,伊朗要发展,就必须打破目前孤立的困境。伊朗领导人心中有数,被国际社会接纳会更加强化伊朗 政府在国内的合法性。从这次大选争议危机可以看出,德黑兰对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是很在意的,声称与外国的关系取决于该国看待伊朗大选结果的态度。
批评人士认为,由于伊朗领导层处境尴尬,对伊朗的接触政策看来不会取得成效。但实际上,从这次危机可以清楚地看出究竟谁在伊朗说话算话。那就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以及支持他们的军方力量。只有他们,才有能力与美国达成协议,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摆平伊朗国内广受争议的政策,特别是核政策,以及伊朗对反以组织哈马斯与真主党长期的支持。对“德黑兰镇压抗议民众”视而不见,当然不太道义。然而,最重要的是,如果不与伊朗达成核问题协议,由此引发的中东核竞赛将会令更多人笼罩在死亡阴影下。
【欧洲/英国】
《新科学家》:G8峰会减排声明缺乏科学性
八国集团领导人8日发表了一份温室气体减排声明,称愿与其他国家一道,到2050年时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必须削减80%的排放量。一般认为,这个减排量是保证全球升温幅度低于2摄氏度所必须的。2摄氏度被广泛视为全球变暖的底线,超过它将导致灾难性后果,即全球气候系统遭到破坏,我们将不再拥有充足的食物和水源。
然而,八国集团的这个减排目标不够科学。据估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至少减少80%,甚至100%,才能保证升温幅度低于2摄氏度的底线。实际上,科学家们在气候实验室里得出的结论都是负排放。我们也许需要造一个行星空调系统来吸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使地球保持凉爽。

- · 前美国驻华大使雷德效力方风雷 | 2009-11-25
- · 美国爱科集团携一亿美金进驻中国 | 2009-11-25
- · 美国第三季GDP下调至2.8% | 2009-11-25
- · 人民币升值不是美国经济复苏“药引” | 2009-11-24
- · 美国导演“货币战争”? | 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