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openresty
PE并非魔法师手中的魔棒(3)
网商 张晶
15:00
2010-10-26
订阅
 1  |  2  |  3  |  4 

PE和经济周期

记者:目前的美国经济被认为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欧洲也面临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因为PE和经济周期息息相关,很多人判断PE从整体上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蒂姆·詹金斯:事实上,往往在经济萧条时的投资回报最为丰厚,低点买入静待市场回暖。现在领先的基金很多都成立于萧条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投资的好时刻。

目前欧美依然在不断募集资本,但真正的问题在于投资者们在危机前估值过高。因为PE总是要换为资本市场的资产才能有回报,所以需要大致估算出IPO的时间。很多投资者认定依然能够很快从这些基金中获得收益,但是你要知道2008、2009年的时候几乎不产生任何资产,但他们依然要大笔投入,一些投资者正因此受到重大冲击。他们目前倒是对投资颇感兴趣,因为危机后公司变得相对便宜了。另一方面,我并不确定美国经济会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这是一种可能,很多投资者在观望,但我不认为会如此。

记者:为什么呢?

蒂姆·詹金斯:因为很多政府都在推出一系列刺激性投资政策,比如提供低息贷款,有的甚至连续两年零利率。欧美政府都在为经济注资纾困。

唯一困扰西方政府的是赤字问题,比如南欧一些国家。有人认为,如果政府通过征税和减少开支的方法削减赤字,经济会因此低迷。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意味着经济一定会走低,当政府在整个经济中份额缩小时,私有部门会得到扩张。欧洲现在恰恰是政府职权过大。欧洲有这样的先例,小政府统治下的私营部门对经济贡献巨大。所以我很乐观,并不认为削减赤字会导致经济衰退。

记者:过去两年里,世界发生了太多变化,次债泡沫破裂、投资行业倾覆,一场我们70年未曾遭遇的经济衰退。在你看来,全世界的投资者应该从中学到什么?有人认为,PE在危机中损失了大量财富,证明这个行业存在很多管理和道德方面的问题。你怎么看?

蒂姆·詹金斯:经济危机的确值得体会。但其中核心在于很多PE交易时都采取了举债融资的方式,它们认为这并不会增加风险。在好的市场环境下杠杆融资无疑会放大收益,但同样市场环境一旦变化,负面效应也会随之叠加。很多基金正是过多使用了杠杆融资的手段,造成大量负债。

当然危机的元凶依旧是银行,为这些PE机构提供了过低利率和过于宽松的条款。危机过后的西方银行就像是惊弓之鸟,它们不敢向很多公司借钱。这就好比是你喝了很多啤酒,宿醉后头痛欲裂,然后很长一段时间你再也不想碰啤酒了。

所以,所有的PE和投资者依然要重视历史和常规。当你发现对投资的限制前所未有的宽松时,可能就要出问题了。

投资者享有很大权力,因为它们仅仅在一段时间内投资,退出之后的资本返还投资者,而并非被反复使用。因此基金非常在乎它们的名誉。中国的PE大都刚刚起步,初出茅庐,一切看上去很热,很多GP(普通合伙人)此前并没有信用记录,投资者要非常留意。当然,这就像是学骑自行车,总要摔几次跤才能学会,一些PE可能会有不良的交易记录,但好的机构总会持续地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积累良好的信用记录。

记者:既然你提到了不要遗忘历史,你是否还记得2000年左右网络经济泡沫破灭时,当时你给予了投资者哪些建议?今天的投资者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蒂姆·詹金斯:当时我体会最多且后来反复和学生讲的一点是:将你的目光集中在现金上,现金。当我们被人带进一间公司的时候,对方总会一再说看看我们漂亮的页面,超高的点击率。我想问的是,那些美丽面纱后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赢利点在哪儿?这是个不错的点子,但如何让它成为产生现金流的生意?我想这是人们应当学习的,要寻找出人们真正感兴趣并愿意为其付费的机会。有些可能人们有兴趣,但不愿为此花钱,或者能得到其他免费渠道。

 1  |  2  |  3  |  4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