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和一个国家的成长(2)
张邦松
13:09
2010-04-12
订阅
 1  |  2  |  3  |  4 

城市的世纪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相信,有两件事将对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的城市化寄予厚望。在过去30年,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GD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城市化被赋予更重要的政策使命,这样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就目前趋势做出的预测,中国城市GDP占全国GDP的比例将由目前的75%增加到2025年的95%。

作为城市化的标志之一,城市人口将面临大规模的增长。目前,有利于人口迁移的户籍政策正相继出台,一些城市已经放松了长期以来的户籍管制,以期为城市化聚集更多的人力资源。麦肯锡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城市人口将从2005年的5.72亿增加到2025年的9.26亿。新增的3.5亿多城市居民相当于今天美国的全国人口。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有望达到10亿。

这些新增的人口将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王庆认为,假设一个农村人口从转变成城市人口之日起需要5年的时间来弥合资本存量的差距,那么,估计未来10年内城市化将带来15.7万-21.7万亿新增投资,相当于2009年GDP的45%-63%。

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实践证明,城市化来源于工业化的推动,并且会反过来推动工业化,二者互为因果关系。更精确的说法应当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紧密到松弛的发展过程,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工业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并且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作用在工业化后期趋弱。

中国的城市化一直落后于工业化的进程。从近30年中国改革与增长模式的发展历史来看,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的机理已然形成,并不断被强化和形成路径依赖。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徐佳蓉认为,城市化的过程,首先意味着需要为新增城市人口提供足够的住房,对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城市绿化等公共设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得到发展。其次,与城市化相伴随的是专业化分工、生产与消费的进一步分离,意味着各种要素运输并集中在城市,完成生产后再将产品送至消费地。因此,需要发展市场供需双方提供一个高效、便利的运输体系。再次,城市化的过程,也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生活消费结构随之改变。

以交通运输为例,麦肯锡预测,为满足城市化的需求,到 2025年前,中国将有多达170座城市符合城市大众交通系统的规划要求,是目前欧洲该类城市数量的两倍以上。这可能会带来有史以来最为轰轰烈烈的大众交通建设热潮。除此之外,中国还将铺设多达50亿平方米的公路和2.8万公里的地铁。

 1  |  2  |  3  |  4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你的游览器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