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焦点 >
民办高校生死劫
2012-09-15 08:55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种昂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高考不仅是关乎学生终生命运的大考,对于民办高校更是关乎生死存亡。在高校经历了大扩张后,全国生源下降、境外高校“入侵”,使得一大批民办高校,因生源不足挣扎在生死线上。此时此刻,青岛飞洋的境遇更像是中国整个民办教育所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种昂 每年的9月,是高校的开学日。对于民办高校来说,生源即财源、生源即生命,以往这个时候总能收到大笔的学费。可今年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青岛飞洋”)董事长卢飞成在开学的日子却愁眉不展。

曾几何时,青岛飞洋在校生高达1.6万人,是山东招生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可今年该校计划统招3000多人,实际却只能招到300人。该校开设有“37个市场紧缺、热门统招专业”,平均每个专业不足10个学生。

高考不仅是关乎学生终生命运的大考,对于民办高校更是关乎生死存亡。在高校经历了大扩张后,全国生源下降、境外高校“入侵”,使得一大批民办高校,因生源不足挣扎在生死线上。此时此刻,青岛飞洋的境遇更像是中国整个民办教育所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高考,高校的大考

高考不仅是对学生的大考,对于民办高校更是如此。尤其在生源逐年下滑的今天,暑期招生就是一场抢夺生源的大战。

山东另一所民办高校山东英才学院2012年暑期派出了5000多人的招生队伍参战。据悉,部分高校每招一名学生,要投入三四千元用于举办各种咨询会、发布广告、给予招生人员佣金;有些学校间为了争抢生源,招生人员甚至大打出手。目前,社会上也已经涌现出许多专业的招生团体,他们有组织、有人手、有渠道。

2012年,青岛飞洋没有拿出经费进行广告宣传,也没有聘请任何专业招生人员,而是动员学校教师外出招生。在该学院的官方网站上显示,这个招生季青岛飞洋共派出了95名老师,远赴辽宁、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多个省份。

然而,青岛飞洋在这场大战中显然是败军之将。“今年,青岛飞洋在山东省内计划统招1860人,却只有46人投档;在全国计划统招3000多人,预计只能招到300人。”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秉庚谈起新生开学就十分为难。他坦言,不仅学校已陷入亏损,许多专业连日常教学恐怕也难以为继。

根据青岛飞洋招生简章显示,该校成立于1996年,原名为青岛飞洋经贸进修学院,2002年升格为一所经国家教育部备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青岛飞洋学院占地约1500亩(实际开发300亩,1200亩为预留土地),下设8个二级学院,开设了37个市场紧缺、热门统招专业。现有教职工618名。

曾几何时,青岛飞洋在校生规模曾达到1.6万人,三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5000多人,是青岛乃至整个山东招生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

因生源总数下滑而遭遇困境的民办高校不仅仅是青岛飞洋一家。以生源大省山东为例,在2012年专科第二次征集志愿,文理科5.6万个计划缺额,却只投出了不足3000人,文理科均有300余所院校遭遇零投档。山东省内100余个参与征集志愿的院校中,仅有29所完全“吃饱”,至少有19所院校计划缺额都在千人以上。如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在山东省内三次投档仅有200多人,缺额1000多个计划;而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在省内三次投档都只投出了不足百人。

从全国来看,以前招生难学校仅仅出现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偏远地区,但今年上海、山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也开始出现生源严重短缺的现象。在专科一志愿投档中,文理科零投档的高校各为140所左右;到了专科第一次征集志愿,文理科零投档高校上升到200多所。

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指出,与公办大学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不同的是,民办高校几乎完全依赖收取学生的学费维持运转。这决定了民办高校发展模式是以规模取胜,只有招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收取的学费才能维持运转。

按照一般的测算,万人规模的民办大学招生数量至少达到五六成,收取的学费总额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山东英才学院院长夏季亭指出,今年大量民办高校涌现出的招生困局是因为多年来高校扩招与生源下降所积累矛盾已到了临界点,预计2012年将有一批民办高校像青岛飞洋一般难以为继、关门倒闭。

据夏季亭透露,仅仅在山东省内,近来就有两家民办高校自感难无力维持,曾上门求助。

曾经的辉煌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高校数量以及计划招生人数始终处于直线上升的趋势,而生源的数量却从2008年开始掉头下行。青岛飞洋十年来的遭遇可见一斑。

2012年,正是青岛飞洋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十周年。从昔日最大的民办高校到今天的难以为继,谈起投资民办教育,董事长卢飞成满腹酸甜苦辣。

卢飞成生于1963年,浙江缙云人。1998年,从部队转业后,这位精明的浙江人看到了投资教育的巨大商机。

1997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开始施行。其中规定,“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这一时期,全国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兴起。卢飞成与几个股东投资1.1亿元,创办了青岛飞洋。

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秉庚介绍道,当时,学院资金投入规模在全国民办高校中也是名列前茅。升格为高职学院时,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时任教育部长的周济亲自揭牌。

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考报名人数历经了十年的大增长,民办高校迎来了黄金时期。全国报考人数从1999年的288万人猛增到2008年1050万人;高校招生人数也从1998年的180万人,发展到2012年的近700万人。

这一时期,青岛飞洋成为了民办高校中的佼佼者。从2002年至2006年,青岛飞洋与大多数高校一样,开始了大量扩招,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2006年在校生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点1.6万人,教职员工800多人。“那些年,飞洋的教学质量突飞猛进,比许多公办学院丝毫不差。青岛飞洋3名学生曾在全国青少年软件程序设计大赛中闯入了争夺前三名的终审决赛,对面与之竞争的就是清华大学。还有学生获得了全国英语大赛二等奖。”在青岛飞洋的会议室,指着整整一屋子各种奖状、奖牌、奖杯,回忆起那时的辉煌,卢飞成至今仍是津津乐道。

可让人惋惜的是,短短数年,这个曾经在山东招生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如今却沦落到难以为继的境地。

不成功的转型

“今天民办高校生源萎缩的困局,早就预见到了。”青岛飞洋董事长卢飞成语出惊人,他表示,学院从2006年起开始转型,就是为了避免今天的困局,可惜这次尝试并不成功。

2006年,青岛飞洋达到了一定规模,对即将到来的生源下降、招生越来越困难的趋势看得很清楚。创业人才是社会所急需的,当时国内却没有一所大学能够系统培养。青岛飞洋的转型是希望率先抓住这一人才市场空缺,争取更多的生源。

从这一时间起,青岛飞洋先后投入了3亿多元,开始探索创业教育。

其中包括,青岛飞洋投入了2亿元建设了18层的创业大楼,向全球中小企业创业联合会(ICSB)申请作为中国创业协会会长单位,卢飞成也成为中国创业协会会长。同时,青岛飞洋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10多所高等学府和100多个知名企业创建了“全球创业论坛”战略联盟,并于2009年和2010年举办了两次全球创业论坛。原本,青岛飞洋还计划为实施创业教育建两座教学楼,因经营不善而作罢。

青岛飞洋斥巨资投入创业教育、编写相关教材、举办全球创业论坛的举动,仍然在业内引发了争论。许多教育界专家都曾劝卢飞成,创业不需要设专业、创业人才无法用课本教育出来。山东一位要求匿名的民办学院院长直言,连国内最知名的公办院校也不敢轻言尝试,作为民办高校在这一领域投入巨资,风险太大。

2008年后,中国高中毕业生人数正如预期一般开始逐年下滑。伴随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参加高考人数从2008年的1050万人下滑到2012年的915万人。其中山东生源减少27万人,生源下降人数全国最多。

东营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张汝山分析道,一方面是全国高考人数下降,另一方面出国留学、复读再考、放弃大学外出打工,都使得高校生源被分流。近三年,我国出国留学的学生数量分别同比递增了24.4%、27.5%和24.1%。

可青岛飞洋投入巨资的转型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招来的生源依然不多。青岛飞洋学院院长张秉庚坦言,创业教育在中国是新生事物,社会市场不成熟。在招生时,许多学生、家长难以接受。报考高职学院的学生,家里往往不富裕,他们普遍存在误区,认为创业就需要大笔的资金,冒着天大的风险。

而卢飞成抱怨道,青岛飞洋连续六年向教育部申请创业专业,但直到今年教育部才发文制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

从2006年开始,青岛飞洋的转型既分散了教育投入,也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生源数量一直在下滑。

对于生源即财源的民办高校来说,生源下滑至六成以下就意味着亏损。为了挽救败局,2011年招生时,青岛飞洋打出“学费直降两千”广告来吸引生源。副院长刘国庆直言,只有学费降下来,与其他民办高校相比,学院才有先天的优势。

不过,用降低学费招徕生源显然是饮鸩止渴。一位建工系学生告诉记者,近来学校教学质量明显下降,许多老师纷纷离职,甚至在2011年开学时学生连本正规教材都没有,学校发的全是自行印刷的讲义,字体模糊不清。如果考试不及格,补考还要每科交100元的“重修费”。

生死时刻

面对300人的新生和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张秉庚一脸的愁容。他坦言,低于5个人的专业,学院将予以撤并。当然,这将是在与学生充分沟通与动员之后。有些公共课程将进行采取合班教学的方式。

青岛飞洋教师数量最多时可达800余人,目前只剩下约250人。近来,因生源不足、校方经营不善,已然拖欠了在校教师两三个月的薪水。学校撤并部分专业后,部分教师也将被相应裁撤。“目前,高考市场积累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今年部分高校将会面临灭顶之灾。目前这种苗头已经显现出来。”程方平说。他指出,导致部分民办高校难以为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政策的不公平。国家教育资金、资源、相关政策都在向公办高校倾斜,从专业设置到国家课题再到生源,都被一流大学垄断了,民办高校等二、三流大学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目前,我国财政给予公办高校每个学生每年1.2万元的拨款,而民办学校完全依赖学费运转。

“民办高校大多建校时间短、硬件差、专业少、社会声誉不高,学费还比公办收的多,学生择校当然会首选公办高校。何况许多公办学校如今也招生不足。”夏季亭感叹民办高校招生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民办高校的困境不仅仅招生不足,招到的学生素质也普遍下降。以山东为例,以前少于400分的毕业生很难有大学上,可近些年山东民办高校专科最低投档分数线降到了180分。

国外民办高校有着多种融资渠道,如社会劳务收入、基金支持、企业赞助等,国内公办高校也可以凭借着政府信用贷款,可民办高校只能依赖收取学费,滚动发展。

在卢飞成眼中,对于民办高校歧视性政策还在于没有给民办大学投资者提供一个来去自由的资金通道,没有正常的退出机制。《社会办学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教育机构在存续期间,可以依法管理和使用其财产,但是不得转让或者用于担保。”第三十七条规定,“教育机构的积累只能用于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不得用于校外投资。”《担保法》与《物权法》也分别有学校资产不能用作抵押贷款的相关规定。

卢飞成表示,当初建校征地时尽管价格便宜一些,但政府规定,土地只能用于从事教育。加之无法抵押贷款,这些年投入的7亿多元都被圈禁下来。而教育投入的回报只允许8%至10%,使教育机构在中国上市失去了意义。

北京天有教育咨询公司董事长兼CEO周中斌认为,资本市场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即产权明晰、可以交易、实现赢利,但目前教育政策使大多数资本不敢投入到教育事业。这极大限制了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

事实上,青岛飞洋的股东自2011年就萌生了出售的想法。但卢飞成却发现,学院只能卖给其他民办高校。可在联系了多家民办学院后,最终没能转让出去。

张秉庚说,学院已经发展到这个规模,能拿出几个亿收购青岛飞洋的民办高校凤毛麟角。况且,全国生源大幅下滑,不仅民办高校,就连公办高校也陷入生源荒,社会资金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投资民办教育。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