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尼山2025 | 人工智能推动人类新文明观的形成
7月9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在论坛上,围绕人工智能与文化包容、人工智能伦理等话题,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举办。
本届尼山论坛的主题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并设置了“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多项分议题。
这个世界如何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同的文明如何相处和互鉴,人类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和各项分议题,经济观察报采访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与专家,呈现他们的观察、思考和期望。
7月9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在论坛上,围绕人工智能与文化包容、人工智能伦理等话题,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2025年7月9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 当下,地缘冲突此起彼伏,贸易和关税壁垒陡增,全球安全风险指数被叠加放大。针对这一严峻的挑战,此次论坛将主议题设置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经过一轮轮探讨与商议,各国的专家学者普遍形成了一个共识——不同文明之间急需加强交流与互鉴。
2025年7月9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华威大学社会学系讲席教授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
2025年7月9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拉开帷幕。 从创立至今,尼山论坛因其多元性、包容性、规模大等特点已成为全球以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论坛。 第十一届尼山论坛将是一个新的起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的论坛主题将聚焦于如何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冲突频发、各国经贸壁垒陡增的当下更具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近日,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了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这位前十届尼山论坛的全程参与者详述了本届论坛主题的现实意义、儒学思想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与革新,以及东西方文明冲突中如何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美国学者安乐哲(Roger T. Ames)终身致力于比较哲学与儒学研究。围绕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的主题,安乐哲首先追溯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包容性多元主义”,明确了其与儒家倡导的“和而不同”“一多不分”的思想渊源。此外,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识,强调应该在保持智性对话的前提下,追求优化共生,并在相互欣赏的审美秩序中,实现人际和国际关系“日久弥新、蒸蒸日上”的双赢局面。
汉伊理表示,面对人工智能这类新兴技术,建立审慎的评估机制与监管体系至关重要。未来的关键挑战在于如何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维护人类自身的主体性与选择权,实现技术进步与人类发展的动态平衡。
当下世界不同文明频繁交汇也不乏摩擦,中国文学应如何在本土与全球之间定位自身?值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即将举办之际,《经济观察报》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展开了一场对话。
我们的优势是从博物馆的技术创新、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结合历史文献、出版文献及研究成果,提炼出齐鲁文化和儒学的当代价值。
汉伊理表示,通过这次论坛,世界各国友人可以对中国文明的开放性、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全球团结协作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契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作为兼具哲学家与儒者身份的学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马一浮书院兼任研究员彭国翔长期致力于儒学的当代表述与跨文化阐释。在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的主题背景下,彭国翔在与《经济观察报》的对话中,不仅回顾了儒学如何在历史中不断“因革损益”,也再次明确了其对于“斯文重建”的当代表述方式:“儒家不拒绝他者,相反,它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就是因为它持续地在吸收、在开放、在对话。”
值今年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展开文明对话之际,在与《经济观察报》的交流中,夏添恩提出,“和而不同”的外交哲学或可提供一种区别于西方范式的国际交往框架——它并不试图改变他者,而是强调多元共存与彼此适应。这一见解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所倡导的文明观高度契合:欣赏自身之美亦尊重他者之美,在差异中寻求和谐。
从古代子贡“以商弘道”,到当代企业“以道御商”,时代命题不断演变,但始终可以从流传数千年的儒商精神中寻找到呼应和解答。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希腊雅典大学哲学与科学史系教授斯特里奥斯·维尔维达基斯(Stelios Virvidakis)对中国的哲学传统、文化精神与社会价值观始终抱有浓厚兴趣。他长期关注儒家、道家等中国思想体系与古希腊哲学之间的异同,并强调,通过哲学视角的文明互鉴,不仅能够深化彼此理解,还能激发出新的全球伦理框架和教育理念。
我们曾低估孔子以前的上古文明,而中国文化之根正深植于此前数千年,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等理念即体现此渊源。正因根基深厚,中国文明方能繁茂。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韩国首尔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人类学家金光亿认为:几千年历史过程中,中国在自己文化文明的基础上吸收学习外来的文化文明,再造或创造了新的文明文化,才成为不断发展的中华文明和文化。因此,开放性与包容性是中华文明文化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尊重,是建立在对差异的理解与欣赏之上。正如她对“和而不同”的儒家理念的理解:“我们不需要成为一样的人,但我们可以选择以尊重的方式彼此相处。”
孙晓梅注意到,这些年,中国各项与男女平等相关的政策都在大步往前迈进。“推进男女平等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就这样一个一个地克服问题往前走。”孙晓梅说。
在温海明看来,用儒学为AI设置伦理围栏,在科技文明社会发展的目标下,为AI重建一个“以人为本”的伦理坐标系,是在“人机共生”共识下,比驯化AI、技术迭代更紧迫的事。
当人工智能像电流一般渗透进人类的工作生活,人类文明面临何种挑战?挑战之中人类文明将面临威胁还是跃升?
(一)历史的草蛇灰线,常于细微处潜藏。1990年12月,费孝通老先生在他80岁生日欢聚会上,就如何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给出了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35年后的今天,这一箴言,又回到了它的思想原点——曲阜尼山。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正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拉开大幕。历史的价值,在于孕育未来。尼山是什么?有什么?论什么?当四海嘉宾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www.eeo.co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关北里217号越界锦荟园B座西侧501 | 邮编:100081 | 电话:4001560066 | 传真:86-10-885108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129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B2-20214402 京网文(2020)3373-581号
备案号:京ICP备1801989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 @2001-2022经济观察网版权所有
经济观察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