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午,成都世运会赛前新闻发布会在世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发布会上,成都世运会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成都市副市长许兴国,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负责人曹旭,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等介绍了开幕式及赛事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中国霹雳舞运动员刘清漪及意大利射箭运动员基亚拉·雷巴利亚蒂也在发布会上亮相并回答记者提问。据发布会现场介绍,成都世运会各项工作已全面就绪。
点燃火炬方式开创世运历史
以运动的语言诠释拼搏精神与全民参与
“本届世运会开幕式将于今晚8:00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区域举行。”发布会现场,成都世运会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许兴国介绍,开幕式将以“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为主题,整体时长将在90分钟左右,文体表演约15分钟,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准备就绪。
“天府之檐”坐落在秦皇湖旁,是亚洲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与湖面、草坪等公园景观共同组成了本届世运会开幕式的开放空间。据了解,成都世运会开幕式期间,“天府之檐”的大型屏幕上,将会集中展示城市风貌和蜀锦蜀绣、大熊猫、川金丝猴等文化符号。此外,还将创新设置“草坪观演区”,以自然湖景与绿地、晚霞与星空、绚丽焰火共同构成视听盛宴。
点火仪式历来是世界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的关注焦点。据悉,本届世运会点火仪式独具匠心,将采用史无前例的方式点燃主火炬,开创世运会历史。
“运动员将担任重要角色,运动元素也贯穿始终。”许兴国介绍,开幕式中,世运会的运动员们和多个项目将精彩亮相。在表演环节中,巧妙融入了街舞、飞盘、轮滑等世运会项目元素。
3942名运动员参赛
21个竞赛场馆中心运行团队全部到岗
发布会现场,许兴国表示,27个竞赛场馆在今年7月全部交付使用,竞赛器材、设施设备、信息系统全部完成安装调试。8个赛区委员会、21个竞赛场馆中心、21个专项运行中心和11类官方酒店进入赛时运行。充分考虑赛时高温天气,各户外比赛场地因地制宜搭建防晒设施、配备急救药品和医护人员。目前,8600余名赛会志愿者和500余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已经全面上岗,为来自全球的参赛者和游客提供志愿服务。
据悉,本次世运会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参赛,其中运动员3942人,是世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届世界运动会。参赛运动员中,年龄最大为68岁射箭运动员,年龄最小为13岁的壁球运动员。
在参赛项目上,本届世运会共设有34个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其中,残疾人柔术和残疾人潜水为残疾人运动项目;霹雳舞、射箭、攀岩、腰旗橄榄球、垒球、棍网球、壁球等项目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8月7日当天,同时有17个项目进行比赛和赛前训练,其中男子垒球、软式曲棍球、棍网球、单排轮滑球、沙滩手球、射准射箭6个项目已进入比赛日程。
除了精彩的竞赛项目,成都还以举办世运会为契机,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在城市重要道路节点、公园景区融入世运元素,全面呈现“公园城市、活力世运”的园林景观和“干净、整洁、有序、美丽”城市形象。结合全民健身,深入开展世运项目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圈和“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打造130个市民家门口的“世运空间”,吸引市民游客参与体验跑酷、飞盘、攀岩、射箭等新潮运动。
此外,成都还搭建世运场景供需对接平台,推出“世运有礼 成都等你”暑期消费季活动,参赛客群、志愿者、购票观众等凭相关证件或票证享受景区游览、酒店住宿、餐饮购物等优惠,通过“世运+”进一步拉动消费,让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成都世运会创造多个“第一次”
中外运动员竞技热情饱满
“本次世运会创造了很多个‘第一次’。”发布会上,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表示,成都世运会首次在城市中心完成了火炬传递,开创了世运会历史。此外,成都世运会也是迄今为止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届世运会,成都共启用27个现有和改造后的室内外场馆,树立了办赛的新标杆。他还介绍,本次世运会首次启用了赛事流媒体直播平台,向全球观众同步展示世运会赛事盛况。
作为赛事的主角,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运动员也在赛前发布会亮相,分享对本次赛事的期待。“世运会是向全世界展现霹雳舞独特魅力的绝佳平台,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舞蹈,不仅展示出高超的技巧和力量,更要传递出这项运动所蕴含的创造力、态度,还有拼搏、竞争的精神。”中国霹雳舞运动员、杭州亚运会金牌得主刘清漪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世运会的舞台汇聚了全世界水平最高的霹雳舞舞者,自己非常期待与全球舞者竞技。拥有18年射箭运动生涯的意大利运动员基亚拉·雷巴利亚蒂同样表示了对赛事的期待,“非常期待成都世运会,迫不及待想加入比赛了。”她表示,除了赛事本身之外,她也期待探索成都,在这座美丽的城市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