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初,WPP发布了最新一季财报,结果再度令人失望。受业绩不振与战略不确定性拖累,其股价在周四上午大跌近5%,创下16年来最低点,市值蒸发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更关键的是,这份财报也是现任CEO马克·里德(Mark Read)在离任前的“告别之作”。而即将在9月1日正式上任的新任掌门人辛迪·罗斯(Cindy Rose),将迎来一场充满挑战的权力交接与战略重塑。
WPP曾经是广告行业最具统治力的“holding company”(控股型集团),旗下拥有Ogilvy、VML等全球顶尖代理商。然而,近年来WPP深陷战略调整与业务重构的旋涡。
这份财报展现的不是一个“稳健过渡期”的状态,而是重压之下的疲态。除了整体营收和利润大幅下滑,WPP还承认,其员工激励预算缩水了60%,自由职业支出也减少了13%。最引人注意的是,公司过去一年共裁员7,000人,这无疑透露出其面临的巨大内部压力和成本压力。
而业绩下滑并非偶然。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WPP就面临诸多客户流失的问题,其中包括全球知名品牌玛氏(Mars)。加之总部推行“回归办公室”政策不顺,内部文化动荡加剧,整个集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作为WPP前任CEO,马克·里德自2018年接任以来,一直被外界视为WPP数字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在他的任期内,WPP逐步整合旗下代理商品牌,将数十个冗杂的子品牌精简为更具协同效应的几大板块,并尝试将集团从传统广告转向数据驱动的营销解决方案提供者。
在此次财报中,里德仍为自己任期内的改革做了总结与“护航”,他指出:
“WPP拥有在创意、媒体、技术和AI方面巨大的优势,我们的人才、客户关系与全球覆盖能力都是行业中无可匹敌的。”
他特别强调了集团在AI方面的投资,包括通过“WPP Open”平台打造AI驱动的内容和营销能力,以及今年早些时候收购的数据协作平台InfoSum,用于增强其AI与数据整合能力。
然而,市场显然对这些投入回报的节奏与效率存在质疑。虽然里德在战略层面做出了不少大胆尝试,但显然还未形成足够稳固的“第二增长曲线”。
WPP已于上月正式宣布,前微软高管**辛迪·罗斯(Cindy Rose)**将于9月1日接任CEO职位。这位拥有科技行业背景的女性高管,被认为是WPP试图加速“科技转型”的关键一步。
辛迪·罗斯此前曾在微软英国担任CEO,并主导过多个AI与云服务相关的创新项目,具备深厚的技术和转型管理经验。她的加入无疑预示着WPP将在AI驱动、数据科技整合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目前,她已启动全面的战略审查(strategic review),业界普遍认为这将涵盖如下几个维度:
纵观整个广告营销行业,WPP的困境并非孤例。全球客户预算趋于保守、数字平台广告支出增长放缓,加之生成式AI技术对内容生产与创意流程的重构,传统广告集团正面临一轮前所未有的冲击。
WPP的路径选择,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行业转型的缩影:
但转型的代价也极为沉重——成本压缩、组织阵痛、人才流失、股价波动……这些都是WPP必须面对的“阵痛期”。
WPP正站在自己的历史转折点上:前有“全球最大广告集团”的光环,后有客户流失、收入下滑的现实,而面前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转型之路。
在告别演讲中,马克·里德曾说:
“技术革新贯穿我整个CEO任期的始终。我相信,借助我们在AI方面的投资,WPP仍可迎来值得期待的未来。”
这不仅是一次个人的交棒,也是整个广告行业的隐喻。在技术重塑广告生态的浪潮中,唯有真正完成从“holding company”到“intelligent marketing platform”的飞跃,WPP才能重拾市场信心。
下一张财报,将是对“罗斯时代”的第一份成绩单,也是对WPP转型方向的第一次真正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