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重组南京七电子企业 熊猫难题待解
导语:

本报记者 余德 南京报道

  位于南京市经三北路的熊猫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制造部里,除了几个出言谨慎的留守工人,似乎再没有什么动静。看见记者的到来,他们表示“公司已经搬到了位于市区的总部,自己并不属于这个公司”,然后就迅速关上了大门。

透过一楼破碎的玻璃窗往里面望去,厂房内空空如也,地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显然这里已经很久没有进行过生产活动了。

眼前的一切很难和曾经叱咤全国的熊猫电子联系起来。包括熊猫通信技术公司在内,熊猫集团旗下许多企业近年来陷入经营困境。为救活这家老牌国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下称中电)和当地政府5月15日启动了最新一轮的大面积重组。

当天,中电江苏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布,重组包括熊猫集团在内的7家南京电子企业,组建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下称中电熊猫)。中电持有中电熊猫70%的股份。

这是继重组长城电脑之后,中电在产业整合方面的又一大手笔。对于中电来说,整合7家南京电子企业特别是步履维艰的熊猫集团,是一个并不轻松的挑战。

重组历程

根据重组方案,南京中电熊猫是由CEC、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市国资委三方联合投资10亿元人民币组建的,其中CEC以旗下3家南京公司的股权及现金出资7亿元占股70%,而江苏省国信和南京市国资委以南京熊猫、南京华东电子、南京金宁电子、科瑞达电子4家公司的股权投入新公司,分别占股15%。

中电介入南京电子信息企业的重组始于2004年底,由中电原总经理杨晓堂负责操盘,中电与原南京市国资办签订了重组协议,入股南京长江机器集团和南京电子管厂。

2005年6月30日,杨晓堂与南京市国资委正式签署协议,南京市国资委委托中电履行出资人职责,重组管理南京熊猫电子、南京华东电子、南京金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科瑞达电子装备公司。正在重组的关键时刻,杨晓堂到了退休年龄。此后,熊群力以董事长、党组书记的身份成为中电的新掌门人,总经理则由前长城集团董事长陈肇雄出任。由于在2005-2006年中电忙于长城集团的整合,与南京众企业重组合并直到2006年三四月份才重新开展。

经过一年的谈判,今年5月15日,中电熊猫挂牌,经过此次重组,长江和三乐两家企业成为新组建的中电熊猫的全资子公司,华电、科瑞达也是其全资子公司。

熊猫难题

据了解,自2000年剥离电视业务,2005年剥离手机制造业务以来,南京熊猫(600775.SH)受熊猫移动资金黑洞所累,造成了超过10亿元的巨额亏损。

另一方面,根据双方协议,中电熊猫将持有熊猫集团47.98%的股权,进而间接持有南京熊猫51.1%的股权,属绝对控股,但是这些共计3.35亿股中,有2.65亿股是处于被质押和司法冻结状态的。

据了解,虽然剥离了手机制造业务,但南京熊猫手机代工业务却是其最大的利润来源,除此之外,熊猫集团其他业务乏善可陈。从事手机代工业务的两家合资公司——— 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和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

影响中电重组熊猫的另一个因素是同业竞争,在被纳入中电旗下之后,南京熊猫将与中电旗下从事手机业务的夏新电子 (600057.SH)、深桑达(000032.SZ)面临同质业务的问题。而去年,中电还曾收购飞利浦手机业务。类似于这样的同质业务如何处理让熊猫集团及南京的电子企业担忧。

下一步

南京市国资委主任鲍友贤在中电熊猫挂牌时表示,“对被重组企业而言,目的是利用一个全新的平台,解决企业体制、机制的问题和技术投资不足问题,在更大的空间内寻求发展”。

按照中电熊猫的初步规划,公司3年内将投入约50亿元,重点是做强做大高新电子、显示器件、家用电子、系统集成及电子工程等主导产业,到2009年,中电南京熊猫公司力争销售收入与利税总额比重组前翻两番,达到销售收入200亿-300亿元、利润总额5亿-10亿元,成为CEC重要的产业基地和集团发展的新支点。

目前受整合的7家企业已完成了核资清产工作,但下一步会不会马上开展注入优质资产工作呢?

熊猫集团一位人士向本报表示,“暂时肯定不会”。他说,现在还处在筹备阶段,很多工作可能还未真正开展,对于中电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恐怕是摆脱包袱,不仅仅是要和南京方面谈三方具体要承担的债务、债权及接手的不良资产等。

与此同时,一场名为“瘦身强体”的计划已在上述7家公司推展开来。按照计划,各个单位都要排查出自身的强项与弱项,找出经营不力的原因,盘活存量资产,研讨产业转型,“最终,不符合公司主营方向的产业都要剥离”。

华东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竟成说,未来发展要解决五件事,继续重组做大规模,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核心产品转型,资本运作扩大公司实力。

(本报实习记者曾航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