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殃及上游 大宗商品压港严重
导语:近期许多生产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对原材料采购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芸 庞丽静 秦建国(化名)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日了。作为青岛港下属公司青岛前湾西港联合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联”)的一名业务负责人,一直为码头上不断增多的货物发愁。

近段时间,青岛港很多仓库已库满为患,不少到港船只甚至因找不到泊位,没法卸货。这种业内称为“压港”的状况让他压力巨大。

事实上,一年都很繁忙的青岛港最近有些烦恼,大量货物滞留在码头上,港口库中堆积满满,泊位上还停靠着大量满载的货轮。

青岛港的遭遇,在这个夏天并非个案。秦皇岛、天津等重要港口近期都出现了这种“压港”现象。据了解,珠三角、长三角的码头吞吐量迅速下滑。

港口连着的另一头,是多个行业的下游企业和贸易商采取“零库存”以减少损失,而大量原材料在上游企业和港口堆积。下游企业“钱荒”成为了大宗商品原材料滞销压港的重要原因,在改变了企业采购的习惯之后,“钱荒”已经向上游蔓延……

此前本报亦有报道指出,棉纺、塑料加工、大豆加工、橡胶加工等行业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低开工率甚至停产的状况。“今年的形势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比2008年可怕许多,2008年是一种‘休克’,而今年则更像‘温水煮青蛙’,到底有多少企业能撑过难关现在真不好说。”一家橡胶企业负责人说。

商品“压港”

秦建国介绍,“压港”的直接原因是,运到的货物滞留在港口发送不出去。“不能光吃不拉啊!”秦建国忍不住说了句粗话,现在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疏运,“一方面去找货主、贸易商沟通,催促把货拉走或者一起想想别的办法处理掉;另一方面就是对货物进行合理化的安排,比如‘移库’,这样才能倒出地方好接货。”

一家港口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公司积压在港口仓库里的货物高达1300多万吨,而正常状态下库里有280万吨货就算多的了,而公司一整年的吞吐量也只有1600万吨。

这样严重的“压港”,让青岛港近期很焦虑。在青岛港高层眼里,“压港”是“负面新闻”。

“青岛港要求的是来货就走,不能压港。”青岛港旗下大港公司业务负责人李振清表示。

然而除了“移库”之外,港口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移库”是圈里的词儿,“看谁的库闲着,就先放进去,付给这些公司场地费,不行了再转。”秦建国说,他最近的工作就是在征得货主同意后,把压库的货物暂时移库到青岛港其他中转比较快的场地,比如集装箱公司和物流公司等公司有库容的地方。“得保证新来船上的货能接下来啊!”因为代价高昂,不到迫不得已,谁也不愿意采取这种“倒库”的方案。

另一家港口公司人士表示,为了“倒库”,他们要帮助客户将散装运来的大豆打包,再以装包的形式运到别的远一点的仓库。而现在“移库”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港口内外的仓库都越来越满了。

“大豆、橡胶、塑料、铁矿石等大宗商品都是压港的主要品种。”上述人士透露。而西联公司相关人士指出,铁矿石、铝矾土、纸浆、原木等品种都是重点困难品种。

实际上,青岛港最近遭遇的困境并非个案,几位大宗商品研究人士在调研之后都告诉本报,秦皇岛、天津等港口,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压港”的情况,而重灾区都集中在生产企业用作原材料的大宗商品干散货上。

下游需求不振、企业停止采购,在北方港口以“压港”的形式体现,而在产业链更偏上游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港口的忧虑体现在吞吐量的急剧下滑。

申银万国最新港口研究报告显示,在今年一季度珠三角地区的港口经历了吞吐量下滑之后,5月份长三角地区的集装箱吞吐量陡然从4月份的同比增长10%降至3%,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甚至出现了1%的负增长。“在正常的经济周期里,中国各港口的同比增长一般都在12%左右,而5月份往后许多港口突然出现了个位数增长。”华泰证券一位分析师指出其中的非常态,“港口现在的状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还要糟糕许多,尤其是大宗商品原材料的吞吐更差,企业采购的意愿非常低。”

“去库存化”隐忧

在港口货品堆积如山的同时,大宗商品的贸易商和下游生产企业的仓库里却惊现“零库存”。“我们已经零库存两个月了。”山东一家国资背景的大型橡胶贸易商负责人王斌最近无事可做,“我们是现货贸易商,不动就是赔钱,但是现在看看同行,动了的赔钱更多。”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