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仍须继续加息
导语:当前情势下,央行应排除“杂音”,一方面应慎用数量型工具如准备金率;另一方面,加息步伐不可骤然中断,而使反通胀功亏一篑。

经济观察报 社论 中国央行上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年内第三次加息,显示出央行及中央政府抵抗通胀的决心,尽管市场中有不再加息并放松紧缩的言论,但在通胀没有缓解迹象、6月份CPI可能突破6%之时,我们认为央行在未来时期仍应继续加息,直至通胀得以控制。

在新一轮物价上涨中,猪肉再成焦点。目前猪肉价格在多地市场已达到历史高点,且涨势依然。由于猪肉是中国多数居民的基本食物,其价格过快上涨对民众生活影响很大。为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期在视察本溪的农贸市场时,对猪肉价格也表示关切,他指出,“得把这个周期过去。再过几个月(猪肉价格)就下来了。”

官方正部署在各地市场投放储备肉,以平抑肉价。不过政府拥有的猪肉储备有限,作为短期平抑价格措施可能有效,长期来看,仍须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市场寄望的是养殖户增加生猪饲养量,在几个月后有更多生猪出栏,从而增加市场供应量。但记者在多地的调查显示,由于近几年来猪肉价格数次出现暴涨暴跌行情,许多养殖户仍心有余悸,增加饲养量的积极性不高。

此轮猪肉价格暴涨,表面上看有去年养殖户因价格暴跌而减少养殖数量及猪病疫情的影响,追根溯源,商务部将之归因于饲料与人工成本的上涨。而类似价格上涨,实际上源自中国自2008年末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释放的天量信贷。货币超发形成的流动性过剩在股市、楼市以及各种农产品上相继吹起了泡泡。这是猪肉价格乃至其他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根本原因。如果无法扭转货币超发的形势,即便猪肉价格短期内得到控制,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举措。要控制住通胀水平,根本仍在于吸纳流通中的过剩流动性,让货币发行量回归到适宜的水平。

为了控制通胀,今年以来央行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21.5%的历史高位,但在加息上却显得多有犹疑。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固然可以吸纳过剩的流动性,且不致增加贷款企业与个人的利息成本,但过于频密地调整准备金率却会使市场的资金价格出现紊乱。目前许多银行正想尽办法揽储,同时许多中小企业贷款无门。实际上,比起无钱可贷,中小企业宁愿为贷款付出更高的利率,因为后者至少可以保证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致中断。这也是民间借贷利率高企至官方利率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仍供不应求的原因。

从去年2月中国CPI同比增长达到2.7%以来 (当时年存款利率为2.25%),负利率水平已持续了16个月。在上周加息后,实际利率仍是负的2%。中国是高储蓄率国家,长期负利率导致储户实际财富缩水,对广大民众的损害不可小视。尤其是,通胀的形成与民众对未来的预期密切相关。负利率持续,储户就会选择将存款从银行中提取出来,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途径。这部分资金在体制外流转,部分抵消了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效用,致使银行“钱荒”进一步加剧,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依然持续,通胀仍然难以被控制。最近几个月,银行存款出现大举搬家的现象,已是对央行的警示。

我们确信,依靠市场化而非行政化的手段是抗通胀治本之策,最为关键的是扭转负利率的局面,在保障储户利益的同时,削弱民众的通胀预期,使资金市场的价格信号有效运行。因此,当前情势下,央行应排除“杂音”,一方面应慎用数量型工具如准备金率;另一方面,加息步伐不可骤然中断,而使反通胀功亏一篑。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