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带大厨的法餐课(下)美食:最迷人的社交(2)
导语:大厨在上海餐厅吃饭都坚持要坐大厅,尽管听不懂人们在讲些什么。

给牛里脊去筋

哥斯达尼加的Bob笔记特别认真

学员小心翼翼切鹅肝

韩国主妇Claire十年前师从于大厨terrien

学员个个有故事

尽管法国蓝带厨艺学校以培养顶尖专业厨师著称,但近年来大部分教学收入却来自针对烹饪爱好者的中短期课程和特色课程。尤其是日韩校区,家庭主妇和待嫁女青年更是成为学员的中坚力量。法国蓝带校方代表透露,法国蓝带厨艺学院有意在中国开设分校,并且会效仿东京校区主打家庭主妇的模式。可不,这次到上海参加蓝带培训的学员90%为女性,其中绝大部分是全职太太。她们和电影中的萨布里娜、茱莉、朱莉亚一样,参加专业的厨师培训并非为了把烹饪当职业,而只是为了满足兴趣、丰富生活。她们都因为烹饪变得更加自信和有魅力,也赢得了身边人的赞许和支持。韩国主妇Claire就是个典型例子,谈吐优雅的她10年前就到法国蓝带学完了专业厨师的初、中、高三级课程,并在巴黎一家米其林三星的餐厅实习过3个月。她是当时班上唯一的女性和亚洲人,“在餐厅实习时没人会管你是弱小的亚洲女人,他们只会当你是流水线上的一环,你负责的工作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否则就会影响别人的工作。这和在家做饭天壤之别,所有东西都太重、太烫、太多,真是太紧、太辛苦了。曾经想自己开餐馆做厨师的念头就此打消。”Claire笑着回忆到。尽管蓝带之旅充满的艰辛与汗水,但Claire觉得很值,这份经历让大大拓展了她的社交圈,身边多了许多意趣投合的朋友。

本次活动的学员Jennifer在瑞士从事酒店管理工作时,曾系统学过3年西餐烹饪,却完全不是为了工作。结婚后她成了全职太太,所学的烹饪技艺全部贡献给家人和朋友。对烹饪,她有十足的耐心,她会开心地花上3到8个小时为家人做一顿考究的西式大餐。她说“法国蓝带”是她下一个目标。主妇Helen其实今年3月才到蓝带在巴黎的校参加过3个星期的培训。我问,为何这次还要来参加这种短期课程呢?她说:“我很迷恋这种跟顶级厨师认真学艺的感觉,这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享受。”6月17日,刚结束蓝带的活动,她又飞去著名的美国CIA厨艺学院学习了。

与这些有钱有闲的家庭主妇不同,Fred是个忙碌的商人,他不但是国内某知名饮品企业的董事,还同时打理着多份生意。但十年来,他竟7次放下手中的工作,跑到蓝带巴黎校区学厨,少则几周,多则半年。除了初、中级厨师的课程,他还专门进修了甜点、面包、巧克力、鹅肝、牛排等特别课程。他的合作伙伴对此很是不爽,但也拿他没辙,因为大家都知道烹饪是他最重要的娱乐。Fred说:“平时再忙再累,回家一做饭,立即放松下来,感觉无比地享受。”来自哥斯达尼加的Bob是这次学员队伍中为数不多的男性,目前在四川大学中文系留学的他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法语,四川话也能来几句。他说自己走到任何地方都会去学厨,在成都他就曾到四川烹饪专科学院学过川菜。这次他也是为了蓝带的活动专程请假从成都飞来上海。

这次培训中人气最旺的学员恐怕要数Samuel。身为葡萄酒品酒师的他每天都会根据所学菜品的口味特点,带来不同品种的葡萄酒为大家佐餐。意大利的白葡萄酒佐黑橄榄海鲈鱼,法国红葡萄酒搭无花果酿鸭胸。课程最后一天,他用一款桃红葡萄酒来配龙虾沙拉。Terrien为此相当开心,因为平时生活中他是超级葡萄酒迷,对餐酒搭配也有自己的一套见解,边喝边与Samuel探讨起来。如今尽管工作繁忙,Samuel还是常被朋友请到家中展示厨艺,“现在朋友们的预约已经排到8月份了。”说到这里,Samuel有些得意。蓝带课程结束之后,他应邀为一群朋友做上海本帮菜,从下午4点到晚上9点,从洗菜切菜到煎炒烹炸,从凉菜、热菜到甜品,他一直一个人在厨房忙活,菜做好一道就上一道,朋友吃完,他再上第二道,中途还穿插为大家侍酒。更令朋友们惊喜的是,虽然是做上海菜,Samuel却把刚刚学到的法餐摆盘装饰的理念运用其中,把原本有些乡土的本帮菜“打扮”出了西餐的精致与洋气。“烹饪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和美好了,因此我还会继续钻研。这次学厨让我进军法国蓝带巴黎校区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我正在准备钱和时间,相信两三年内可以实现。”Samuel笃定地说。

经济观察网专栏作家:曾榛,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热爱影视、音乐、旅行、吃喝玩乐。做过报纸记者、当过杂志编辑、干过电视编导,如今专攻企业媒体策划。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