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机构之过
2011-08-23 12:00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陈慧晶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如果评级机构现有的盈利模式不改变,要求评级机构做到非常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是值得商榷的。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慧晶 刘钊 冯娟 实习记者 张子星 8月6日,标准普尔公司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引起全球金融动荡。这也是七十多年来,美国首次失去3A评级。我们请本网记者陈慧晶为大家讲述评级机构之过。

主持人: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还是导致全球金融动荡的一颗炸弹呢?

陈慧晶:可以说标普下调评级在这场危机里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是一颗炸弹。

事实上美国国债的问题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经济一直都是一种超前消费的信贷模式,所以它的国债问题一直都很严重。大家都认为它已经不拥有3A评级了,只不过这次标普出于基本面的考虑将评级下调。只不过为什么在这次事件里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可能是因为美国70多年都是3A评级,信誉非常好,所以引起的关注特别多。

主持人:也就是说引起这么大的波澜,更多是出于一种标志性的事件或者它是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考虑的。

陈慧晶:对!其实它不是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它经济基本面已经发在那儿了,只不过说市场反应比较过激而已。

主持人:除了这一次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外,亚洲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都能看到评级机构的身影。那么如何看待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里扮演的角色呢?

陈慧晶:对市场来说评级机构是信息的守卫者,它起到筛选信息、给投资者信心、保卫投资安全的作用。

应该说评级机构从诞生到现在有100多年。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后果非常严重,也是从那时开始大家认识到评级机构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它逐渐起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作用、树立了权威的地位。

但是在最近的几次金融危机,比如像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对评级机构的诟病有很多,特别是次贷危机以后。再有,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危机开始之后评级机构就下调了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主权评级,这就导致了泰铢大幅的贬值,它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使经济危机更加恶化了。

只有在危机之前把评级下调才能起到一个预警作用,实际上评级机构并没有这么做。他们在危机开始之后再调整评级,加剧了危机的恶化。

主持人:也就是它在以前的那几次危机里扮演的也是一个退波助澜的作用。

陈慧晶:对!这一点在次贷危机里面表现的特别明显。因为美国从96年就开始发行次贷产品了,在2006年开始大规模发行,出现几倍速的增长。然而在2006年的下半年就已经开始出现一些贷款者还不起贷,但当时几大评级机构还在不停地帮他们做评级。它把那些产品包装之后,评级机构也可以从产品的设计从中收取费用。到2007年中旬,评级机构才开始把评级下调,但这个时候危机已经开始了,一些债券的评级一下从投资级3A变成了垃圾级。这个时候债券瞬间贬值,投资者手里拿着债券就更加买不出去了,经济体被瞬间压垮。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