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中国声再起“空头”机构选择沉默
导语:

欧阳晓红 刘真真

2011年对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惠誉公司而言颇为繁忙。

在相继下调欧洲多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后,惠誉又把视线转向了中国。

9月8日,惠誉警告,若中国银行资产质量出现实质性恶化,可能会在两年内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巧合的是,被誉为香港“女巴菲特”之称的西京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西京控股)主席刘央于9月9日被爆疑似沽空旗下12只股票。不知是否受此事件影响,香港本土看空者却渐多起来。不过,“空头”国际对冲基金大鳄在此时却沉默了。

对冲基金大鳄沉默

9月14日,被曝清仓的香港女股神刘央,澄清未减持,因西京投资股权变更所致,并称看好港股今年走势。当天下午,港交所披露已更新资料,西京控股取代西京投资,重新持有多达28家公司的原有股份。但澄清之后,其旗下多只股票仍然急挫,跌幅最大的明丰珠宝(860)收报0.61元,跌幅近13%。

香港的BMI基金管理总裁沈庆洪说,现在是现金为王,因为买什么都有风险,股市一直在跌,也不知下跌周期有多长。

“现在股票跌得很凶很急,但其实基本面还可以,可能是受外围影响吧。”中环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延德说。他坦言仍持少量仓位的股票。主要对策是持有现金,再找一些好公司的高息债券。

杨延德直言,惠誉警告未必会听。“个别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总体不可能全都是泡沫;外国人并不太明白国内情况,总以为国内是一个很大的泡沫。”

“格局太混乱,欧债危机形势还会恶化,我们已经清仓了。”9月14日,香港某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程先生说。他身边的朋友也同样大量沽空香港市场的中国股票。

程先生注意到惠誉公司对中国的警告,他称并未受其影响,投资方向一致许是偶然。

另一个看空事实是,3个月前,持非传统观点的美国对冲基金正大(002470)押注人民币贬值,他们陆续买入一些沽空人民币的期权合约。

不过,“空头”国际对冲基金大鳄沉默了,包括去年5月齐聚香港、信誓旦旦做空中国的全球四大对冲基金掌门人索罗斯、查诺斯、麦嘉华、格兰瑟姆等,均消无声息。

在今年初,一些国际对冲基金掌门人如尼克斯联合基金公司的掌门人吉姆·查诺斯和保持优秀记录的苏格兰对冲基金经理休·亨德利做空中国,但目前他们被证明或许过于武断。

“这两位持续做空中国股票和信贷市场的基金经理被证明是错误的。”不久前,投资大鳄罗杰斯(Jim Rogers)尖锐地表示。

9月8日,CNNmoney头条刊载《大型对冲基金将面临年度重大亏损》一文。对冲基金巨头保尔森也难逃“厄运”,其旗下最大的基金今年以来已亏损34%。

一位华尔街投行人士说,“做空行径再正常不过,即便是比索罗斯有名的对冲基金大佬也曾尝试做空中国,但不想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亏一把后赶紧就撤了。”

这位华尔街人士并不否认,目前资金正在回流美国,包括其自身的资产配置也倾向从新兴市场调至美国市场。不过,他说,这并不意味着看空中国,全球市场就像一盘棋,资金流向某地只是暂时的布局;也许某个时点上,又会重回新兴市场。

惠誉的警告

“担心地方债务影响国内银行的资产质量”是此次惠誉警告“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直接原因。

警告之前的4月12日,对中国金融稳定性一直存有疑虑的惠誉已将中国的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稳定调整为负面。惠誉报告称,中国的宏观金融稳定性面临的风险,以及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的增长,并质疑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发放的贷款,有可能成为中国金融系统的巨大包袱。

其逻辑是,中国信贷增速过快,房地产估值急剧上升,近期通货膨胀压力,既增加了宏观金融稳定性面临的风险,也扩大了由银行业和地方政府产生的主权或有债务的规模。

其实,今年以来,包括惠誉在内的国际评级机构“四处出击”已遭人生厌。在全球经济下滑背景下,进入2011年的惠誉可谓轮番降级,相继下调对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希腊的评级。

评级机构的唱衰背后往往会闪现交易机构的身影。诸如7月12日,穆迪公司先是以插“红旗”预警方式令香港市场中资股遭遇大笔卖空,之后,又发布看空中国银行业报告,令中资银行股遭遇大笔沽空。

在此过程中,淡马锡于7月初减仓15亿股建行H股及51.9亿股中行H股之后,又在8月底低价逆势补仓。资料显示,8月22日,淡马锡以2.972港元平均价,买入9712万股中行H股;29日又斥资217亿港元增持了44亿股建行H股。尽管市值上,淡马锡持有中资银行股的比例已接近减持前水平。但通过两笔漂亮的对冲交易,淡马锡持仓成本大幅降低。

8月29日,德意志银行亦减持了1442万股的民生银行(600016)H股,套现9121万港元。另有一些海外投资机构担忧“中资银行盈利增速下降、平台贷款问题及房地产坏账问题”打算逢反弹继续降低银行H股的仓位。

中国的问题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许善达认为,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演变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以输出货币为特征的“金融资本主义”阶段。

他认为,美国在充分发挥实体经济的优势的基础上率先完成了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转化。即以向全世界输出美元和金融衍生产品来获取世界各国巨额铸币税。

而中国过去30年也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交纳了巨额铸币税。中国目前正面临“30年发展不可持续性”之局面,诸如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的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低端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的低汇率和对美元、欧元等高依赖度。

在中美经济学对话会上,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发问,现在到底是处于什么状态——进入新的危机还是二次探底?因为美国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让人不得不产生如此之担心;实际上,目前美国的货币发行量明显超过危机前的规模了。“这很难区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劳拉·泰森拉解释。她说,现在采取的货币政策是在整个复苏周期的措施;美国就业问题以及美国家庭收入增长缓慢,需要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支持。

但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国要为这种支持承担资本流入,助涨通胀的代价。

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健康的经济增长得看五个指标。公平、环境保护、通胀、泡沫、就业等,而中国在这五个方面都存在问题。比如现在的GDP是牺牲环境发展,将来还要还债;治理通胀时,有助GDP增速;就业质量欠佳等;600万元一套的房子中有可能有一半是泡沫。

“如果把这5个因素放进GDP的统计中,我们的GDP可能为零。”茅于轼直言。

香港沃德资产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卢麒元说,中国最大的问题还是资源不能有效的、合理的正态分布。像资源、资本集中在垄断、高利润的国有企业,而不能分布在那些涉及民生的中小型企业中,导致国民经济结构扭曲。像目前疯狂的高利贷就是例证。

或许亦由此难免带来类似惠誉等评级机构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担忧,包括唱空中国银行业。一家金融机构研究所负责人说,惠誉所言并非全无道理,何况是两年时间的观察期;没有人知道两年之后会发生什么。

在卢麒元看来,惠誉等评级机构显然是别有用心。“这些美国的评级机构就希望在QE3推出之前,把全球经济都‘搅乱’,从而让大家求着美国推出QE3。”

淡马锡中国区总裁丁玮说,中国不断增加的中等收入群体和快速的城市化,以及正在进行的经济模式转型,都将继续拉动对住房、医疗、消费、技术创新和工业重组的需求,而在这些领域淡马锡不论是作为投资者还是股东都能够增加价值。

“虽然有很多挑战,但总体上还是看好中国经济基本面。”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贲圣林表示。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