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99%不满华尔街?
导语:占领本身就是目的。运动想要挑战的是代议制民主的僵化,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不公。

经济观察网 陈季冰/文 10月15日,伴随着数千英国民众如事先所约在伦敦发起“占领伦敦证交所”的示威,

“占领”运动延烧到全球70多个国家的几百个城市,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全球抗议日”——从北美的纽约、华盛顿、温哥华到西欧的罗马、马德里、柏林,从澳洲的悉尼、默尔本到东亚的东京、首尔、香港……全世界的“占领者”们走上街头,包围当地象征资本主义的重要地标建筑(如法兰克福欧洲央行大厦和台北101大楼),抗议大公司的贪婪和政府削减预算。

不过,除了意大利罗马上演了较为严重的暴力冲突外,全球其他地方的抗议活动总体上还是比较平和克制的。虽然美欧多个城市的数百名抗议者因轻微违法行为而被捕,但对于严阵以待的各国警察来说,这次全球抗议的“力度”多少要小于他们的预估。

那个周末适值20国集团财长在巴黎会晤,而发源自纽约并席卷全美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也差不多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满月。

今年8月初英国爆发大规模暴力骚乱后没几天,美国《大西洋月刊》即发表评论,对美国的现状表达强烈忧虑。在这篇题为《今天是英国,明天会是美国吗?》的文章结尾,作者雷蒙德·邦纳就英国所发生的群体骚乱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后提问道:这描述的不也正是今天的美国吗——贫富差距加大、失业、以及失望的下层阶级?几乎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发表专栏作家罗杰·科恩的文章《愤怒的时代》,提醒美国和西方正视下述严峻现实: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陷入困境、意识形态激进化、政治上变得偏狭。直到9月中旬,纽约市长布隆伯格还在忧心忡忡地警告:如果不迅速创造就业机会,美国可能会看到类似于今夏伦敦街头上演的暴乱……

然而,所有这些“先见之明”都没有能够阻止一场声势越来越浩大的抗议运动席卷整个美国——现在看来注定还将要席卷整个世界,而它的源头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心脏地带:华尔街,三年前席卷全球并肆虐至今的金融危机也是在这里爆发的。比较值得庆幸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这场示威抗议尚未酿成出格的暴力冲突。 

一.

“占领华尔街”行动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力,的确是大多数人始料未及的。

最初的行动发生于9月16 日那个周末,到第二天下午,大批愤怒的抗议者已把不足1/3英里的华尔街占得水泄不通。他们原先准备占据华尔街——这也是“占领华尔街”这句口号的由来,但后来被警察阻挡在外面,于是就在距华尔街以北几个街区的一个叫做祖科蒂公园(Zuccotti Park)的大型混凝土广场上“安营扎寨”。

这场街头群众运动一开始几乎没有吸引来任何媒体的关注,的确,美国人为表达各种不满举行示威游行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很快,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力量,“占领”运动的影响迅速在全美传播开来。在短短两三周内,人们“占领”的城市版图迅速扩大到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休士顿、费城、匹兹堡和丹佛等全美50多个大城市。示威者宣称,他们计划在本月“占领”150座美国城市,并准备在室外过冬,打一场持久战。网络上的活跃分子还试图在美国之外的布拉格、墨尔本和蒙特利尔等地组织抗议活动。

随着运动的参与者和波及面越来越广,参与抗议者身份的诉求也越来越五花八门——从心怀不满的失业者到拿不到奖学金的学生,从要求对大公司增税到反对政府削减各种社会福利,直到宣传从阿富汗撤军、遏止全球暖化和环境污染等等……如果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某些人、某些事必须做出改变,以纠正现存的全球资本主义体制中的问题。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他们对社会分配不公的愤怒,“我们是99%”是这场运动最响亮的座右铭。西雅图示威者网站是这样解释这场运动的:这次全国范围的行动是“不同肤色、性别和政治信仰的民众在无人领导的情况下发起的抵抗运动”,“我们唯一的共同点是:我们在社会中占99%,不愿再忍受那1%的人的贪婪与腐败”。

在这样的舆论场中,作为现代金融资本主义金字塔顶端的华尔街,成为运动矛头的靶子,实在是既顺理成章又颇能赚得眼球。哈里斯网上评估公司2011年4月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华尔街的愤怒情绪达到了过去40年来的最高点。接受该调查的美国人中只有26%认为,在华尔街工作的人“与其他人一样是诚实的、有道义的”,而1997年持这种观点的人是现在的两倍;超过2/3的美国人还断定,“如果认为他们违法就能赚到大钱并不受惩罚,华尔街的大多数人是愿意以身试法的”。

10月5日那个周末可能将成为运动的转折点,自那天起,这场极为松散的民众抗议活动得到了包括美国运输工人工会、服务业工人国际联盟、教师联合会、汽车工人联盟等在内的全美多个工会组织的参与和支持。由于组织化程度很高的工会以及部分市内大学生的共同参与,10月5日傍晚,“占领华尔街”运动在纽约发动了三周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参与人数达到近2万人。

 二.

尽管“占领华尔街”运动自始就因其“目标不明确”、“缺乏具体诉求”而不被认为能够达成什么有益的成果,甚至被斥为一群“嬉皮士”演出的一场“缺乏理性”的“街头派对”。然而,它背后的原因却是再清晰不过的,否则便不可能在短短一个月内从全美乃至世界各地吸引来那么多响应者。事实上,“占领华尔街”运动在最恰当的时候呼应了西方发达国家中许多人的心声,而且还选择了最恰当对象和口号。

毋庸置疑,这些愤怒的抗议者所抗议的,是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失灵及其后果——日益加剧的贫富不均。

数字可以说明部分问题:1980年,世界五百强企业CEO收入是白领的80倍,1990年扩大至150倍,2000年达到450倍,2008年金融危机前已经升至650倍。与此同时,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有46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15%。在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年轻人的失业率为20%,而西班牙甚至高达45.7%;在英国,年轻人失业率由2008年第一季度的14%上升到了20%。可以这么说,今天欧美每5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在为争取工作岗位而战斗。

更令人愤慨的是,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联邦政府花了7000亿美元纳税人的钱去救助花旗、美国银行等金融巨头(华尔街即是其典型),而它们正是一手酿成危机的罪魁祸首。不仅如此,次贷危机稍稍平息后,金融界高管们非但没有受到任何追究,反而还在继续领取高额奖金,而那些得救了的大企业、大银行反过来还利用自身的政治影响力要求为富人减税、削减政府支出、大幅裁员……无辜的弱势民众则因为政府的赤字压力而被削减福利开支。难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10月4日现身祖科蒂公园对占领者们表示支持时,将这种极为不公的体制总结为一句话:“损失大家摊,利益自己得”。被称为“末日博士”的纽约大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在他的最新专栏文章中也呼吁:应对不平等问题,世界亟须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此,整个西方世界一直叫嚷着要改革金融市场,但三年多来却一无所获!

正因为这样,近来多个民调结果均显示,大多数美国人(特别是纽约人)了解并支持“占领华尔街”运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倾向于站到示威者一边。就连一开始痛批示威“无益”、“导致纽约工作机会流失”、“不利于旅游业”的共和党籍纽约市长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在示威进入第四周后也明显软化了自己的立场,他在10月10日明确表态,只要示威者遵守法律,市政当局将允许反对大公司的抗议活动在祖科蒂公园无限期继续。布隆伯格还表示,抗议者的有些诉求是合理的,自己完全理解和同情。纽约州州长库莫(Andrew Cuomo)的态度则更加明确,他不仅同意“示威历来就是我们的民主的重要部分”,还认为,“大家对经济的失望重点在于没有工作、没有机会,这种情绪不光是从华尔街传出,普通大众、整个纽约州乃至整个美国都有这种情绪。”

我们还发现,10月15日“愤怒日”抗议活动在全球各地爆发后,各国政界乃至商界领袖大多对此表达出有限的理解。现在,当运动进入第二个月时,即使是华尔街的大亨们像摩根大通公司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花旗集团CEO潘迪特(Vikram Pandit)以及黑石集团CEO赖瑞•芬克(Larry Fink)等都先后对这些示威者的诉求表示“同情和理解”。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