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年审”全国人大问询顶层设计
导语:

李小齐

声势浩荡的保障房建设从施工现场转向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现场。

上周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中,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情况。其中,保障房的目标、公平性、资金等诸多困扰地方政府,房地产等社会各界的问题被一一提及,而且,顶层设计缺失也再次引起关注。

2012:套数减 资金增

10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报告称,截至9月底,今年保障房已开工986万套,占年度计划的98%,预计在11月底前能全部开工,这也意味着年初提出的1000万套的计划将提前完成。“国务院提出来今年是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作为行政指标下达任务,而且签了责任状,我认为这种做法虽然力度很大,表明了政府的决心,是好心。但是我认为用下达行政指标的办法来推动保障房建设,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有悖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牟新生提出他的担心。

对此,姜伟新透露,明年准备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数量、质量,特别是数量进行中期评估,根据明年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期评估的结果来确定3600万套原定的规划数是不是要进行调整。

分析人士认为,这也就意味着明年的套数任务将有所调减。此外,另一让大部分委员关心的问题是资金缺口的问题,而且明年这一问题将更加明显。

据悉,今年在建的保障房规模是1500多万套,考虑到今年的1000万套有900多万套要结转到明年,尽管明年开工的数量可能要比今年的1000万套要少,因此明年资金的需要量不仅不会少,甚至还要略多一些。

对于资金方面的压力,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透露说,明年套数任务可能有所调减,但是中央财政给的钱肯定不会减少,而且会有所增加,应该说明年中央财政可以多分担一些。

限购走多远?

此前在清华大学的一个宏观经济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向当天参会的经济学家提问:中国的限购政策能走多久?高层限购的意志到底有多强?

在得到应该“长期坚持”的答案后,李稻葵仍不满意,又抛出“万一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继续恶化,对中国影响加大,中国经济如下降2%,限购政策会不会放弃?不过他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显然,“长期坚持”并不是他想得到的答案。此次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全国人大联组会议保障房专题询问上也表示,长期采取限购政策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相悖,应该更多地运用税收手段调节。

10月27日专题问询现场,面对人大代表们的问询,姜伟新直言,限购政策是行政办法,“是我们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是房价高速上涨,其他手段都用了以后,都起了作用,但还差那么点火候才能把房价抑制住,至少将过高过快上涨的势头给抑制住,最后不得已出了这样一个限购的措施。”姜伟新说。

目前看来,这点火候还真起了一些作用。“商品房的房价现在总体上趋于稳定,一些城市开始有下降的苗头了,一些二、三线城市还是在涨,但是涨幅开始减小。”他表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限购政策可以出现松动。对于上述代表提出的用税收手段来调节市场,姜伟新表示,虽然更多地采取税收调控手段是个好想法,但受制于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尚未建立,所以有难度。

据悉,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正在艰难地建立之中,“已经做了两年多,我们准备先在40个城市进行试点,试点的进程是先把40个城市自身个人的住房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尽快实行全国的联网。”姜伟新说。

他表示,如果信息系统将来建立起来了,再加上银行、财政、税务、公安系统的一些信息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

“现在主要是基础工作还不够,住房信息系统工作已经做了两年多了,正在艰难地进行。”他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这也就意味着房产税全面实施,多套房征房产税后,限购政策才有可能松绑。

对此,王保安也透露,下一阶段财政部将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税制,加快税收政策的制定,抓紧总结两个城市的房产税试点经验,加快推进房产税的实施,以使它进一步发挥在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当中的调控作用。

不过,姜伟新也坦言,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比预想的要艰难,这个过程恐怕得几年的时间。

顶层设计缺失

“2008年以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下发了29个文件,但没有一个文件系统地阐明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整体思路是什么,零敲碎打的东西多,缺乏一个顶层设计。”在10月27日全国人大联组会议保障房专题询问上,牟新生作为第一位发言的委员,向姜伟新抛出了上述问题。

姜伟新认可了上述的说法。他表示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总体上带有探索性质,包括政策、机制、保障范围、保障方式等,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包括基本住房制度建设和有关的顶层设计一直以来都是边干、边实践、边总结、边设计,眼下还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很明确的‘三页纸’说制度是什么、顶层设计是什么,这个还是很需要的,我们下一步会做这项工作。”他说。

参会的人大代表们也多次提出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例如在保障方式上,吴晓灵特别提出,现在的住房保障制度又有点走回头路。原来是走货币化的道路,现在又回归了,又往实物分配上走了。“主要是这次提出了把公租房作为保障房建设重点,我认为这是一种倒退。不是不可以有公租房,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保障房的重点。”吴晓灵指出。

对此,姜伟新解释说,现在的方向也是在朝着货币补贴为主的方向在努力和行进着。初步设想,两三年以后就要逐步转到货币补贴为主。“这两年之所以搞实物保障房,就是因为确实社会上这样的房源太少,这是我们这两年的考虑。现在是一个过渡阶段,正在朝着这样一个目标去走。”他说。

此外,姜伟新也表示,在顶层设计上,前后政策如何更好地衔接也是一个问题。“比如经济适用住房,早期的供应范围比较宽,套型面积标准、上市交易规则等与后来调整的政策不完全一致,也造成了一些社会误解。”他表示。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