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达、VISA的中国困境
导语:

胡蓉萍

万事达卡国际组织首席创新官Garry Lyons近日带领着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和美国的行业供应商一起,来为中国的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监管部门、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媒体,讲解和展示支付产业最前沿的技术和发展趋势。

同样,它多年来的竞争对手VISA也在向中国金融机构客户介绍他们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支付技术。

在银联大举高速国际化扩张的同时,“对中国市场颇有点使不上劲”的VISA和万事达们和其十几年来在中国做的工作一样,试图在这里保持其活跃度和影响力,耐心等待政策层进一步向外资开放人民币转接业务。

“支付技术公司”

相比于“国际卡组织”,现在的VISA和万事达更愿意宣称自己是一家“支付技术公司”。

“我们不发银行卡,我们其实是一家支付技术公司”,这是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凌海最想告诉中国消费者的。VISA上市后也在各种场合表示自己是一家“全球支付技术公司”。

芯片技术已经是市场对这一领域提出的新要求,包括银联在内的支付清算机构都在努力推行。在支付清算领域,标准是王道,而技术方案通常代表着一种标准。

EMV标准是由国际三大银行卡组织——Europay(欧陆卡,已被万事达收购)、万事达和VISA共同发起制定的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的技术标准,是基于IC卡的金融支付标准,已成为全球统一标准。

根据中国银行卡芯片化计划要求,人民银行颁发了行业标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JR/T 0025-2005)(业内简称PBOC2.0),该标准为中国银行卡芯片花奠定标准基础。

“PBOC2.0已经统一了中国境内的接触式支付标准、受理环境也在大规模铺开中;但非接触式支付技术的标准,央行、工信部、运营商和银联都在探讨中,有一些非接触式技术已经有了,但基于PBOC2.0的非接触式受理环境也还没有做起来”,某大型城市商业银行银行卡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或许意味着在非接触支付技术领域,VISA和万事达在中国铺开可能还有空间。

VISA的PayWave是用于VISA芯片卡的一项新增功能,使用通信技术中最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支持在销售终端进行非接触式支付;在非接触式支付领域,万事达正在普及的是PayPass技术。

VISA公司8月宣布了在美国加速迁移至EMV接触式芯片和非接触式芯片技术的计划。

“国外是标准的东西,市场层面上可能是VISA和万事达的标准更方便一些;但单纯从技术上说,银联不会比它们差,当然可能从风险控制上银联可能还欠成熟一些;但也许五年之后,银联的风控和国际化都已经发展得很好了,那么即便转接市场开放,他们两家还有多大优势则不好说了”,某大行信用卡部负责人表示。

“若不是基于PBOC2.0标准,而是基于EMV的非接触式支付技术,在目前政策和市场环境下,国际卡组织想在中国大规模推广他们的非接触式技术依然没戏,但是可能在理念上、品牌上、国际接轨上至少可以给消费者以印象,未来转接市场开放之后,标准的竞争才有可能展开”,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副总经理、在中国信托、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和万事达均有工作经验的资深信用卡专家袁耀璋表示。

但很明显,这些技术创新无疑是附着在他们主营业务,也就是提供货币转接服务上的,但在中国,政策还不允许外资来提供人民币转接服务。

“VISA和万事达在国内还是挺辛苦的。发双币卡的品牌费用、持卡人在全球交易时走国际卡组织的通道时的费用、外卡在国内的收单业务是他们在中国市场收入的大部分,但和更大的、他们没有办法做的人民币转接市场相比,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其他他们还向客户提供一些技术解决方案,赚取一些咨询费用”,袁耀璋表示。

受理困境

非接触支付技术主要为了让电子支付方式进入传统的以现金交易为主的零售行业,如便利店、加油站、公交、快餐店和电影院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更需要速度和便捷。

但在中国,受理环境的缺失是VISA和万事达在中国市场未能大规模推广这些支付技术的原因之一。

工行在2007年和2008年和万事达、VISA分别推出过PayPass和Pay-Wave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信用卡,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在装有相应的读卡器的收款POS机具上实现非接触式支付,持卡人只需在读卡器前晃动一下他们的信用卡即可完成交易。但这一推广仅仅在小范围内进行,在北京只有百盛购物中心等少数几家商户有这样的受理终端。

通常,VISA一位人士称,在中国,支付技术受理端在商户中的推广通常是通过银行来完成的,因为对国际卡组织来说,这块成本高、工作量大。

“现在银行去铺商户一般安装的都是适合PBOC2.0标准的读卡器,普遍的铺开非常快的是PBOC2.0标准的受理环境。非接触式的终端,能铺得也很少,都是小额的,也就是那些快餐店之类”,银联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

而凌海却表示:“其实受理端很多时候银行都不直接参与的。推动受理端时,你不是一个直接参与者,而是一种合作的方式。受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愿意做一些投入,把更多的客流推动到合作商户那里去,所以很多商户愿意跟我们一起做。”

凌海宣布,万事达的下一步重要策略,就是针对商户的:“像上海新天地这样的商圈,怎么样提高他们的规模效应是需要考虑到问题,因为很多商户都在那儿。如果在那里把受理做好了,就会有很大的交易量。”

VISA公司全球产品负责人Jim McCarthy也表示:“NFC移动支付及其他基于芯片的新兴技术将在今后几年大行其道,因此我们要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创建一个商业框架,为支付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创造价值。”

上述大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拓展商户这个层面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成本太高,根本无法和国内银行和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竞争,转接都没开,这个事情不要去想,从我对传统的万事达的理解看,他们一般是做标准,不应该会这么直接地进入终端市场。

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增量的信用卡中,已经有七成左右都是银联的单标识卡,存量的信用卡中,则有一半都是银联的单标识卡,双标识卡无论是在增量还是存量中的比例都在下降。

上述业内人士解读了国际卡组织目前在中国的策略:持卡人在国外刷卡如果走的是他们的通道,已经按照他们所制定的标准了,他们争取在中国推广他们的标准其实是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二步,就是中国市场开放人民币转接业务后,但争端还在解决中,所以他们在等待间把第二步先做准备,因为毕竟,他们的转接系统是成熟的、未来直接移植即可,而国内的持卡人市场也是成熟的、国内的商业银行客户培育也是成熟的,但商户和整个受理环境则是他们的软肋。“但在市场开放之前,他们在中国能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事能赚大钱的”,他说。

凌海对本报回答:“只能说我们当然希望在中国能够做得越多越好,相信我们会提供给这个市场最真挚的服务。”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