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通道开工无期 内蒙古煤运“独辟蹊径”
导语:

宋馥李

南方多个省份的电厂面临缺煤的窘境。因煤价 上涨过快,截至目前,拉闸限电已经扩大到17省市。多省份已经出台相应措施保障冬季煤炭供应。而产煤大区内蒙古却有煤难运,随着冬季用煤高峰的到来,这个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入冬以来,京藏高速“由西向东”方向的堵车现象再次抬头,排成长龙的运输车辆,时时提醒着,西煤东送的“肠梗阻”,还没有根本缓解。

内蒙古外运煤炭的数量已连年增长,2009年,内蒙古煤炭的调出量是3.3亿吨,2010年达到了4.8亿吨。2011年上半年,煤炭调出量达到了2.76亿吨。

当下煤炭是内蒙古最值得称道的财富。一方面,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的煤炭生产保持增长;二是通过中蒙边境口岸的蒙古国进口煤炭也激增。上半年,二连浩特口岸进口的煤炭增长了230%。

如果解决了外运通道的问题,内蒙古煤炭的外运量还会激增,过去几年,内蒙古的煤炭外运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能力,而不是生产能力。

第三通道建设受阻

从2009年开始,中国煤炭供应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内蒙古代替山西成为全国的煤炭开采中心,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煤炭产量6.37亿吨,而鄂尔多斯则迅速成为中国第一个产煤过3亿吨的地区。

“鄂尔多斯大型民营煤矿多,有竞争氛围,能货比三家。”来自山东聊城的一位煤炭经销公司负责人说。前些年,他们公司的货源分别来自山东肥城、山西大同和河南三门峡。因为肥城和三门峡的动力煤供应有限,有时要排队一两天才能买上,那时,山西的煤矿不但限产,对拉煤车查得也很严。于是,2008年开始,他们把目光盯向了鄂尔多斯。

随着内蒙古坐上中国煤炭产量第一把交椅,内蒙古专用运煤铁路通道建设的必要性也凸显了出来,尤其是鄂尔多斯市,铁路、公路建设的滞后带来的负面影响远比其他城市严重。

目前,现有的大秦(大同到秦皇岛)煤炭专运铁路的煤炭运输能力,已经达到了它的极限——4亿吨左右,但是在内蒙古成为我国煤炭产量的老大后,大秦铁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内蒙古煤炭外运的需要。

第二条煤炭专运铁路是神骅铁路,又称神黄铁路。神黄铁路自陕西省神木神东煤田大柳塔东至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港,全长815公里,是中国“西煤东运”的第二大通道。但神骅铁路属于神华集团自用铁路,主要承担本企业煤炭运输业务。有的私营煤矿面对运输难题时,在销售上便只能和神华集团合作。

公路也不堪重负。2010年9月,京藏高速公路内蒙古段大堵车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2011年5月以来,京藏高速公路多次发生堵车,最严重一次堵车时间长达9天,内蒙古境内堵车“长龙”达80公里,煤炭及其他货物外运极大受阻。而京藏高速的堵车,最集中的路段就是从包头到乌兰察布市的兴和路段,这一段路,是内蒙古西部煤炭的外运大通道。今年上半年,煤炭企业的铁路运输计划只兑现了55%,而京藏高速的堵车,已成常态。

加快西煤东运的第三铁路通道建设迫在眉睫。

事实上,国家发改委早意识到内蒙古煤炭外运铁路通道缺失的问题。第三通道从2004年起酝酿,做“十一五”规划时,国家发改委就提出了从内蒙古的包头、集宁经兴和、张家口、密云、遵化到河北的曹妃甸和京唐港,规划为双线重载铁路。

不过,第三通道的计划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利益博弈,作为一条极为重要的运输通道,有神华自建铁路的成功经验在前,大唐、华能、国电投等能源巨头,纷纷提出了参与第三通道建设的计划,对线路的走向提出了基于自身利益的方案,而铁道部内,也对该项目有不同意见,导致这条线路没有进入《铁路中长期规划》。

如今,西煤东运第三通道的建设,原定于2009年开工建设,之后推迟到2010年开工,时至今天,铁道部的一系列人事动荡以及事故,更让第三通道的建设日期,增添了不确定性。

外运门户

等待第三条通道显然不是办法。10月28日,位于蒙冀交界处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华通兴和铁路线正式开通,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巴特尔等内蒙古高层到场,凸显了对这条支线铁路的重视。

华通兴和铁路是张集线的一条支线铁路,为了保证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园的快速运营。物流园位于内蒙古与河北省交界处、京藏高速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兴和县。

这条铁路建设周期,竟然只用了4个月。如今,铁路已经开通,从11月15日开始,来自西部的煤炭,将正式落地在这里。后期,由鄂尔多斯博源集团和华电共同投资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将建设煤炭洗选、煤制气、水泥生产等产业。

实际上,从兴和县提出建设庙梁物流园区至今,煤炭物流园的规划几经调整。

“起初,我们设计的面积是15平方公里,最后扩展至25公里,经过乌兰察布市领导的考察后,将面积扩展到了63公里。”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郭俊说。其后,物流园的建设受到了内蒙古高层的重视,面积很快被扩展到100平方公里以上。名称也由庙梁的物流园区改名为乌兰察布市综合物流园区。

如今,物流园区已有近百家煤炭经销企业入驻,开始大规模的场地平整。“以后,兴和县就是个大煤场,来内蒙古买煤的,到兴和就可以了。”一位入驻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一位官员难掩兴奋之情地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给兴和县带来数十倍的财政收入。

“兴和县今后将成为内蒙古煤炭外运的门户。”兴和县副县长陈志海告诉记者。兴和县位于晋冀蒙的交界处,是蒙西煤炭东运的必经之地。物流园建成后,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地区的汽运煤炭,以及蒙古国进口煤炭,外销的市场将前移到蒙冀交界处的兴和县,减少货车深入区内产煤腹地装运量,通过公铁接力运输,来自东北、京津以及南方等省的车辆就可以在张家口等地分流,不用千军万马堵在京藏高速上。

另外,新的道路改造也提上日程。京呼高铁、兴(和)商(都)铁路、京新(G7)高速、张商公路和原110国道的提级改造等重点道路交通建设项目正在和即将实施,从鄂尔多斯的准格尔到兴和县,正在修建一条重载高速公路,目的同样是解决煤炭外运的问题。

届时,京藏高速的堵局,或许可以得到改观。

产业“内需”

对于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滞后的内蒙古来说,加快交通建设,还意味着各种产业的布局的调整。

“不仅是煤炭外运的问题,现在交通问题不解决,很多产业发展都受影响。”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处处长朱晓俊告诉记者,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内蒙古西部经济区的产业,已经高度依赖京包铁路和包兰铁路形成的环黄河交通走廊,而京藏高速也几乎与之平行。

去年,《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就是要形成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为主的产业发展带。按照《规划》,内蒙古自治区西部50个旗、县、市共71个工业园区中,将重点推动19个工业集中区和重点园区建设,实现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沿河沿线集中。

能否靠近交通干线,实施方便的交通运输,成了园区是否得到政策倾斜的首要条件。

2011年,内蒙古沿黄沿线重点工业园区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达521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000亿元。其中,依托于煤炭、天然气能资源,内蒙古规划了沿黄河的能源化工、建材、等产业,但日益紧张的运输通道,给这些产业发展蒙上了阴影。

到2015年,内蒙古西部铁路外运能力达到6亿吨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内蒙古显然已经等不及第三通道了。

如今,从鄂尔多斯的准格尔旗到兴和县的重载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建设,但这条由首钢集团承建的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并不理想。

日前,前来考察的乌兰察布市和内蒙古高层,又提出了新的设想,建设一条从呼和浩特到兴和县的高速公路,这条道路可以是单行线,只允许由西到东的煤炭运输,运煤车辆到达兴和之后,由其他道路返回。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