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开幕
导语:第四届文化节特别举行“天子之雅—清代帝王生活侧影展”。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论述。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指出“我们要在首都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文化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实践中,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为响应党的号召,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第四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于2011年11月18日在北京市东城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开幕。在成功举办三届文化节的大前提下,第四届文化节承前启后,把展示首都在全国文化繁荣当中所起到的示范带头作用,打造北京市东城区“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本届文化节主题为守望民族传统,传承经典艺术,推动文化繁荣。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亮点频出:天子之雅——清代帝王生活侧影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展、专家鉴宝活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论坛、北京礼物推介会等活动精彩不断,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

古代文物精品亮相现代艺术殿堂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节含金量,展示我国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第四届文化节特别举行“天子之雅—清代帝王生活侧影展”。这是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继故宫文物精品展后推出的又一文物大展。展览甄选清代皇宫御用的文物精品98套共计146件进行集中展示,让观众在欣赏现代非遗技艺展示和当代艺术珍品的同时,还能感受古代帝王们的艺术追求和文化情怀。曾经我们在热播电视剧《宫心计》和《金枝欲孽》中看到的如意馆和尚宫局,都是清代宫廷专职艺术品设计制作的机构,本次展出的精品就是出自他们之手,也是帝王们亲自使用过的器物,大部分是第一次展出。本次展览为期一个月,免费开放。

一年一度全国非遗技艺现场展示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三层展厅在全国34个省市范围内,选派21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现场展示。全国非遗技艺展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我们呈现了非遗手工艺作品的诞生过程,使广大观众得以近距离地了解古老而又神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带着祖祖辈辈口传身授流传下来的独门绝活来到珍品馆进行现场展示,多项流传已近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在第四届文化节中大放异彩。

此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共包括苗族银饰锻造、藏绣、徽墨制作、上党堆锦制作、“燕京八绝”等21项技艺,展示过程为期一周。相信亲临展演现场的观众一定会被大师们精湛的技艺以及精美绝伦的作品深深吸引,在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流连忘返。

高水准现代艺术珍品璀璨生辉

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们新创作的高水平艺术品云集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文化节期间珍品馆四层展厅隆重举办第四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展,展出作品近千件。这些顶级现代艺术品将与清代宫廷文物精品同时展出,让观众了解我们现代的艺术品师承传统技艺,其艺术价值堪与古代文物媲美,甚至更胜一筹。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原创设计人员乃至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艺术家们都应邀而至,踊跃参加此次盛会。从参展的近千件作品当中还将评选出能代表当代中国工艺美术较高水准的中华民族艺术珍品50件,在开幕式上向获奖者颁发“中华民族艺术珍品”证书,并由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永久收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李铁映名誉馆长大力支持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专程选送亲手制作的工美作品参加第四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为文化节增添了厚重的一抹亮色。“铁映十八式紫砂”为李铁映同志在江苏宜兴与当地多位著名紫砂大师合作,制作得最为经典的十八种壶款,符合现代人审美理念与情趣,融艺术创意于生活之中,并能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除壶的造型设计创意之外,整体系列组壶造型独特、创意新颖、用泥讲究、矿料多样、制作精良,使“铁映十八式紫砂”表现出古朴大气、厚重典雅的艺术特色。可以说“铁映十八式紫砂”是紫砂历史上的又一次创新,是继“曼生十八式紫砂”后官员、文人参与紫砂合作创新的又一丰碑。

专家鉴宝帮您慧眼识金

第四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于2011年11月20日全天组织大型专场鉴宝活动,活动开始时间定于上午9点。活动邀请三位知名文物鉴赏专家: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长张如兰、首都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宁和北京市文物公司原副总经理王春福担任鉴宝专家。通过现场鉴定、价值评估等环节,旨在普及文物知识,提高鉴赏水平,促进艺术收藏,加深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鉴宝活动现场需提前排队领号,按照号码先后顺序等候专家鉴定。每人可携带一件珍藏宝贝,请专家现场进行免费鉴定。(活动具体时间:11月20日,上午9:30-11:30,每个专家限量免费鉴定50件,下午1:30-3:30,每个专家限量免费鉴定50件)

探索振兴传统艺术道路

从奥运一路走来,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已经走过了四年的光辉历程,四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不断探索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为民族艺术的继承与弘扬作出贡献。

2008年首届文化节以北京奥运为契机,由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办“奥林匹克之旅——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并在此基础上筹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首届文化节是奥运期间北京唯一向国际友人全面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大型文化综合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被评为永久奥林匹克文化遗产。

第二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的举办适逢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这一举国欢庆的重大时刻,通过“藏传佛教艺术珍品展”、“海外遗珍—海峡两岸红山玉文物瑰宝展”、“中国亚太手工艺大师珍品展”等七大交相辉映的主题展览完美诠释了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华民族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盛宴。

第三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积极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和东城区委、区政府的号召,把落实“人文北京”理念,推进新东城建设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隆重举办中国古代、近现代书画、碑帖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及珍品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等三大主题展览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论坛,“鉴宝·赏宝”走进第三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拍卖活动等三大主题活动。邀请25个国家驻华大使、32个国家文化参赞出席开幕式,现场展示包括新疆、西藏、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非遗技艺共计32个大项。为保护与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了实际的表率。

打造工艺美术行业先锋任重而道远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本着收集与展示中华民族珍品,保护与传承中华民族艺术,挖掘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宗旨,自开馆以来就投入到了保护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线,以点带面地举办各种展览活动:点——始终坚持对全国上千位工美大师的作品进行评审、展示和流通。线——常年设立“燕京八绝”的现场展演区域。面——连续三年举办“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春节文化庙会”,展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连续两年举办东城区非遗传承成果大展;连续四年举办“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率先举行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少经济支持导致后继无人的窘况,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秉承“流通是对现代艺术品最好的保护与传承”的先进理念,提出通过全面流通,与市场有效对接,让传统工艺的经济价值在大众收藏中得以体现的方法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在北京率先打造专门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向游客收取参观的门票,并建立专门的非遗商品售卖区域,帮助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获得经济收入,从而解决非遗生存和传承的问题。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在饱览精彩非遗技艺展示的同时,还可以收藏蕴含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非遗产品。来自全世界的游客携带非遗工艺美术作品回家,在24小时之内将北京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增强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突显了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全国各省市效仿北京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以展示带动流通,以流通实现传承”的文化大发展运动,将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负责开发的北京礼物项目就是对这一美好设想的有力实践。“北京礼物”不仅是创造旅游经济价值的商品,更为重要的是她具有鲜明的皇家气派和北京特色文化气质,是中国向全世界传递北京的问候与中华文化深邃内涵的友好使者。“北京礼物”的大胆探索为首都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旅游文化中心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瞩目。近日,在“北京礼物”成功运作的影响下,“深圳礼物”、“南宁礼物”、“上海礼物”等先后诞生,法国也专程派代表团到北京礼物旗舰店取经,为打造“法国礼物”做准备。

此外,2010年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积极促成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合作,引入故宫珍贵文物进行展览,将许多深藏故宫地宫多年无缘问世的文物精品带出紫禁城,首次面向广大观众公开展示。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前来参观,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与亲切关怀。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来到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视察“故宫历代文物展”时指出:故宫展的成功经验应加以推广,首都各博物馆之间应加强交流,实行“文物共展”,将各博物馆的优质展品送到其他具备良好硬件条件和口碑的博物馆举办展览,以丰富展览数量和展品内容,促进首都文化事业发展。现在,北京市政府已经牵头建立首都文物共展委员会,专门运作此事。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