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裁员中资揽才香港投行两重天
导语:

周禾眠

欧债危机的战火已经燃至香港。近两周来,在香港银行界,陆续有外资大行员工收到即日裁员的“大信封”,这些之前被视为盈利增长点的中国业务部难再独善其身。而在外资投行断臂求生的同时,中资投行不但没有裁员,个别还积极逆市扩张。

裁员来了

该来的还是来了。自8月初全球股市暴跌开始,彭博终端机上以“裁员”为主题的页面开始频繁更新。除了市场大幅波动外,业绩亦成为“催命符”——欧美银行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时,多同时宣布未来裁员计划。

目前,计划裁员规模最大的为美国银行和汇丰,拟在全球各裁掉3万名员工,且碍于短期业绩压力,其一直创造利润的亚太区分行也要“精简人手”,并且结构衍生品和固定收益两条业务线受冲击最大。

“最近裁得比较凶的是瑞信,固定收益部一次性裁了30多个人,其中很多都是做复杂结构性产品的,这个部门在市场好、需求旺盛时会赚很多钱,但市场不好时也是首当其冲被清洗。”一位英资投行人士透露,相比美资的激进,英资投行裁人和招人的节奏较为温和,从8月份市场暴跌开始,陆续走了一些人,主要是中间部门和销售人员。

新股热潮褪色,去年“吃香”的大行投行部如今被裁职位遍布初级分析师到董事总经理。任职摩根大通的一位投行人士说:“现在主要看所属行业是否有项目在做,与个人业绩反而不太相关,比如目标客户是金融机构的团队就受到重创。”法巴投行部亦已向6名员工派发“大信封”,其香港分部规模不大,共有30多名员工,此次裁员在公司内震荡不小。

◆下转23版

◆上接21版

记者了解到,一次性“手起刀落”的大规模裁员和陆续离职“细水长流”式裁员并存,业内整体草木皆兵。此轮裁员形式分两种,如瑞信、法巴选择一次性“手起刀落”大规模裁员,而英资行巴克莱则为“细水长流”式裁员,近3个月陆续有不同岗位的员工离职。

但现在仍有大行保持“零裁员”记录。一位摩根斯坦利员工告诉本报:“生意的确很难做,基本没有项目可以成功上市,但我很肯定地说,迄今为止,我没有一个同事被裁。”独力难支,市场上早有“大摩11月30日开始派大信封”的消息传出,该人士回应:“市场不好的时候,这类消息传得特别快,也不知道准不准。”其犹豫了一下,又说:“其实我也非常担心现在只是一个开始,手头还有活做,应该比较安全吧!”

中资揽才蓄势

和外资投行惨淡气氛对比鲜明的,是中资投行在香港的逆市扩张。近期中信证券投行部一位员工的msn签名上挂着“招聘投行员工,欢迎经验人士自荐”。香港热门招聘网站的银行职位专页中,中银香港和交银的招聘职位远多于仅贴出数个职位的星展银行等外资机构。据市场消息,国信、申万和工银国际都在招聘,有些甚至先行租下半层写字楼,为今明两年的持续扩张做准备。

自第四季度以来,很多大型上市项目都有中资行的身影,如中信证券(06030.HK)的承销团堪称“中资投行集体照”,并在10月初恒指跌至16000点的低位时,零拖延顺利登陆港交所。

而在今年全球股票IPO承销商排名上,平安证券和中信证券分列第13位和第21位,市占率为1.1%和0.7%。若单纯以亚太区计,平安居承销金额榜首,中信则接力自身H股上市,在下半年承销排名中位居第二。据中信香港内部人士透露,从去年10月起,投行部连同分销和组织路演的资本市场部共招了近20人,现在规模在50人左右,亦即一年内扩张了近70%,增幅可观。

近期有无裁员压力?该人士摇摇头说:“外资行裁员的确实很多,但我们是中字头,裁员一般比较滞后。近期也没有听说其他中字头的公司计划裁员,大家辛苦了一年,现在忙着做年终考评,都希望今年花红可以超过去年。”

“一贷难求”下,在内地有庞大商行网络的中资银行优势凸显,企业为求流动资金会尽力和银行打好关系,上市时再找中资行的香港分部做承销便顺理成章,行内人称“利益互惠”,且政府关系一直是中资行的强项,一位中资投行的董事称:“如果有政府或者国字头企业资源,项目更容易上。”

但不可否认的是,欧美投行仍牢牢占据新股承销绝大多数份额。全球股票发行中,摩根斯坦利和高盛稳占前两把交椅,以承销额计的市占率分别为9%和8.7%。

定向扩张

虽是逆市扩张,但中资内部资源配置上,也做了微调,扩张方向更为明确。招商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温天纳接受访问时表示,未来招人会集中在策略性业务,比如一直是中资行软肋的衍生品、ETF和机构销售等,节奏也不会太快:“毕竟是上市公司,有业绩压力,还是以审慎为主。”

另一中资行副总裁表示,牛熊证、窝轮等衍生品业务利润可观,远比收取买卖佣金的券商模式赚钱。从第二季度开始,港股成交量持续低迷,但期指窝轮等衍生品成交却非常热络,占大市成交金额的40%-50%。该人士表示:“做发行商涉及对冲,属于资本密集型,中资的衍生品部门素来薄弱,就港交所上市的牛熊证、窝轮,只有中银国际做得比较成规模,主要份额还是由欧美投行占领。”

记者近期向海通证券高层询问扩张计划,得到答复为:“近期在积极筹备H股上市,已经在路演了,12月5号开始招股,现在不太方便讲。”据初步招股文件,海通计划集资近100亿元人民币,其中35%用于拓展海外业务,收购为主要手段。年内中信证券的上市,主要用途亦为收购法国里昂证券,如此看来,海通的扩张途径并不陌生。

中资行欲趁大市波动时抄底扩张,但市场对中资行盈利前景却存疑。截至发稿,海通证券H股集资额已削减25%。上述海通证券高层称:“后市的确不明朗,当然也可解读成危险和机遇并存。我相信一旦市场反弹,现在撒出的网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