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核查 谁被淘汰
导语:

宋尧

“我们很有信心能通过审核。”12月21日,包钢稀土一位高管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一周前,这家国内稀土的龙头企业“意外”屈居商务部《2012年稀土出口企业网上公示名单》的“待审核”之列,直接导火索则是尚未通过环保部主持的环保审核。

对稀土产业环保问题呼吁了多年之后,主管部门似乎真的要动真格了。占据了中国稀土生产半壁江山的包钢稀土如因环保而折翅,无疑将令稀土行业发生格局性的变化。

尽管随之而来的消息表明,包钢稀土尚未通过环保审核的原因可能只是迟迟未交的环保核查材料,有惊无险地通过或许将是最终结果,但环保因素对稀土行业的影响依旧不容忽视。

“现在过关的都是大企业。”一位行业内老专家对本报表示,依照现行规定,未能通过环评者将失去一系列的发展机会,不仅仅是出口资质,扩大产能、上市等等都将遇阻。

环保成本

包钢稀土的缺席,从11月4日起就有征兆。当日环保部公布首批环保核查合格企业名单,位列其中的15家企业中没有包钢稀土。

随后就是12月14日商务部公布的上述出口企业名单。与往年不同,在对2012年稀土出口资质的申报中,商务部第一次采取了将申报资格与稀土企业环保核查的结果挂钩起来。11月11日,商务部公布的《关于2012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中便有“冶炼分离和金属冶炼企业须在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名单之内”的要求。

毫无疑问,属于这一名单的“冶炼分离和金属冶炼”企业只有11月4日在环保部上榜的那15家。

但出口配额决不是唯一与环保核查结果相挂钩的行业资质。对于稀土企业而言,从2011年10月1日起,要完成上市融资、扩建或改建项目等企业经营活动,有一个条件已经必不可少——在环保核查中达标。“对于未提交核查申请、未通过核查以及弄虚作假的企业,各级环保部门不予审批其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受理其上市环保核查申请,各级环保部门不得为其出具任何方面的环保合格或达标证明文件。”在环保部4月份便已下发的《关于开展稀土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中,便有明确的规定。

“这意味着如果环保核查不达标,稀土企业根本不可能得到发展。”江西赣州一位冶炼分离企业老总这样告诉记者,不发展的结果,对于小企业来讲,意味着被列入国家淘汰类项目名单之中。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有关稀土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规定,稀土氧化物年产能在2000吨以下的稀土分离项目,以及产能在1500吨/年以下、电解槽电流小于5000A、电流效率低于85%的轻稀土金属冶炼项目都被列入了淘汰类项目名单。“按照5月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的精神,这类企业将被关闭或者被兼并重组。”江西稀土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孟庆江告诉本报,“现在环保核查过关的都是大企业。”

也确实只有大企业能担负得起沉重的环保成本。根据环保部的数据,通过环保初审的企业一共有84家,而他们对环保改善的长期计划投资便达40多亿,已完成的投入便达5亿元。这对于2010年行业总产值不超过500亿的稀土行业来说,算得上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整合为先?

对于包钢稀土来说,通过环保核查似乎不是问题。

包钢稀土对未能进入第一批环保核查合格企业名单的解释是,当时核查材料尚未交到环保部去。“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企业的材料,都是由自治区环保厅统一上报给国家环保部,不过这些材料目前尚未上报。”包钢稀土一位高管对本报表示,可以看到环保部的名单里没有一家来自内蒙古的企业。

事实上,包钢稀土正是被当地政府树立为整合内蒙古稀土行业的龙头。今年6月份的全国稀土工作会议上,工信部明确表示希望各大企业和各资源省份能提出组建大企业大集团的方案。但内蒙古自治区则早在5月份便制订出了《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将全区除包钢稀土之外的35家稀土采选、冶炼企业都归入整合淘汰行列。

随后在8月份,包钢稀土人士还向媒体透露,整合方案已上报工信部,并希望成为首家整合重组示范企业。

包钢稀土人士坦承,环保核查资料上报较晚,也因为包钢稀土此前一直将精力放在企业技术改造和地区行业整合之上。

不过,依旧有业内人士对包钢稀土的环保治理效果表示怀疑。“那个矿已经治理了几十年,一直没能彻底解决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专家称。包钢稀土的矿石来源主要是白云鄂博。在这座矿山里,铁、稀土以及放射性元素钍伴生。而包钢稀土冶炼生产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如何处理其中的放射性元素钍。

矿山的问题远远超过冶炼分离流程。在一些专家给出的彻底治理建议中,包括禁采主矿、将选矿厂搬离等等,成本颇高。“但这是治理包钢尾矿坝污染环境的唯一方案。”这位老专家称。

即便在涉及到此次环保核查的选矿、冶炼分离流程里,包钢稀土要想达到最佳环境治理效果,也必须大力推广应用一些新的生产工艺,成本因素都高得惊人。

不仅是包钢稀土,因为生产原料来源基本一致,整个内蒙古的稀土企业都面临着几乎同样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怀疑,这才是内蒙古稀土环保核查方案迟交的主要原因。

不过,对于此次稀土行业的环保风暴,业内的抱怨声也不绝于耳。“有些钨矿企业采选冶炼各环节生产的污染比我们严重多了,都是战略性资源,为什么在环保上不一视同仁?”赣州一家企业主这样对记者说。

孟庆江也担心当前的环保风暴最终沦为行业整合的工具。“做方案,集中检查是一回事,最终的环境监测主要还是靠地方环保部门来做,问题是当前的管理体制和地方环保力量能真的长久管好环保问题吗?”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