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黄西,更是Joe Wong
导语:

王隽

在黄西11月底来到中国作一系列大学演讲和宣传新书《黄瓜的黄,西瓜的西》之前,他只出现在国内的视频网站和微博上,从没登上过主流媒体。

黄西自己发的第一条微博,就是2010年白宫新闻记者年会的表演视频,转发近万次。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不加V”的网民自发地上传、转发过这段15分钟的表演。上微博的这个群体非常喜欢这个场景:一个貌不惊人的东北老乡,站在白宫里,微微俯视着台下的美国人,收获他们的掌声和笑声。至于配了中文字幕后的笑话让多少中国人真正笑了,数量不好估计。

最早认识黄西的是一小撮习惯从网络获取国外最新信息的人,他们因为看到从Youtube上流传过来的那些关于移民官提问的段子记住了黄西。

这一撮人,例如我,会向朋友们这样介绍他:

“他在白宫做脱口秀表演,讲英文满口东北味,拿坐在边上的副总统拜登逗闷子,用了几分钟就让台下那群傲慢挑剔的美国记者乐得起立鼓掌。黄西是‘前中国人’,2008年成为美国公民。2009年在著名的《大卫·莱特曼秀》走红,他是第一个上莱特曼秀表演单口相声的亚洲人。By the way,他原先是个科学家,生化博士。”

这段话里的亮点太多。

相声演员养成记

一个亚裔移民,要打破美国人对亚洲人刻板、无趣的印象都很难,何况是要成为脱口秀笑星。并且,亚裔搞笑明星里多数是韩裔,华人非常少。

美式单口相声,和我们熟悉的相声完全是两回事。听着《虎口遐想》长大的黄西,要把幽默从中国式转变成美国式,除了天赋,还需时间。但他却说,“死亡容易喜剧难,你总得找一个地方开始。”

博士毕业,在一家基因模型公司上班后,黄西开始写日记。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日记里充满了不顺心,他感觉很不好,就决定以后都把生活中高兴的事儿写下来。另一方面,他心里其实非常羡慕当众流利演讲的人,为此他加入了一个名为“国际演讲会”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黄西的幽默感偶尔会在发言里收到回应的大笑。

他决定给自己选门课。2001年底,黄西在布鲁克林高中报了一个单口相声成人业余学习班——国内的父母们要叹气了,一个博士,跑到高中去学相声,真是迷失的青年。

可不要忘记黄西同学辉煌的学习经历。他的思考能力是不太会出现“迷失”这种状态的,理科高材生之中的确会有一些人,因为个人爱好放下工作和专业,偏离航道去专攻那个爱好。这在国内也不乏例子,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要在这爱好上做到优秀的程度,并不会让这个爱好取代职业。

黄西的第一次登台演出基本上以失败而告终,在学习相声几个星期后,他在一家酒馆里表演。一个人走过来跟他说:“我觉得你可能很有意思,但我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当天说的那5分钟笑话里,只有一个他仍然在用:“我决定留在美国。因为在中国我不能做我擅长的事——散发异域风情。”

这个笑话在几年之后,每次说都会逗得台下的观众前仰后合,你说这是为什么?黄西说,“喜剧不是冲刺,喜剧是马拉松。”他有一个褐色的小本子,只要有好玩的事都记在那上面。每次上台前都无比紧张,需要花很长时间把紧张的情绪压下去。

他的第一次成功是在蜥蜴俱乐部。一分钟新段子表演,为他赢得了20美元的餐券。这是个好兆头。接下来,他有了第一次竞赛、第一次《莱特曼秀》试镜、第一次当领衔主演……在这些“第一次”里,许多人给他鼓励和忠告,波士顿著名的相声演员托尼·威提醒他,“要慢一些讲,给观众足够的时间想一想再笑。”《莱特曼秀》的星探艾迪虽然没有一次就把他选入节目,但在公开的演讲中,他对圈内人说:“黄西是波士顿最好的喜剧演员。”“因为艾迪,我才没有放弃单口相声,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请我去做表演。”他说能获得现在的成绩,都仰仗那些年讲出去的无数个段子。

亚裔新移民的幽默感

后来,黄西只要别别扭扭地往那一站,台下就发出笑声(当然,这里指的是普通观众,那些新闻记者们开始的一分钟非常淡定),他只消说一句:“其实,我是个爱尔兰人。”场子就立刻热了起来。

幽默被美国人看成是人格的一部分。

黄西用了8年的时间,是在练习讲相声的技巧。其实,也是在不断地琢磨哪种幽默的方式更契合美国人的神经。韩裔相声演员玛格丽特·赵的段子是不被亚裔社区接受的,但黄西希望自己仍然能被亚裔接受。所以,他也会思考“白人觉得好笑的段子,美籍华人会喜欢吗”这样的问题。

的确有新移民不喜欢他。移民官问答的段子流传甚广,在电视节目和新闻记者年会上都讲过,加上调侃自己刚来美国时英文不好的几个段子,几乎都算是他的代表作。碰巧,新移民们很不喜欢谈及这些让他们生活不顺利的事实。这大概是日后黄西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他目前算是过了主流文化那一关。要知道,对于一个情商不高的生化博士来说,这一关并不好过。

他初到美国时,很难过。第一次看到海,兴奋地下去游泳,游了三个小时,背部全部被晒伤。面对看到“偷袭珍珠港”就兴奋无比的同学,他很不解,后来才知道美国人看到爆炸就兴奋,所以电影里有很多爆炸镜头。在朋友家里用完洗手间没有放下马桶的座圈,惹得女主人不高兴,当众质问是谁干的,他没敢吱声。以上这些事情如果隔天就发生一回,没有人会高兴。

黄西的父母也是移民,是从韩国移来中国的第三代。他父亲说好不容易到这一代学会了这里的语言,接受了中国的文化,儿子在中国也非常优秀,没想到还是摆脱不掉移民的困扰。儿子很快又去美国遭遇新移民的一系列问题。

但黄西在书里写出这些故事时,已经成功地用幽默甩掉了新移民很难融入主流文化的尴尬。从他的自传里不难看出,用美式幽默描述自己的童年,已经是驾轻就熟。

从实验室到舞台

看过黄西表演视频的人都知道,他每个包袱之间都有较长的停顿——比国内的笑星们安静多了。这是他综合表演经验,听了前辈的指点后确定的风格: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观众去做反应,因为他写的笑话实在太有“科学家”气质,充满逻辑性(美式逻辑)。他也在采访中说道:“在写笑话的时候,逻辑是最重要的。”

原来要做科学家的黄西,结果成了相声演员。绝大多数中国父母看到这一幕,都会痛心疾首,换做是他们的儿女,搞不好会当场昏厥起身后再闹得你死我活。黄西当年是以有机化学满分的成绩考入中科院读研的,开学第一天好几个学长都跑来看这个“满分学弟”,这是中国父母顶在头上一辈子的荣耀。

黄西的父母比较幸运,儿子在相声事业有起色时才告诉他们,而且这个故事有一个好结局:讲笑话的黄西也许比当科学家的黄西更快一步地让美国人和中国人都认识并认可了,在收入上,也和之前差不多。令黄家父母欣慰的是,在美国,相声演员与科学家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比国内要小很多。

就像黄西自己说的,在美国做研究型学者的华人太多了,但是讲相声的还没有。如果黄西没有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他大概就会像一枚小水滴一样,汇入由成百上千个头脑好、认真刻苦的华裔移民学者们形成的大海里,一秒钟就消失不见——当然,除非他获得诺贝尔奖或者成为驻华大使。

就像近日逝世的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先生生前借崔卫平教授之口对中国的青年们所说的:“现在你们能听到更多自己喜爱的音乐,希望你们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黄西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没有消失在人海里。

微语录

小时候老师说美国比中国先进100年。现在知道美国比中国落后13个小时,害得我还在倒时差。

2011年12月9日

我的同学生了个女儿。中国人发喜糖。美国人发雪茄。

2011年8月16日

80% ofAmericansarenothappy with their jobs. Thatnumbergoesto100%iftheirjobistolookforajob.(80%的美国人对他们现有的工作并不满意。当然,如果他们的任务变成寻找另一份新工作,那么不满意的人数将达到100%)

2011年6月26日

黄西:美籍华人脱口秀笑星,拥有博士学位,曾全职工作从事科学研究。因为兴趣开始学习美式单口相声,2009年登上美国深夜节目收视率冠军的《大卫·莱特曼秀》,2010年白宫新闻记者年会上,黄西面对面调侃副总统拜登,以15分钟的表演让2400名记者起立鼓掌

微评语

黄西在自传里坦称,新移民很难真正地融入西方主流社会之中,他能做的不过是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快乐。不过,通过留学、工作的传统路径达成美国梦的黄西,正是凭借讲笑话甩掉了华人身份的尴尬,要知道,这是在视幽默为生活的美国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