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霖:希望事实得到尊重
导语:

严凯

在众多商界微博“名人”中,陈九霖应该是比较特殊的一位。

作为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航油”)CEO,陈曾因2004年中航油油品期权交易巨亏事件身陷囹圄。

在此之前,陈九霖因将中国航油打造成新加坡最大的中资企业而备受赞誉。陈九霖在自己的博客中称,他之所以能够将中国航油带上高峰,靠的就是资本运作。

也正是因为在资本运作上的决策失误,才导致中国航油巨亏5.5亿美元。而陈本人也因此度过了1035天的牢狱生活。

但陈九霖并未因此否定资本运作。相反,在出狱后,尤其是在2011年2月份开通微博和博客以来,陈九霖一直借助微博平台发表自己在资本运作方面的经验和看法。

陈九霖认为中国真正懂得资本运作的企业家很少。“资本运作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重要手段,不懂得资本运作本身就是损失,甚至是比经营损失更大的无形损失。”陈九霖说。在陈九霖11月17日发布的博文《中国真正懂得资本运作的企业家很少》中,他批评一些企业甚至只用100%的自有资金来“耕作”着100%的“自留地”。

“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类商人是纯粹的‘资本运作盲’。只知道埋头苦干而不懂得资本运作,就好比跋涉千山万水,放着飞机不乘偏要徒步一样。”陈九霖说。

坎坷经历

陈九霖现年50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航油集团委派陈九霖接管中国航油。2001年12月初,中国航油成功在新加坡主板上市,并逐渐发展成为在新加坡规模最大的中资企业,也是中国民航业第一家利用自有资产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2003年起,陈久霖掌控的中国航油经董事会批准后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初期小有斩获。2004年末石油期货价格迅速攀升之时,交易员纪瑞德做出错误判断,出售大量看涨期权,最终导致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国内舆论一边倒的指责,使得陈九霖感叹:“我的同胞对我的冲击更大,踩我的是我的同胞。”他对有些媒体把所有罪责都归到他头上感到激愤。

2006年3月,陈九霖被新加坡法院判处入狱服刑四年零三个月,同时罚款33.5万新元。一年后,国资委也开出“罚单”——陈九霖被“双开”。

接近陈九霖的一位人士称,搞期货本来风险就大,在中海油巨亏事件中,陈九霖运气太差。否则,中国航油将大赚,那时他就会是英雄。

在1035天后,陈九霖刑期服满,于2009年初回到国内。在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陈九霖一直深居简出。直到2010年6月份出任葛洲坝国际副总经理后,他才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

但此次任命随即遭到了来自舆论的又一次强烈抨击。外界质疑他的履新是否符合法规,并认为陈九霖曾导致国有资产损失巨大,没有资格就任央企旗下子公司高管。

微博传声

经过数年沉寂之后,7年前的中国航油巨亏事件的全貌也逐渐清晰。2010年6月履新葛洲坝国际之后,陈九霖在接受过的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中,开始谈及上述事件。

今年2月中旬,陈九霖正式开通微博。在开通微博之前,陈九霖的师长和律师朋友都规劝他低调,毕竟陈和其他商界名流不一样。他曾经历过牢狱之灾,并曾被国资委“双开”。

在开通微博的同时,陈九霖还开通了一个博客。“许多言论、感想、事件、经历,在当下看上去不一定有意义,但未来就不一定如此了。基于此,我开了这么一个博客。可能不常用,也可能随时关掉。”

开通微博后,关注陈九霖的“粉丝”暴增。截至目前,陈九霖的微博粉丝达到了102.2万。微博从此成为陈九霖对外传递声音的重要方式。

如今,陈九霖几乎每天都会更新自己的微博。在他的微博中,7年前的巨亏事件依旧是热点话题。面对质疑,陈九霖也逐渐在自己的微博和博客中为自己辩护,称“只是希望事实能够得到尊重”。

9月份,在“金融界噩梦:盘点魔鬼交易员的‘经典’之作”的讨论中,有人再次提起中国航油巨亏事件,陈九霖则被列入了“魔鬼交易员”行列。为此,一些业内人士纷纷为陈九霖打抱不平。

陈九霖在12月21日的微博中称,本无意说什么,但看到微友为我打抱不平,只得出来澄清事实:中国航油交易员是纪瑞德和卡尔玛!错误地将我列为交易员是想降低我呢,还是提升我?对此我毫不在意,因为都是捕风、都是虚空!只希望事实得到尊重!

在陈九霖的微博和博客中可以看出,陈九霖依然热衷于资本运作。最近两个月,陈就发表了《从马云、南存辉的资本运作看“舍小换大”》和《中国真正懂得资本运作的企业家很少》两篇博文。

财技

借助资本运作,陈九霖使中国航油从一家纯粹的石油贸易企业转型为实业、工程与贸易相结合的多元化能源投资公司。

1997年前往新加坡就职时,陈九霖带去的全部本钱是21.9万美元,此后国家再也没有追加资金。到2004年9月,中国航油的净资产已经超过1.5亿美元,是陈久霖接手时的852倍,市值超过11亿美元,是原始投资的5022倍。

“然而,后来的注册资金却增加到3个多亿人民币、净资产增加到12.45亿人民币、公司市值达到100亿人民币。靠的是什么呢?主要是公司进行的资本运作!”陈九霖在博文《我所主导的中国航油并购案例(之一)》中称。

在陈看来,资本运作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重要手段,不懂得资本运作本身就是损失,甚至是比经营损失更大的无形损失。

事实上,在掌舵中国航油期间,陈九霖主导过22个大型投资项目,包括香港新机场供油公司、与壳牌合资的天津石油储运公司、与英国石油合资的蓝天航油公司等。

其中,陈九霖最得意的案例无疑是中国航油对西班牙CLH公司(Compania Logistica de Hidrocar-buros SA)的并购案。CLH主要致力于油品运输和仓储业务。

早在2001年,西班牙政府为了打破该公司的垄断地位,要求大股东出售少量股权给国际战略投资人。在此之前,阿曼国家石油公司已经以21.6欧元/股的价格收购了CLH公司20%的股权。

中航油集团公司给陈九霖指定的目标收购价格却是以不高于19欧元/股的价格收购CLH 5%的股权。此外,同时参与竞标的还有38家跨国公司和国际财团,竞争极为激烈。

最终,中国航油于2002年以17.1欧元/股的收购价格成功完成了对CLH 5%股权的收购。陈九霖表示,成功的关键是靠中国航油与CLH公司和原股东达成的“对赌协议”。

按照谈判协议规定,收购总价应为6000万欧元,但陈九霖通过财务手段,仅用了1800万欧元的自由资金,另外4200万欧元则从银行融资。

2007年,中国航油以1.71亿欧元的价格出售西班牙CLH公司的350多万股有表决权股。在扣除相关税收及交易成本后,中国航油获利1.48亿欧元,投资回报率高达835%。

陈九霖: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CEO,曾凭借娴熟的资本运作将中国航油打造成新加坡最大的中资企业,自己也被誉为“打工皇帝”;后也因资本运作失误身陷囹圄,经历了1035天的牢狱之灾。在央企、民企、合资企业和上市公司都任过职,主导过22个大型投资项目

微评语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热衷资本运作,亦因资本运作的成败带来人生大起大落的陈九霖,至今仍然钟情于资本运作,尤其主张石油与资本运作的结合

微语录

看到【金融界噩梦:盘点魔鬼交易员的“经典”之作】,本无意说什么。但又看到贺江兵和杨国英等微友为我打抱不平,只得出来澄清事实:中国航油交易员是纪瑞德和卡尔玛!错误地将我列为交易员是想降低我呢,还是提升我?对此我毫不在意,因为都是捕风、都是虚空!只希望事实得到尊重!

2011年12月21日

有一个朋友,马云邀他入股,他想投却没投,因为他的助手嫌报价贵。后来,孙正义以更高价格投入,赚得盆满钵满。另一个朋友,丁磊拿着网易创意寻求加盟或投资,他有意接受。但在助手们的劝谏下,他放弃了合作。网易后来的发展让他后悔莫及。投资的确要稳,但过于听信专业分析反而误事!

2011年12月25日

最近,看到两个汽车巨人和一个房地产大亨被逼债逼到接近破产;更有一些中小企业老板则被逼“跑路”。听到这些,我为他们心疼。当年,高盛提议中国航油对期权盘位挪盘时,告知挪盘计划在公司财力承受范围内。可结果却是资金链断裂。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时刻对企业资金状况了如指掌。

2011年12月21日

年终了,各种颁奖与授予荣誉活动充斥报纸和电视。在祝贺获奖者的同时,我对这类活动毫无兴趣。中国航油事件发生后,我的继任者到任时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扔掉了与本人有关的所有奖牌、荣誉和照片。我还看到一些奥运冠军为生计而当街出卖奖牌。其实,最重要的是生命本身而非身外之物!

2011年12月20日

世界上充满了各类“专家”与“智者”,他们或是愤青;或是贬低别人。但是,这些大声喧嚷的人,偏偏不是最有智慧的人。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才是真正智者。因此,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批评与诋毁,不必过于介意。忍耐比辩解更能显示智慧,因为时间才是最好的判别工具。

2011年11月17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