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葆:挑战成渝竞合难题
导语:

谢良兵

对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来说,刚刚开始的2012年将是意义非凡的一年。1月15日上午,2012年四川“两会”结束,为今年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定下了基调——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推进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

“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刘奇葆4年前刚来四川省时的施政理想。2007年底,刘从广西到四川出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但这一理想很快遭遇天灾阻击——履新两个月,四川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随后就是“5·12”汶川特大地震。

汶川地震之后的三年,四川省经济工作重心被迫转移到灾后重建上来。

本报记者获得的数据亦显示,四川省经济总量从2008年到2011年4年间翻了一番,突破2万亿元;财政收入和投资则3年翻一番,分别突破2000亿元和1.5万亿元。这被当地政府认为是“不但有‘量’的扩张,更有‘质’的提升。”

尽管从数据上来看,灾后重建的成绩不俗,但刘奇葆显然更憧憬2012年——这是灾后三年重建任务完成后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更是刘奇葆施政理想真正开始起步的一年。

2011年12月25日,刘奇葆出席天府新区的正式启动仪式并发表讲话,开始吹响了2012年四川省“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的号角。但在去年获批的成渝经济区规划之下,成渝竞合难题或将成为2012年刘奇葆最大的挑战。

再造与辐射

和许多省会城市一样,成都作为占四川省1/3经济总量和1/6人口的省会城市,其资源优势异常明显。在四川省对其的定位中,成都要成为开放型的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要为把四川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实现这一定位,四川省将天府新区作为拉动四川省经济的重要载体。作为与重庆同步的经济体,成都是成渝经济区的“双核”之一,是建设天府新区的主战场,规划中的天府新区80%以上均在成都市范围内。

按照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的说法,建设天府新区就是要“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所谓再造一个产业成都,以成都市发改委一位未透露姓名官员的理解,并非重造成都的产业体系,而是要再造一个5551亿的产业值(成都2010年的生产总值)。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园区处处长丁天军认为,在土地和水资源压力下,成都的发展面临着瓶颈,成都必须向外扩张;另一方面,成都市的工业化并不充分,急需补上充分工业化这一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辐射周边城市。

而前述成都市发改委的官员则称,原有的成都经开区、高新区的发展是有限的,无法完全辐射,必须扩大规模才行。并且,成都通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与天府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一致。

不过,面对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成都独大”局面,以及成都实际上已成为四川省各种要素聚集“洼地”的事实,省内其他地市意见颇多。刘奇葆也力求改变这一现状,他提出,成都要在区域中发挥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了体现这一辐射,天府新区在布局上跨成都、资阳、眉山三市。在天府新区建设启动仪式上,刘奇葆说,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凸显四川在西部地区的优势地位。

但天府新区的集聚效应并不能忽视。对此,丁天军表示,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天府新区的吸附力肯定存在,但他以汽车产业的辐射举例说,成都经开区为主的汽车生产基地,事实上已经带动了内江、资阳等成都周边地市汽车配套产业的发展。

暗战与竞合

除却省内的纠葛,刘奇葆“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战略,还需要面对来自重庆的挑战。

天府新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刘奇葆4年前“承接产业转移”思路的延续。2008年4月1日,在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上,刘奇葆曾强调,四川作为总体上经济欠发达地区,要主动地、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做大经济总量。

这一思路同样是其他中西部省市的发展路径。也因此,在随后的产业转移大潮中,四川与曾为一家的重庆市,在招商引资以及与此相关的国家政策项目支持争取等方面竞争激烈。双方的惨烈竞争在民间更是转换为川渝两地民众的“口水战”。

由于过去重庆和成都市同属四川省,在产业定位和布局上存在诸多相似和同质化现象,近年来又在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以及装备制造产业等发展方面逐步趋同,因此,在历史恩怨与现实因素中,两地暗地里多次为项目争取而“大打出手”。

以电子信息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为例,成都和重庆在争夺富士康、仁宝等企业的落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中国式招商”模式下,刘奇葆和薄熙来等省级领导的出面也成为招商大战的“杀手锏”之一。

事实上,在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条件上,成都和重庆难分伯仲。有时候,国家层面的政策也会成为招商能否成功的变量之一。重庆市的两江新区成为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之后,那一段时间之内,成都的招商工作明显感觉到了压力。

建设成都“天府新区”的设想由此提出。四川希望天府新区能跟两江新区一样成为国家级的新区,以形成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双引擎”。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天府新区的建设被提出,成都和重庆“双核”定位也被明确。

天府新区开始成为四川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最新平台。据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副主任陈赋介绍,目前天府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成都准备的项目有120多个,总投资1600亿元以上。而在天府新区启动仪式上集中开工的成都项目有84个,总投资2144亿元。

尽管在2010年底,刘奇葆曾提出,川渝合则两利,争则两伤,更不能打,要当“兄弟”而不是“对手”,要“合作”而不是“暗战”,但在2011年8月16日的四川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刘奇葆也提出了要巩固四川作为投资西部首选地的地位。

这意味着,在2012年,成渝之间的暗战仍将继续。

错位与突围

以刘奇葆的话来说,在加强川渝合作方面,成渝经济区内的四川地市要强化“一体化”的发展观、“一盘棋”的大局观、“一条船”的奋进观。

但对于这些地市而言,如何真正做到所谓的“一体化”、“一盘棋”和“一条船”却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在成都市经信委工业园区处处长丁天军看来,与重庆的竞合首先在产业定位上要有差异化,要错位发展。他以汽车产业举例说,重庆市的汽车产业尽管产能大于成都,但主要在中低端产品的打造上。而成都市的汽车产业则着力在中高端的产品上。

成都市经信委重大装备处副处长宾格则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说,当年三线建设时,四川省的装备制造业在成都和重庆都有布局,产业机构趋同,但近年来,成都市在航空制造方面(属装备制造业)与重庆差异化了。

这种产业的差异化也影响了招商的策略。成都市投促委副主任陈赋称,成都不充分的工业化,导致招商也需要补链,即在龙头企业引进方面形成产业集群,在核心配套企业方面完善产业链,在高端项目引进上优化产业结构。

但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成渝之间显然不放弃竞争。成都市经信委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处是成都市光网城市和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机构,据该处的陈全雄称,成都市早在2009年就建成了西部第一的云计算中心,而重庆市的云端计划才刚刚开始。

与成都的信心满满不同,成渝经济区内的内江等其他四川地市,仍在苦恼如何突围地处“成渝塌陷带”的困局。1月13日,刘奇葆称,内江市作为成渝的节点城市,要做好做足“融入成渝”这篇大文章,争当川渝合作的“桥头堡”。

对于那些成渝经济区范围内的市州、与重庆毗邻的市州,刘奇葆则希望他们积极推进与重庆的合作,主动融入重庆、承接重庆、配套重庆。

显然,寄望打破行政区划导致经济一体化滞后的成渝经济区规划,短时间内还难有成效。但学者认为,这些政府暂时推动不了的竞合难题,依然可以寄望市场来分担。“比如成都就有很多企业给重庆汽车业做配套。”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戴宾说。

刘奇葆

职务:四川省委书记年龄:59岁到任时间:2007年主要政绩:

将四川省工作目标定位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施政期间,领导了“汶川地震”之后的灾后重建,实现了经济 “保增长”目标,解决了农民工返乡问题,推进了成都高新区、绵阳科技城和德阳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2012年挑战:

2011年获批成渝经济区规划之后,成渝竞合难题或将成为最大挑战。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