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博弈住房信息系统住建部急寻替补名单
导语:

宋尧

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部原定于在年底前实现的40个城市基本住房信息,很可能提前完成。“已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难点,6月30日之前应该能基本达到目标。”住建部一位人士对本报表示。不过,许多原本在系统建设计划内的城市,仍未及时提供自己掌握的城市住房信息数据库。与地方政府沟通已成为该项工程中最为繁杂的工作。

通过将一些次要城市替补进第一阶段计划,住建部保证了2012年的数字目标能顺利完成。不过,那些对此心怀抵触的城市,依旧是住房信息建设进一步推广的障碍。

联网之难

“如果所有的地方政府都配合的话,差不多一年就能将系统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地级城市。”前述住建部人士如此称。不过截至目前,仅有20余个城市的基本住房信息,及比这稍多些的城市公积金信息实现了实时联网监测。

依照住建部的整体方案,整个住房信息系统将分为三大应用系统,分别为住房监测分析、住房公积金监管、住房保障监管。全部实施后将覆盖全国343个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31个省级公积金监管部门、287个城市住房管理部门,287个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地方数据节点总计为948个。“基本上主要的城市都有自己的住房数据库。”一位地方住建系统的官员告诉记者,除住房保障工作因近两年刚刚启动,各地还未进行数据库建设外,基本住房信息和公积金数据,则基本在地级城市实现了信息数据化。“仅有少数穷困地区例外。”

住建部所需要做的,则是将这些地方自建的数据库收集起来,统一数据格式,录入数据中心。

据本报了解,住建部为此筹建了南北两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成都和北京,分别委托给电信及联通两家进行建设维护,以南北为界,各负责16个省的信息归纳整理及统一格式工作。整个工程住建部已向发改委申请立项,项目资金规模约为3亿元。但到目前为止,该项目还未获发改委批复。

尽管如此,项目已经实质进行了一年多。2011年年初便已经完成了项目论证等一系列的工作,并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剩下的事,自然是找各地政府要原始数据库。“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公积金监管司、住房保障司在分头推进相关系统的工作。”一位住建部人士称,这些司局的主要工作,便是与各地对口的建设部门发文,要求他们配合工作,提供其掌握的相关数据库,而难点也就在这里出现。

按照中国政府管理体制,住建部与地方建设部门只是业务指导关系,仅能发文要求“配合工作”,而不能直接下达行政命令。而语义含混的“配合工作”显然无法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展。

知情人士对本报透露,许多地方政府并不配合这项工作,给出的理由是质疑系统的安全性,或者自己的数据库残缺等,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部分房产信息较为敏感,另外中央掌握信息之后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地方实施楼市调控。

折中方案

按照住建部的计划,2012年年底,40个城市的基本住房信息以及100个城市的公积金信息必须实现联网监测。据本报了解,这两个数字是中央要求住建部必须达成的阶段性目标,而住建部也往各地政府传递了这个信息。

而待明年两会中央政府完成换届后,住房信息系统便可实现一定范围的信息收集分析工作,并为房地产政策出台提供决策依据。但地方政府的态度使得计划进展开始变得不明朗,为保证目标达成,住建部采取的办法是扩大第一阶段试点城市的名单。

以住房监测分析系统为例,负责该子系统建设推进的房地产市场监管司便划定了一个80个城市的大名单。“不排除有些城市推诿抵制,但80个城市里肯定有一半能按时完成联网监测。”前述接近住建部人士称,任务完成日期肯定会大大提前,只要他们愿意,6月30日之前这个目标就能达成。

类似的做法也被公积金监管司运用。据记者了解,公积金监管司定下的内部目标是,在6月30日之前,完成60个城市的公积金实时联网监管。进度也快于全年100个的目标。

唯一没做要求且进度缓慢的是住房保障监管系统,它面临着完全不同的难题。“没有几个地方有原始数据库。”前述住建部人士称。这意味着住建部得协助地方从头开始建设这一系统,好处是能依照标准化进行,少了许多技术统一的问题,但地方也许会借机要求中央进行资金配套。“住房基本信息和公积金原始数据库都是地方自建的,但在住房保障监管系统上,财政可能需要更大的投入。”该人士称。

据悉,全部建设完成的住房信息系统将覆盖住房管理的方方面面,新建及二手商品房交易的各类数据在第一时间就能被住建部掌握,商品房及保障房的开发进度也会被实时监管。囤积房源,异地申请保障房等等做法均再无操作空间。

问题在于,什么时候能建成。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