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市场化不适合中国
导语:

陈勇

和其他民营企业家的观点不同,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有些行业和领域,完全的市场化不适合中国。在一些战略性的产业,在一些资源性的行业,在一些有关民生的行业,就是一些非盈利的行业,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要做得更强更大,在好事上做得更好,这是最好的。

经济观察报:作为企业家,你如何理解现阶段的改革?觉得改革最大的阻力在哪儿?

向文波: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国有企业要改革,民营企业也要改革。我也注意到了世界银行行长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国有企业要市场化。我是部分同意他的观点的,中国全部市场化的话我是不赞成的。在一些市场竞争的领域,我看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说得非常清楚,要向民营企业开放,要向民营资本开放。我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个问题上,在改革的方向问题上,在改革的领域上也是说得非常清楚的。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我有以下几个观点:第一,我认为完全的市场化不适合中国。我觉得在一些战略性的产业,在一些资源性的行业,在一些有关民生的行业、非盈利的行业,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要做得更强更大,在好事上做得更好。比如资源性产业,如果完全地私有化,把石油、煤炭这些自然资源私有化,某种情况下是一种国有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会引起财富的不合理竞争,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一些涉及到国家战略性的产业,根本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回报很不确定,比如航天等大型事业,必须依靠国有经济。而涉及到民生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些产业,包括医疗、市政等是不适合于市场化的。有些城市把自来水都卖给了外资企业,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错误的,应该由国家经营,国家应该会做得更好。同时,在完全竞争的领域应该尽可能地市场化,这是一个市场秩序问题。如果说国家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我认为就很难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所以我觉得中国应该是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企业的转型。

经济观察报:三一成长到今天是得益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向文波:首先,三一重工的发展要感谢中国资本市场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融资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品牌、公司形象方面的支持。从资金方面,我们首次IPO从资本市场募集到了9个多亿的资金,这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品牌的支持。大家知道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三一是第一家试点企业,这为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确实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这是资本市场对三一的支持。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支持以及我们员工的努力,实际上我们以9个多亿的资金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市值500强的企业。另外,上市以来,我们通过现金分红反馈给资本市场12个多亿,通过市场募集的现金分红全部反馈给了资本市场。我认为,我们三一和资本市场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有效配合和合作的故事,可以说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一个经典故事。

三一从1995年进入这个行业,2003年上市,2010年做到了世界行业第六。主要是依靠几个方面:一、中国改革开放所提供的巨大市场机会;二、中国政府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说到这个发展环境,可能大家都有一些意见,也有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有些是共性的,民营企业存在、国有企业也存在,放在境外也存在。三一16年时间成为世界500强,全球第6,这完全得益于中国发展的环境。

当然说到企业内部的话,就是企业对资本创新的高度重视,在很多的领域,三一都是推动和引领行业的发展,填补了国内的一些空白,同时也替代了进口,为公司赢得了很好的竞争优势。这些都是我们三一能够高速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难的问题?

向文波: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资本市场,中国经济就不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我希望国家能够给中小企业上市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当然,资本市场也有它的难处,中国企业太多了,扩容太快了,投资者也不高兴。另外,我觉得企业家本身获取资源的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不能跟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让自己上市,说明企业家的能力不够。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与企业家的能力和大环境都有关系。环境方面,每一次调控,我都看到国有经济做大,比如,银行赚钱很多,浙江的企业却逃跑了,跳楼了。当然,也可以理解银行的行为,它们肯定是更重视信誉好的国企。要支持小企业又要考虑信贷风险,这是一个矛盾。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现阶段是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

向文波:很多时候,我们都徘徊在一些过于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实际上,只要沉下心来,就没有那么多可想的。其实只要给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同等的发展机会,就不要担心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不要做过多意识形态的划分。中国发展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过分的意识形态划分,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无论是哪方面,只要更多强调市场经济的作用,竞争中最后最大的受益者都是消费者。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