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福建版:用工荒倒逼
导语:

韩雨亭

低调的破冰

5月28日,福建省教育厅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发布消息,“从2014年起,凡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可在福建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允许参加本科、专科层次录取,并与福建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这条消息像一颗“深水炸弹”,引爆出一股强大的冲击波。福建很有可能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全面放开“异地高考”的省份之一。

对于那些两年后即将面临艰难选择的“高考候鸟”而言,这个幸福来得有点儿突然,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要在高三到来之际回到陌生的故乡去参加考试。

跟高亢的舆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此次异地高考制定者和推动者的教育部门谨慎而低调。

本报记者联系到福建省教育厅一位高层官员,半小时后,他给出的回复是:“有些事还在探索,不宜太张扬。”

另一位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的高层官员,面对媒体的低调态度也如出一辙。他在婉拒记者采访要求时说:“该有的内容已经向社会公布了,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说的。”

推进异地高考在外界看来本是利好之事,为何福建的教育官员们却都如此的谨慎呢?福建省教育系统的一位宣传人员给记者发短信说:“因为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可能要等2014年才知道这条政策实施如何了。”

“高考话题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必须要充分协调好本地与外省生源的众多利益问题。”福建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王利平说。

为了吸引人才

作为中国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福建是外来务工人员输入大省,他们分布在泉州、厦门、漳州、福州等地区,那里拥有许多大型工厂,尤其是许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生产商,规模达到数万人。

作为外来务工输入大省,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福建省的教育资源就面临着挑战。

根据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2012学年,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随迁子女67.8万人,其中来自外省的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有41.9万人,占62%。

然而,据福建教育考试院最新发布的情况来看,2009年以来,福建省已连续4年出现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主要原因是适龄人口出生率下降,2012年高考人数再创新低,与去年比减少了近万人。

从这个意义上,对异地高考进行突破性改革,和目前福建省高考报名人数逐步减少、高校生源面临冲击的背景有关。

另一个背景不容忽视,随着国家出台了支持中西部政策,很多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西部省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进一步改变当地的经济环境。根据媒体报道,一名技术工人的薪酬水平已与福建、广东等地差距不大了。

这种经济格局的变化,让福建近几年连续出现用工荒现象,福建省感到了危机。

5月28日,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剑津对前来参加发布会的记者们表示,“实施这项政策,将有力推动解决城乡二元问题,有益于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提高福建教育质量,吸引更多外来务工人员来闽工作。”“如何继续保持竞争力,包括如何实现产业升级,从现在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福建需要大量的技术型的劳动者。”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研究与宣传处副处长刘辉雄说。“很多大学毕业生到福建工作,没有户籍,但他们在这里成家立业;一些大型企业的落地,很多高管户籍都在外地,但为了方便,他们孩子通常会在这边读书。因此,不能简单统称进城务工人员。”

虽然福建省教育厅此次在新闻通稿上写着“外来务工者”,但在文件中更加准确的政策表述是:“非户籍考生”。

探索的步伐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2011年初,福建省也适时推出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将“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列入项目。

从2008年起,福建省就已将外省随迁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纳入到了公共教育体系,对接受随迁子女入学的公办学校拨付教育经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2008年补助0.4亿元,2009年补助1.1亿元,到2011年补助达到了2.6亿元。

事实上,在普通高中教育方面,福建省各地均出台了随迁子女升学办法。目前,在相对集中的泉州、厦门、福州的一般普通高中学校已全部对外省子女开放。泉州晋江市为了帮助在当地就读高中的随迁子女将来能顺利参加,从2009年秋季开始就开设使用户籍地教材的“川、渝、皖、赣”教学班,2011年秋季又增设了“湘、鄂、贵”高中教学班,同时同步设立这六省一市的初中教学班,已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材不不衔接的问题。

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福建省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

2011年,最引人注意的还是福建省推出了高招“新政”——“允许跨地区借考”,即允许省内户籍的考生可在学籍地高考。这项新政与当年省两会期间的一些提案有莫大关系,当时许多厦门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都强烈建议省高招办应该修改高考政策。

但是,这项省内的异地高考试验却被教育专家们认为“治标不治本”,当时“跨省异地高考”的呼声已经很高了。

福建省招委会2011年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决定,2012年“高职单招”改革中,允许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这相当于已经为外省籍子女在闽高考方案做了“铺垫”。

按刘辉雄的说法是:“我们已经有全面放开的思想准备。”

无法预见的未来

2012年初,福建省招委会研究非户籍考生就地高考的方案。为此,福建省教育厅为此在全省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建议等形式,征求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以及学生家长代表的意见。

各个设区市教育局也在研究方案的内容,广泛征求当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

博弈的力量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无论是座谈会、书面建议,所有矛盾都指向了几个老问题——“高考候鸟”们是否会大量挤占福建高校招生名额,侵占福建考生的切身利益?福建优质的教育资源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高考制度是一个分配高等教育资源的方式,无形之中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利益壁垒”。地方政府之所以不愿意放开外省子女在本地高考,就是为了维护本地户籍考生上大学的几率。

为此,在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几次座谈会中,大家意见不统一的原因往往都是,害怕非户籍考生挤占了教育资源,无论是高中或者大学的资源。

“省里领导也为此召开了座谈会,与会领导对此事的意义都给予了肯定,只是实施时间意见不一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认为刻不容缓,教育部门的代表觉得应该缓一缓,因为最终落实还是教育部门,知道这个事儿忙起来没想象中那么简单。”刘辉雄说。

外来人口集中地区的教育部门领导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像石狮市常住人口中,外来务工人员总数已达30多万人,超过了本地户籍人口。拥有很多大型运动品牌生产企业的晋江市,外来务工者也已超过了本地户籍人口。

对于这些地区的教育官员而言,他们即将面临从未有过的挑战。“有人担心,福建放开异地高考了,但其他省份还没有改革,会不会引发其它的效应呢?”

福建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2014年允许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福建就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生源紧张情况,而对福建高考生的升学影响不大。”

谈及影响的问题,刘辉雄淡淡一笑道:“目前只是静态分析,谁也无法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