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店的中国经验
导语:

151

吴海珊

7-11便利店、优衣库、无印良品、华堂、罗森、Alldays、萨莉亚、全家……各式日本店铺遍布中国,而且将会越来越多。

在5月28日至6月1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上,日本的展区最大,约有330平米,包括全日空(ANA)、日本运通等30家日本公司和组织参展。株式会社日本7-11社长井阪隆一、良品计划株式会社社长松井忠三等日本商界领袖纷纷介绍了其雄心勃勃的中国扩张计划。

见微知著

过去几年间,日本店铺在中国发展迅猛,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日本便利店巨头7-11。八年前在中国大陆地区,或许7-11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还是一个陌生词汇,2004年,作为中国商务部首次批准的外资便利店,7-11在东直门开设了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号店,到2012年4月,据株式会社7-11提供的数据,中国大陆的7-11已达到855家,其中2011年,单在北京新开的7-11就达到50家。同时,2011年北京7-11单店销售额在全球排第二,日销售额达到1.91万元人民币,相比于2010年增幅超过20%。让社长井阪隆一诧异的还有成都的7-11店铺,始设于2011年3月,到年底时,其单店销售额在全球排第12位。“发展潜力非常大,”井阪隆一说,“其他国家7-11店铺的特许经营都是通过美国的公司来做的,在中国,2008年我们建立7-11中国公司。”截至2012年4月,7-11的中国店铺数达到6721家(包括香港926家、澳门40家和台湾4900家),仅次于日本的14061家和美国的7404家。

与此同时,和7-11同属于株式会社7&I的大型综合超市伊藤洋华堂(简称“华堂商场”)和家庭快捷餐厅“Alldays”也在中国快速发展。华堂商场在北京已开设了10家,“All-days”2009年进入北京至今已开设三间店铺。

另一家日本零售业公司——良品计划株式会社三年多以来在中国也有飞速发展,其母公司是全球零售业巨擘——合同会社西友(简称“西友”)。无印良品经营的范围包括化妆品、服装以及日用品。2005年无印良品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店,但因为商标被一家香港公司在内地注册,一直陷身官司中。2007年底打赢官司,2008年初在上海正式开设第一家店,截至目前,无印良品在中国大陆已有42家店铺,同时在香港有10家,台湾有25家。其社长松井忠三说:“在日本国内无印良品每年新增15个店铺是比较顺利的,而在中国每年新增店铺可达30家。这里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市场。”同时,相比于在日本本土已有店铺的销售额趋降,“中国已有店铺的销售额与上年相比都会增长20%~30%,整个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能达到50%~70%,甚至更高。”

松井忠三称,无印良品目前在中国的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的发展非常相似。良品计划株式会社成立于1989年,之后十年在日本发展迅速,营业额达到初期的4.3倍。“大概在10年内,我们在中国的市场还是会增长。日本的人口是1亿,中国的人口是13亿,这使得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松井忠三说。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日本商铺在中国的竞争劲敌也是日本同类企业。7-11的对手是日本的另外两家便利店罗森和全家,而无印良品躲不过的是和自己有一部分业务交叉的日本服装企业——优衣库。

“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已占到GDP的70%以上,而中国刚50%左右。所以中国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加大比例。”松井忠三表示。他不认为优衣库会影响到无印良品的经营,反而会起到协同作用。而井阪隆一对与罗森和全家的竞争也非常自信。7-11与排第二的日本便利店罗森相比,不管是在店铺数量、销售额还是利润方面都有绝对的优势,销售额是罗森的两倍,利润则在罗森三倍以上。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审议官员冈田秀一介绍,日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接近80%。

各取捷径

同样是在中国的扩张,但7-11便利店和无印良品所选择的策略几乎完全不同。

7-11是密集开店,而无印良品则是广泛经营。7-11在中国大陆的855家店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个城市,最多的是广州有550家店;而无印良品在中国大陆的41家店铺分布在21个城市,最多的是在上海有8家,其他很多城市仅有一家店。“7-11是小型便利店,70%的客户每周都会来购物,密集开店能起到提供便捷的作用。同时密集开店方式还可以减少物流成本。”据井阪隆一介绍,7-11店铺中,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温度要求和配送要求,比如便当、饭团、新鲜面包等商品需要在20oC度的温度下,早、中、晚为每个便利店配送三次;副食、牛奶、面类等需要的温度是5oC,也是一天三次;还有些需要在常温或零下20oC配送的物品,每周3~7次。店铺离得近在物流方面会方便很多,目前每个7-11店铺一天需要9辆车进行配送,而在20世纪70年代,7-11创业时,需要70辆车来为每个店铺配送一天需要的货物。现在7-11的配送车已经实现了在同一辆车上满足不同温度需求。

开店的方式也不同。7-11店铺扩张的传统方式是特许加盟,这也是未来7-11中国公司发展的方向,因为7-11的经营宗旨是和当地建立更贴近的密切关系。不过在不同城市,7-11公司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比如在上海是特许经营;在成都7-11公司100%出资;在北京7-11公司控股;而在即将落户的青岛,7-11只是资本参与,不控股,“这是为了规避一些对外资企业的限制。”井阪隆一说。

无印良品选择的发展方式则是直营店,也就是要有经营权,而且要求控股。据松井忠三介绍,目前无印良品除了在挪威和瑞典有一些加盟店,其他都是直营店。不过在筹资方式上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选择。在经营状况不好的美国和韩国,主要依靠日本的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在欧洲,基本是从欧洲当地的金融机构获得支持;而在中国,资金运营靠无印良品的自有资金支撑,“中国大陆及香港和台湾地区是资金运营最好的地方。”松井忠三说。

7-11和无印良品采取的唯一同样的策略是本地化。为打开中国市场,7-11便利店根据中国人喜欢吃热食的习惯,尝试在每个便利店里实现店内炒制,并可自由组合。饱受喜爱的“好炖”也是根据中国人喜欢炖品,在汤里加上丰富素材,并加重口味改造而成的。无印良品则根据中国客户需求,在其共有的7500种产品里,选择了适合中国人的3500多种投放在中国市场。而且无印良品在经营中还发现中国的另一个特色。“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开发商有很大的实力,所以我们必须搞好和他们的关系,才能提升业绩。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很大的。”松井忠三说。相对于7-11店铺平均面积不超过100平米,无印良品的店铺面积一般都是数百平米,店铺的租金在无印良品的经营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目前无印良品店铺租金中最高的是在伦敦的牛津地区,租金占到其销售额的将近19%,销售稍有下滑就会亏损。在香港,无印良品曾就因租金过高而关闭店铺。

下一步

2012年,7-11和无印良品都打算加快其在中国的开店速度。

无印良品计划2012年在中国新开店铺25家,但松井忠三预测可能会达到30家,到2013年,无印良品的目标是中国店铺要达到100家。现在,无印良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生产本地化。据松井忠三介绍,在无印良品的整个海外市场中,从日本向海外出口的产品占到50%。他表示,因为出口的关税等各项税费,差不多会达到商品价格的25%左右,所以造成了出口到国外的产品,比本土价格高30%,有的产品还会更高。“在中国福建省,我们将实现本地化生产,我们会努力把价格做到接近日本。”松井忠三说。

2011年,7-11在北京店铺总数为150家,井阪隆一表示,2012年计划新开70家店。以前7-11便利店主要开在比较繁华的地带,现在社区也将纳入其版图中。据7-11中国公司总经理井上富实夫介绍,进入社区将先从三明治和包子开始,至于米饭、饭团还有便当这些即食材料还在申请中,如果许可下来,会加快进入社区的步伐。

其实,7-11公司早就有进入社区的想法,但在中国社区不能开火限制了其进入的计划,目前7-11引入了中央厨房系统,避免了这一障碍。而7-11的专属工厂即将运行,由旺旺集团、日本鲜食商品主要制造商日洋工厂和7-11日本共同出资设立的北京旺洋食品公司已经投入运营。这一公司将专门为7-11的各个便利店提供专属产品,据井阪隆一介绍,这一产品已经开始三明治加工,中国政府认证之后,将逐步生产便当、饭团等。为促进7-11在中国的发展,5月初,7-11中国公司已经同时向中国商务部和东京证券交易所提出转为投资性公司的申请,如果获批,7-11中国公司将成为一家投资性公司。据称,中国商务部已经同意了罗森转为投资公司的申请。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