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馥李
一场声势浩大的官员下乡运动,正在河北轰轰烈烈展开。
从今年2月开始,河北约1.5万名官员,被陆续派驻到5010个村庄。这些村庄,是从全省近5万个村庄中遴选而出的,大体上属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落后的村。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些官员将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农村。
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称,河北要举全省之力,加大各级财政投入,通过3年的努力,让这些村落脱贫,至少在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上,有大的改观。
挖“穷根”
上个月,在毗邻北京的赤城县,河北省召开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工作调度会,会议定下目标,力争3年内,实现环首都贫困带基本脱贫,85% 的贫困人口达到2300元以上。
选在赤城县召开这次会议,别有深意。赤城县扶贫办主任闫冬青告诉记者,即使是在14个环首都贫困县里,赤城的贫困面貌也是最突出的。
从1987年开始,扶贫攻坚已近15年,赤城县的面貌,却始终没有大的改观,全县现有贫困人口近1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1%。
赤城县与北京延庆县山水相连,改革开放以前,北京延庆县还不如赤城县,两县同属于京北燕山山区,相比延庆县,赤城县还有一些平缓的丘陵地,耕地总面积大,河流水系比较发达,所以,农民的收入反而更高些。
但2000年之后,赤城工业化停滞,传统的畜牧业和水稻种植受到限制,两县的地位开始变化,依靠北京内的财政转移支付,延庆人渐渐富裕起来,而赤城县则停滞甚至倒退。延庆和赤城县相邻的两个村,常常只隔一道山岭,一边农民人均年收入上万元,另一边则徘徊在2000元左右。“只要产业培育不起来,老百姓永远富不起来。”闫冬青说。即使是上千万的资金,对应到几十万的贫困人口,按照贫困县到贫困乡,再到贫困村,再到贫困户,层层分解,最后都撒了胡椒面儿,形不成产业规模,今年扶了,明年还得扶,年年如此。
今年年初,张家口、保定等市,相继编制完成了《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环北京的14个贫困县,也分别编制环首都扶贫攻坚规划。实际上,根据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广义的“环首都贫困带”,可以囊括北京和天津的周围环绕着河北省的32个贫困县,这些贫困县,因为环境保护、生态保障等地缘因素,工业化受限,“穷根”都多多少少与北京相关。
而张庆黎为15000名驻村干部定下的任务,就是挖出“穷根”,为河北872万贫困人口脱贫,找到脱贫的门路。
寻门路
对处于北京上风上水,拱卫首都的张家口、承德、保定等地来说,在产业扶贫上,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
张家口市委政研室主任程文预告诉记者,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集中分布在张家口市,作为北京的上风上水之地,张家口所能发展的产业,除了传统的农业,只有新能源、食品加工业等绿色产业。
去年年底,张家口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获国务院批准,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
可以说,这样的城市功能定位,凸显了张家口与北京市的地缘关系。在产业上,能够有效对接北京的,也只有生猪养殖、蔬菜种植、生态旅游。
崇礼县扶贫办副主任薛美告诉记者,探索了数十年,在诸多产业限制之下,崇礼也先后尝试了设施养羊、养鸡、养獭兔、养猪等诸多产业,最终能够被市场认可的,只有养猪。
当然,这三个产业,也同时蕴藏着不错的市场前景。
具有地缘优势的河北,靠着北京2000万常住人口的消费市场,蔬菜种植,显然是个可以大力发展的产业。今年,在张家口市,新建蔬菜大棚,每亩普通大棚补贴6000元,项目实施中,政府给予贴息贷款;建1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圈舍,则补贴30万,圈舍建成后,村民可以购买猪仔入股。
赤城县雕鹗镇康庄村,是2012年赤城县确定的100个重点扶贫村之一。作为河北省副省长赵勇的扶贫联系点,康庄村已经引入了大项目,建立总共300亩蔬菜基地。下派的驻村干部许晓梅告诉记者,康庄村的蔬菜基地,由山东寿光与张家口市富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种植彩椒和无刺水果黄瓜。具体经营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农民将土地流转出来,同时加入公司。
不过,无论是蔬菜种植,还是生猪养殖,上规模只是第一步,能不能真正扶起来,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一方面,农业带动作用有限,很多农民还在观望;另一方面,近几年农副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面临着市场供求的考验。
去年,全国马铃薯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暴跌,给很多县敲响了警钟,张家口地区虽然不是马铃薯主产区,也受到波及。
闫冬青说,去年,市场上每公斤彩椒的市场价为3.6元至4元,情况还不错,赤城县扶持的彩椒种植小有斩获。但今后,产业上了规模,面临的风险更大,这也是新一轮扶贫遇到的新问题。
北京辐射
三年扶贫攻坚,资金投入是基础。对于张家口来说,今年,全市投入的扶贫资金将达到68.3亿,这个数字,超过了2001年至2010年十年投入的总和。
同时改变的,还有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为了防止资金层层分解,在使用上,以往的资金直补被项目补贴、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所取代。同时,归并和整合了分布在各个部门的涉农资金。目的就是把钱集中起来用,让扶贫产业上规模,同时,也出台了金融扶持政策,对扶贫项目给予贷款倾斜政策。
即便如此,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现实情况是,种菜要建大棚、养猪要建圈舍、旅游要先修路,现在,张家口市扶贫资金缺口,各项工程大抵都在一半儿以上。
长期以来,山区农村的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对于赤城和崇礼来说,发展设施农业,前提要有水,常年干旱的燕山-太行山山区,打机井也不能无限制,在确保向首都供水的前提下,就要建大棚、上节水灌溉。“只要有了水,农民也知道种豆角要比种玉米赚钱!”闫冬青说。不仅要解决水利问题,而且要大力发展喷灌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而这些基础设施,是需要真金白银地大量投入的。
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跨不过去的一道槛。这些缺口补不上来,产业扶贫就难以延续。崇礼县扶贫办副主任薛美说,按照往年扶贫资金的投入比例,70%要投入到产业扶贫中,30%投入到配套设施中。
另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是移民搬迁。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位于深山区的“空壳村”、“散居村”,产业扶贫力所不能及,只有向中心村整体搬迁,张家口今年拟启动143个中心村建设,计划投入资金24.5亿元,已落实资金9.1亿元。
除了资金缺口大,用地指标也全面紧缺。异地搬迁,需要新建住房,张家口市扶贫攻坚指挥部5月底的调查显示,中心村建设用地指标的缺口达到15819亩,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张家口正在鼓励合理开发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
张家口市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办公室主任王永鹏告诉记者,在河北,不止是缺钱的问题,无论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都深受地缘因素影响。
今年,北京二商集团在赤城县投资兴建了养殖基地和肉类加工厂,这样的投资,还是凤毛麟角,赤城县也规划了工业园区,热切期盼北京市的食品加工企业能入驻,但目前招商效果并不好。
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和北京的协调对接。河北希望,在可以发展的产业上,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也得到北京市的支持。最起码,在这些产业上,可以得到北京市真正的辐射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