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资金池”
导语:

朱熹妍

全金融牌照、10%以上年化收益、刚性兑付,让超过5万亿资产涌入信托。

不过,就在准备今年全面赶超保险业规模之际,信托业却迎来整个金融兄弟行业的“虎视”。今年陆续传来给基金、券商、保险投资“松绑”的政策风声,不禁让国内信托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感叹“狼来了”。整个金融行业感受到资产管理大时代的到来,令刚刚繁荣起来的信托行业开始倍感压力。

更大的压力来自内部,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导致收益率下降,以及保兑付预期将被打破,将会是信托资产管理繁荣的结束还是开始,这取决于信托业整个行业的转型。

暴利过去?

6月8日,成为这场信托变革的开始。当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自同日起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1倍,贷款利率下浮20%。这一消息与“券商发中小企业债”、“基金有望涉足实业投资”一齐被称为信托业三大噩耗。

7月6日,央行再次降息,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认为,基准利率的下调会直接引起银行资产业务价格的下滑,将使企业获得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变得相对容易,这无疑是在压缩信托公司业务的空间。

打破保兑付预期也被一再提起。

中诚30亿矿产信托陷入困境、私募基金清盘潮、个别房地产兑付困难等等,今年至此,不断爆发的单个项目兑付危机不时牵动整个信托行业的神经。信托业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在内部结构、管理能力上确实隐藏了一些风险。

一位专注于阳光私募的信托经理称,规模越大,安全感越低。但可预见的是,若一两款信托产品出问题,信托公司一定会用自有资金作为最后兑付保障,“谁也不愿当第一个不能兑付的公司。”

但击鼓传花不可能一直继续。信托业开始向投资者灌输“保兑付本来就不存在”的观念。

信托业协会发布二季度信托业报告时,其专家理事周小明撰文表示,“信托产品风险的‘买者自负’原则实际上是一项强制性法律原则,信托当事人任何一方也不得以约定加以排除。因此,信托关系不属于债权债务关系,两者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所谓信托公司对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理论上均无法成立。”

但这类灌输并未出现在销售渠道上。销售人员担心,若过分强调风险,会影响客户购买积极性

创新的挑战

如何做资管市场?信托公司存在不同的思路。中国平安将财富管理的目标锁定在120万人。这120万人拥有共同的特点——高净值、风险意识强、收益率要求稳定。这些社会财富持有、运营者,不仅是信托业的主力消费人群,也被各类金融机构定为未来的拓展对象。

《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2)》统计,目前半数以上的信托产品投资者金融资产超千万,信托公司与私人银行客户重合度达67.6%。私营企业主和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是主力,八成以上的投资者在2007年后开始接触信托,2011年以后增长迅猛。

中信信托董事长蒲坚则称,“我们愿为更多人服务。”他提出成为信托法规范下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多种金融功能的集成者”。

“我们不能去做全产业,但信托公司发展这些年来,都多少积累了些资源,有些有行业基础、有些有不错的管理体系,有些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一位中型规模的信托公司负责人称,国内60多家信托公司很可能走上不同的道路:将进化出私人财富管理信托公司、金融信托服务机构、以投资管理为主的专业信托公司、综合性的信托公司以及金融控股集团等等。

中融信托、华信信托等多家公司表示将进军资管市场,其中资金池是手段之一。“资金池”类是指非指定投资方向的信托,也即“资产管理类”信托产品。目前信托产品按资金运用方式分为股权、贷款、权益、组合运用类等,今年来组合运用类产品发行数量增加。其中利率较低且部分产品被设计成定期(每半月、每月)开放形式的资金池就是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资金池年化收益多为约6%,收益较低,但因投资分散、申赎灵活而受青睐。

上述人士称,资金池将一定程度缓解流动性风险。信托存续期较短,一些周期行业产品兑付期可能正值行业低谷期,会致流动性风险。之前房地产信托兑付风险正是如此。“有了资金池,将会为信托内部接盘,资金也将长期受益。”

不过,类资管业务的资金池项目,在赋予信托更大自主权同时,也对信托融资、客户服务、理财能力等综合资金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这条路上将遭遇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的竞争。存贷业务利润空间下降、二级市场低迷让金融机构都向“财富管理”开拓。

目前,信托项目已占理财产品的大半。今年来,信托公司开始自销、直销产品,一些第三方理财机构陷入“断粮”困境。另外,一些信托公司开始借券商进行销售合作,这为券商在弱市下带来新收入。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