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区域新闻 > 社会 >
中英街复活
2012-10-17 08:08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杨兴云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由于利益的诱惑,一些中英街内的常驻居民开始卷入,其中不乏中小学生。对很多人来说,中英街又迎来了一轮新的发财机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兴云 长期在深圳中英街做港货生意的黄志辉最近一个月是少有的忙碌。几乎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要立刻准备给几十个专门到中英街关外的“水客”发货,要一直忙到下午5点半中英街闭关为止。随后,匆匆吃完晚饭,又马上开始接收清点从香港发来的货物,一直到深夜。

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以及后来内地城市香港自由行开通,中英街失去了通往香港的窗口地位,这条街所在的沙栏吓村也从深圳闻名遐迩的首富村变成了“最穷的村子之一”。

然而沉寂了十余年的中英街现在焕发了“第二春”,因为“水客”。“水客”是专指那些向中国大陆走私物品的人。

水货改道

从9月7日起,深港双方联手展开“共筑国门之盾”联合打击“水客”走私行动。今年在此之前,深港两地海关破获150多宗走私水货案件。

港铁公司10月5日宣布,为进一步打击走私往来港深两地的“水客”,从10月9日起在东铁线试行行李限制计划。

按照上述安排,在东铁线的上水、粉岭、罗湖和落马洲4个“水客”活动最频繁的车站,港铁在进入铁路闸机的通道前放置磅秤,检查乘客行李的重量。

不过以黄志辉认为,上述措施对深港之间包括罗湖、落马洲、皇岗等传统上“水客”活动猖獗的入境通道确实起到阻止作用,然而,中英街却是例外。大量“水客”因此改道中英街。

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的沙头角社区,曾经的这条长不过250米、宽不足4米的小街,创造过年缴税收超过一个亿,一年游人量达1500万以上,节假日人均游客超过10万人。

回忆当年,黄志辉说,从录像机、照相机、到金首饰各式服装,甚至力士香皂,没有一样不是抢手货。弹丸之地的中英街,竟然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三四百家商铺,所有村民莫不赚得钵满盆满,其中很多人不仅在香港置业,子女也在香港完成了学业。

然而,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自由行开通,中英街失去了通往香港的窗口地位,游客数开始出现跳水。深圳盐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回归后的第二年,1998年中英街的游客人数即跌到800万人次,到2002年就只有区区128万人次,随后几年,游客数量一直徘徊在百万上下,最冷清的时候,一天的游人甚至不足百人。中英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商铺从数百间萎缩到100多间,沙栏吓村和中兴村90%以上的商铺被改建为住房。至2005年,最后一家金融机构——工商银行也撤出了中英街。

但是,近两年内地频爆的食品安全事件似乎正在拯救这条街日益衰竭的商业气息。黄志辉说,现在香港及国外食品在中英街再度成为抢手货,大量以走私为生的“水客”开始集聚中英街。

而深港两地对水货打击力度的加大,却正在让中英街真正迎来其发展的第二春。入职只有3个月,在中英街旅检通道从事商检工作的小黎告诉记者,每天往来于中英街的数千人次中,大多数都是“水客”,他们之中的不少人,都是一天之内多次出入,以此携带不同数量的港货进入内地。

新的机会

黄志辉也认为,在此次港深两地联手打私之前,港货的主要走私通道还是通过罗湖皇岗等口岸,而中英街作为补充,其重点是生活用品。

然而,深圳沙头角海关披露的情况表明,近期查扣的走私物品中,除了日常生活用品之外,电子产品,尤其是以各类智能手机日益增多,其中不乏大量的iPhone手机。

现在的中英街整个已经在实际上成为一个充溢着各种来自香港货物的货仓。所有的大街小巷都堆满了各种来自香港的货物,目之所及,到处是前来拿货的人流以及不断穿插在大街小巷间的运货小车和铲车。

所有的分包发放走私商品的行为均公开在光天化日之下,包括像黄志辉这样的货物批发商,其向“水客”发货的地点并不是想象中的隐秘之地,而是堂而皇之公开在中英街内的道路上进行。

至于“水客”每天的收入,黄志辉说,具体要看带什么货物以及携带的数量,平均每趟从五六十至数百元不等。而最多者一天从中英街通道往返五六次,少的也有三四次。由于利益的诱惑,一些中英街内的常驻居民开始卷入,其中不乏中小学生。“对很多人来说,中英街又迎来了一轮新的发财机遇”。

由于历史原因,中英街特别管理区一直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检口岸,海关对其监管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沙头角海关旅检三科曾姓科长认为,中英街现时的地位不是国家正式口岸,而只是边防禁区,因此“水客”聚集的场所,属于关境之外国境之内。这给海关按照正常程序监管带来了很多困扰。

黄志辉表示,有关部门常常难以准确界定居住在中英街特别管理区内的常驻居民携带物品是否属于“水客”性质,“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愿意,每天往返十回八回,谁也管不着。”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