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疫情
导语:

扁鹅

互联网能影响疾病的传播吗?

21世纪初,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专家就发现,互联网使某些人感染性病的机会大增。最近几十年,关于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众多研究让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英国学者通过网站,在2007年完成了对2500多名MSM人群的问卷调查:年龄30岁以下通过互联网找到首个同性性伴者在1993年为2.6%,至2002年则升至61%;而在传统同性恋活动场所找到首个同性性伴者1993年为34.2%,至2002年降为16.9%。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2007年的研究发现中国MSM人群中86.1%曾通过网络找过同性性伴。研究者认为,由于使用互联网寻找性伴侣的人有着更多的性活动和性伙伴,因此具有更大的感染和传播性病及艾滋病的风险。

上述现象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互联网造成了性病大爆发吗?

梅毒,这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在15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还不为人知,直到一场战争的爆发。1495年,法王查理八世率军进攻那不勒斯王国,这本应是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但在进攻期间,由于意大利人将很多妓女赶出城,大批法方的士兵染上梅毒。最后连查理八世也不能幸免。由于非战斗损耗太严重,法王停止了征战,解散了军队。查理八世的队伍是个名副其实的杂牌军,不但有法国人,还有西班牙人、德国人、瑞士人、英国人,还有妇女组成的随军营。这些人带着梅毒回到了家乡,于是从那时起,梅毒有了一个名字“法国人病”。当然,法国人不同意。

从伦理学角度,我们不能谴责任何非主观故意的传染病携带和传播者。那么,促使传染病传播的人类社会活动,是不是就应该受到诅咒呢?哥伦布的水手们把梅毒从新大陆带到了欧洲,在感染了倒霉的亨利八世之后,梅毒又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而后又在中日交流中传到了日本,一度被日本人民亲切地称为“中国病”。丝绸之路很罪恶吗?我们不能因为某种疾病的传播而否定人类文明的进程,互联网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

所以,对于互联网与性传播疾病的关系方面,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抛弃谴责或者抱怨。或许,我们要先静下心细细地分析一下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层层关系。

人类的性网络发生着颠覆性的改变。文化、地理、社会经济曾经是主导人类性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非洲的研究证实,非洲商业城镇的艾滋病感染率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历史发展到今天,互联网技术成为人类性网络影响因素中的重要一员。互联网对于人类性行为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人类性行为分为三类:自身性性行为、社会性性行为、异常性行为。互联网对自身性性行为的影响,这个没必要多解释,研究过苍井空老师作品的人都心知肚明。互联网对异常性行为的影响,这个也不多说,看看网上那些假冒的空姐原味内衣卖得多火。互联网对社会性性行为的影响,看看微博的基本功能设置,就一目了然:可以发布信息,招蜂引蝶;可以身份认证,增强信任感;可以搜索,快速寻找个人感兴趣的目标;可以私信,快速深入交流。

毫无疑问,利用互联网,我们能便捷地做好两件事,赚钱和找伴侣。单单因为疾病传播的问题,让人类停止通过互联网进行上述两件好事,根本不可能。

那么,怎么办?16世纪梅毒在欧洲肆虐的时候,意大利人法卢拜用亚麻布套制成最早的避孕套,预防性病。他对一千多个使用这种避孕套的人进行了调查,结果非常满意。

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我们感官的延伸,视觉、听觉的拓展已经实现。当未来的某个时刻,触觉、痛觉、温度觉、湿度觉等更多的感觉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递时,我们便可以远程地享受那销魂一刻,而没有任何被传染的担忧。

而现在,原始的互联网只是帮你便捷的找到了伴侣,之后的活,还得靠你到现场亲历亲为。所以,在我们的Ipad上安装一个安全套程序,完全阻止不了真实的病原体侵入你的体内。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