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回归有“政策性指导”迷你IPO申购也疯狂
导语:

朱熹妍 李缘

这只或许是10月份唯一发行的新股无疑正在承受更多关注,特别是其缩水了90%多的融资额之后。

因为“A股定价4倍于H股价”而被质疑的浙江世宝(01057.HK,002703),最终因“政策性指导”将发行价定在2.58元/股,仅比港股溢价不到30%。同时,因公司主动将发行规模由6500万股缩减至1500万股,创造出仅3870万元融资额的迷你IPO。

10月26日,浙江世宝申购情况火爆,市场人士开始质疑证监会所谓的政策性指导是否矫枉过正。不过,数据与人们的感受一致,两市的价差正在缩小,同时,基于这种价差的投资空间也正在遭受挤压。

有市场人士指出,监管层新股发行改革思路已经明确,越来越多倾向市场定价,但在具体做法上,如新股定价及发行节奏,仍存在政策性干预。

迷你IPO

    10月24日晚,浙江世宝发布《发行公告》,终将发行价定为2.58元/股,实际发行1500万股,融资额为3870万元。至此,融资规模不到原计划的一成。

按之前的计划,该公司拟发行不超过6500万股新股,按照5.1亿元的募集资金,其发行价格达到每股7.85元左右。当时,此价格是该公司H股价的4倍,过高的溢价也饱受争议。

经历漫长的16天12个工作日的路演后,融资上演了“跳水”。先是传出证监会将参考H股为A股“政策性指导”定价,后来该公司又主动缩小发行规模至1500万股。浙江世宝目前的发行价所对应的市盈率为7.17倍,低于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滚动市盈率。

坊间一度传言,在获知其定价“命运”后,浙江世宝便开始考虑缩股发行,甚至一度打算放弃此次发行。

浙江世宝原本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器扩产项目、汽车零部件精密铸件及加工建设项目和汽车转向系统研发、检测及试制中心项目的建设。市场担心,排除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后,是否还能有盈余。在10月25日的网上路演时,该公司董事长张世权表示,此次IPO净融资为3000万左右,同时项目将照常进行,融资不够的部分,公司将自行募资筹措。

迷你IPO却得到了市场的追捧。此次网下发行975万股,占比65%,目前询价所得申购数量为712400万股,这意味着网下初始发行量得到730.67倍的申购。10月25日结束的网上申购同样火爆。

一位浙江世宝的股东认为,公司仍然坚持上市也不仅仅为了这3000多万元,而是希望打通A股融资渠道,以后能够再增融资。

官方红线

10月24日浙江世宝H股收盘价为2.51港元/股,而A股发行价也于当日宣布为2.58元/股,以0.8的汇率计算,A股溢价为28.49%,接近30%。

在刚刚过去的9月底,同样从港股回归的洛阳钼业因最终定价“参照港股”的“政策性指导”红线,让其原本高达6元/股之上的询价结果斩至3元/股。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浙江世宝的最终价格也同样参照港股的价格制定,而至于其是否缩股发行,则看发行方的计划。

这种政策性指导同样存在于新股发行节奏的调控上。根据证监会新股发行安排,今年8、9月份分别只有12只新股发行,相比今年6、7月份发行的15只和20只新股,数量明显降低。而10月份IPO数量的下降趋势则更加明显。自9月25日以来,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已停止有一个月之久,浙江世宝或将成为本月唯一一只上市新股。而3870万的融资额也使得10月份成为3年来融资额最低的一月。这样冷淡的发行市场,对应的是超常超长的待审队伍——截至10月12日,共有819家公司IPO在审核等待过程中。

监管层控制新股发行的态度不言而喻,对于新股发行价,证监会也试图将其调整到合理范围。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向社会公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78号—《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宣布采用询价方式定价的,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直接确定发行价格,也可以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在发行价格区间内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发行价格。不过,在询价放宽的同时,《决定》也加强了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管。

在网上路演中,一位投资者提问,降价缩量是否来自于管理层的压力。董事长、总经理张世权表示,“发行价是询价结果、市场行情、股东利益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但是疯狂申购似乎又说明市场的热情,2.58元/股的定价让大多数人觉得有利可图。洛阳钼业(03993.HK,603993.SH)提供了炒作路线的先例。这家公司被“政策性指导”后,首日遭到炒作,开盘便大涨190%,报8.7元。此后继续上攻,最高涨幅达到216%,报9.48元。

价差缩小

“政策性指导”的目的在于,指导A股定价趋于合理,而H股定价更加成熟则是市场共识。但是无论监管层是否有意为之,A股与H股的价差确实在不断缩小。

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观点。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6年来,恒生A/H股溢价指数从2006年的95%左右,经历了2008、2009年的疯狂上涨后,又于近年来回复至100%以下的常态。

“2008年之前一直是H股较A股有个很大的折价,现在比较分化,比如金融板块是H股有溢价,消费和工程板块仍是A股有溢价。”一位长期跟踪港股的研究人士表示。

他认为,香港这边国际机构投资者主导市场,且有卖空机制,估值和情绪都比A股更接近市场行为。“不过总的来说,两市价差正在缩小。”

这让希望从价差上赚钱的人们,开始担忧。

持有浙江世宝股票的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关心的是H股将怎么走。”如今这家市值2亿港币的公司H股已然陷入僵局。没有分析师出研报,每天的成交量与涨幅都不见异常——非常的小。

两年前,他因得知浙江世宝启动A股上市计划而提前进场H股,理由是“如果能够发行A股,可以增厚每股净资产,H股也将间接受益”。“谁想并没有享受到发行市场的资本溢价,H股股价还一跌再跌。”

不过李先生认为,好歹等到A股上市也算留个盼头。疯狂的申购,让投资人开始期待浙江世宝重现洛阳钼业首日暴涨的风光,李先生也希望能够带动港股的上涨。另外,上市后就能在A股再融资,到时候“净资产增厚”仍然可期。

在他看来,公司之所以将6500万股发行量缩至1500万股,也是对股价不满意,留蓄力量推进再融资。

那些支持海外上市公司私有化的机构投资者,则远虑更甚。一位投资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分析,机构支持私有化正是希望能够从转板获得溢价空间,能够以便宜的价格在海外市场赎身,然后回归市盈率更高的主板获得更好对价。如今这种空间正遭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挤压。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