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直接补贴 商务部酝酿扩消费新政
导语:

张斌

11月初,北京市的一个政策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北京市商务委宣布从11月1日起试行家具以旧换新政策,为期一个月。

这是又一个政府版的以旧换新的办法,这个动作使得市场认为现有的一些扩大消费的补贴政策,在到期后会加以延长。

本报自商务部获悉,商务部正在研究扩大消费的新方案,目前正在与各个部门协调。

据了解,新方案会减少直接补贴,这一次的措施会更加强调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直接补贴;其次就是增加政府对企业的担保资金;以及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减少直补 着眼设施建设

自2007年12月开始,山东、河南、四川三省进行了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试点工作,给予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试点的三省一市执行到2011年11月底。

紧接着,试点的名单被扩大,2008年12月1日,山东、青海、湖北、陕西等14个省开始推广家电下乡,执行到2012年11月底。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工作在全国推行,并计划执行到2013年2月。

类似的政策即将收官,市场均在观望是否有类似的新的刺激消费政策出台。

目前中国扩大消费政策的主要支持方式是购买补贴,例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新的政策可能会让大家有点失望。”一位商务部官员说,“这一次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一些长远的设施建设上,直接补贴会大幅减少。现有的这些政策支持的方式方法将会加以修正。”

他说:“我们开了几次研讨会,大部分专家也都表示靠补贴不是办法,虽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来看,消费增长的数据还不错,今年肯定能达到14%以上,已经是GDP的2倍了。”

现在看来已经没有那么困难,所以商务部带头表示要将更多的投资放到设施建设上。

首先,是加强体系的建设,例如流通体系、数据体系建设和诚信建设体系。

流通对扩大消费会有很大的影响,能够实现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可以把潜在的需求变成即期的消费,也可以创造新的消费。要通过在网点方面的合理布局,来创造便利消费;在农村,已经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15分钟购物圈。“接下来,会进一步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上述商务部官员说,“城镇化,也可以很好地与商贸服务业的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2000年商务部的前身经贸委试着建立自己的数据,开始没钱只能找事业单位支持。这些年做下来,证明还是相当有用的。最典型的是猪肉价格的监测,这是目前一些国外机构、投行都愿意采用的数据。“现在很多电子商务公司都是自己雇水军,说自己的客户已经过亿了,其实谁也不知道。”他说,“所以数据的建设相当重要。”

其次,是一些公共平台的建设,例如电子商务平台及其立法。

第三,是将直接补贴的资金放到担保资金上来,很多银行不敢把钱贷给中小企业,也是因为没有保障,如果国家能为更多的企业作担保,会给企业很大帮助。“现在也有给中小企业作担保的拨款,但是太少了,我们想把这些直接补贴的资金用到商贸企业担保上来,用这个杠杆撬动更多的资金。”上述商务部官员说,“这个资金是多少还在协调,但是这样的思路已经确定下来。”

加快收入分配改革

关于扩大消费的方案,在已经召开过的几次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均表示,扩大消费不能只依靠政策刺激,不只是让老百姓花钱,更要注重如何让老百姓挣钱。

今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能仍停留在规划和设想阶段,要寻找收入分配改革的切入点,实现初次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要保障居民真实收入的较快增长,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促进居民真实收入水平的稳定增长,为消费增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还提出,下一步需要加快收入分配等改革,从而促进消费快速增长。因为,如果在居民收入差距上采取些措施,只会有利于促进增加新的消费热情。

例如推出遗产税,哪怕起点低,10%左右(国外已经30%-40%),也有作用。“对于一部分拥有巨额财产的富人而言,他们会考虑提前消费或财产转移,这会对扩大消费有一定作用。”他说。

他判断,在增值税方面,哪怕象征性的下调一个点,也会普遍缓解企业的压力从而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增长。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居民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较高,消费快速增长地区逐步转向农村和第三、四线城市。

尼尔森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和美国两大全球经济强国的信心指数均有所上升,分别达到108点和83点。其中2011年四季度中国农村地区消费者信心水平高居全国榜首,达114点。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主任赵萍则认为,由于初次收入分配涉及到利益再分配问题,所以推行难度较大,政府应该找到实质性的突破点。

今后采取新的扩大消费政策,可考虑在免税、退税、贴息等方面进行适当探索。例如,对目前征收消费税的部分商品如汽车、化妆品等的消费税进行适度调整。对于那些以前是奢侈品而目前已变为大众消费品的商品,应逐步调低消费税税率,或者不再征收消费税。

她还提出,在已有消费政策支持效果出现衰减的情况下,应深入挖掘具有消费增长潜力的支持对象。例如,应根据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高峰期的特点,适时将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纳入到政策支持范围,推动我国经济从工业化中后期步入服务经济时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注重经济增长,向兼顾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等多个目标方向转变,引导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