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带桌椅上学让中国蒙羞
导语: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既有触目的奢华,也有触目的寒酸。令人心痛的是,这奢华与寒酸是错位的。

经济观察报 王小川/文 在广东省湛江吴川市部分地区,孩子们去学校读书仅仅背着书包是不够的,还要自己买一套桌椅,不管是升级还是调位,都要带着。这一消息,在2013年元旦这一天通过互联网迅速传遍中国,引发公众怒火。

公众的愤怒可以理解。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轫之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名片,在以往的媒体镜像中,广东给公众的印象也是富甲中国。没成想,在这么金光灿灿的地方,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之后,祖国的花朵们竟然要受如此委屈,没法不叫人有今夕何夕之感,有人更翻出来当年四川军阀刘湘关于县衙门如果比学校盖得漂亮就要枪毙县官的说法,以唤起当代公仆们的羞耻之心。

由于媒体对这一事实的报道缺乏深入的背景性调查,对于学生自带桌椅上学的真实、深层原因,还难以作出判断。不过,即使仅从目前所知道的信息看,当地政府及学校需要反思、问责之处已经不少。

首先看当地教育局部门的说法。吴川当地教育局一林姓副局长对学生自带桌椅上学的解释是,目前小学义务经费标准虽然提高到了每生每学期275元,但仅能维持学校的日常开支,如果再从中为学生添置桌椅,学校的运转会很困难。这一说法是明显站不住脚的。学生的桌椅,是最基本的教育投入,是最日常的东西,毫无疑问应该优先予以保证。何况,桌椅又不需要年年更新,拿每生每学期义务经费275元的标准来说事儿没有说服力。

再看一些学校校长的解释:学校提供的桌椅比较破,一些家长们自愿买新桌椅,新桌椅美观、可升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可以一直携带,既然家长买了,学校就没必要再买了,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个说法同样站不住脚。如果没有学校的桌椅破旧在先,家长们怎么会有自己掏钱买桌椅的举动?如果学校桌椅过得去,家长们何必多此一举?

教育局与学校的说法之间,显然存在着差异。前者强调的是义务经费标准过低,不足以为学生提供桌椅,后者强调的是家长们的偏好,因为家长们都不在乎拿出100多元钱给孩子配置漂亮的桌椅,校方也就乐得顺水推舟。前者的意思是“不能”,后者的意思偏向于“不为”。二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在推卸主持教育者的责任。《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第四十三条 更明确规定: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学生的桌椅属于基本得不能再基本的需要了,连桌椅都不能保证,显系违背《义务教育法》,是政府的失职。

值得注意的是,吴川市学生自带桌椅上学之事,都发生在村镇学校,而不是发生在市区。这其中难免不让人追问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公平分配问题。《义务教育法》对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有要求,并规定其为地方政府的法定义务,如果做不到,要给予行政处分。人们不禁要问,同样都是义务教育,为何市区学校的学生没出现自带桌椅上学的事情,却偏偏发生在村镇学校?这背后是否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信息披露,只能根据现象去提出疑问,吴川地方政府方面有义务对此给予解答。

吴川学生自带桌椅上学,违背《义务教育法》,需要问责,而抛开上述具体疑问,在笔者看来,吴川部分村镇学生自带桌椅上学,是一个让中国蒙羞的现象,也是当代中国真实面相的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既有触目的奢华,也有触目的寒酸。令人心痛的是,这奢华与寒酸是错位的。寒酸不可怕,可怕的是,本该寒酸的,却格外奢华,而不该寒酸的,却寒酸无比。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这样的错位都是愚不可及的。作为生活在当下的中国人,并不奢望局长、市长们自带桌椅去办公,更不曾奢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比政府办公大楼还要漂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但的确也不曾想过连一副桌椅都还要自带,这的确超出了中国百姓的想象力。在“房叔”“表叔”层出不穷的时代,面对那100多元钱一副的小小桌椅,我们除了羞耻,已经无话可说。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