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黄河雅罗鱼
导语:

宋馥李

时隔几个月,朵华本还能清楚记得那次盗鱼事件。

2012年9月2日,黄河源头处的鄂陵湖,宁谧的寂静被打破,3辆车、6个人,在鄂陵湖岸边撒下渔网,几个小时,就盗走了200斤黄鱼。

在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湖水和天空一样,碧蓝碧蓝,这里生长的黄鱼,被视作黄河源头的珍稀鱼种。“等我们公安出来,捕鱼的早就跑了,”朵华本说,“非法捕捞每年都有。”朵华本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农牧林业科技局副局长,每到夏季,黄河源头的鄂陵湖,就遭遇这样的执法困境——执法人员太少,执法车辆老旧。鄂陵湖整个湖面面积为628平方公里,而玛多县的渔政执法人员,有正式编制的,只有1个人。

非法捕捞,还不是黄河鱼种面临的最主要灾难。在黄河加速开发利用的30年时间里,黄河的生态系统正在经历着沧海桑田的变化,这里面,首先受影响的就是鱼类。

消失的高原鱼种

黄河的特有鱼种,已经难觅踪影。

2012年10月下旬,在黄河十年行生态考察中,来自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查设计院的水电专家黄玉胜告诉记者,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说,黄河上各个大坝的阻隔,让黄河上游的高原鱼类分布范围,缩小了200多公里。

黄玉胜酷爱钓鱼,也喜欢研究鱼。由于工作的关系,他参与调查和设计了黄河上游大多数水电站,常年在黄河上游河段工作和生活。不过,让他遗憾的是,干了一辈子水利水电,随着自己参与设计的上游水电站越建越多,黄河的鱼越来越少。

青海省贵德县的一个渔民,是黄玉胜的老朋友,多年来,一直帮黄玉胜采集鱼类标本。在10多年前,黄河上游常见的鱼有花斑裸鲤,黄河落烈沟鱼、金点眼赤鱼,还有五六种高原鳅。

可如今,鱼越来越少。最令人遗憾的,是黄河雅罗鱼的消失。在这一河段,黄玉胜曾在渔民中间悬赏:谁能钓到雅罗鱼,每一尾奖励1000元。可惜,这个悬赏令开出了好几年,一直没有人拿走这笔赏金。

虽然不敢说黄河雅罗鱼灭绝,但的确是难觅踪影。黄玉胜解释说,黄河雅罗鱼,分布范围很小,就在龙羊峡到甘肃大柳树的上游河段,是黄河的特有鱼种,也是中国特有的一个鱼类亚种。

黄河雅罗鱼产卵要求在缓流和砾石滩,产卵的温度在15oC左右。每年,这些高原鱼种随着河水下泄,一直到兰州河段,到了产卵季节以后,还要洄游到龙羊峡河段。随着上游水电站的增加,龙羊峡到刘家峡之间,密集的梯级水电开发,为鱼类的洄游设置了一道又一道闸门,鱼类种群的生存空间,已经日见狭窄。“现在基本上没有鱼了。”黄玉胜说。他记得,往前推十年,黄河上游的各种鱼类,拿个鱼钩一天能钓五六十斤。实际上,从龙羊峡蓄水之后的第三年起,贵德河段的鱼类,便发生了突然的变化。上游的鱼类几乎一种也捕不到,只剩下高原鳅,第四、第五年以后,渔民们连高原鳅也捕不到了。

目前,黄河上游河段中,在龙羊峡到刘家峡河段435公里中,已经建成了龙羊峡、尼那、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扬、公伯峡、苏只、刘家峡等8座,在建的有拉西瓦、积石峡、炳灵(原寺沟峡)等3座,筹建和规划的有山坪、黄丰、大河家等3座。该河段的落差,从海拔2600多米到1600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成为黄河上最为密集的水电开发区域。

造成鱼类灾难的另一原因是温度。黄河上游的大型水库,在每年秋季都要蓄水,在蓄水的同时,也拦截了巨大的热量,直接导致下游河流的水温下降。黄玉胜为此专门进行的测量,在龙羊峡水库下游,鱼类产卵季节的水温,降到了七八度。

“这是对鱼类毁灭性的打击。”黄玉胜说,鱼在产卵季节和孵化季节需要的温度达不到了,生存环境自然就恶化了。

不过,龙羊峡以上的几百公里处,水电站的修建仍在继续。黄玉胜担心,连这最后一段高原鱼类的栖息地,也彻底被毁灭,那就只剩下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了。现在,在鄂陵湖往下,黄河第一坝已经建成,黄河第一水电站,也成为了玛多县最重要的电力来源。

黄河第一坝对黄河源头的高原鱼种究竟是福是祸?还未可知。黄玉胜表示,第一水电站虽然隔断了和下游500公里的鱼类内部的联系,但是或许也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措施,否则在2012年大洪水的情况下,扎陵湖、鄂陵湖的鱼大量下泄,两岸人民会拼命捕鱼,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

谁的黄河?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用黄玉胜的话说,站在人类的立场上来说,世界上所有的动植物物种,我们还有太多不认识的。很难估量,他们对人类以及地球环境生态,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性。

所以,保护动植物不灭绝,不消失,其意义甚至大过了建设大坝的整体利益。而就全世界来看,水库和水坝对生态的影响,正在加剧。诸如:由于水坝库区的淹没,导致天然森林、草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丧失;导致物种数量的减少和上游集水区的环境退化;导致水生动植物多样性的丧失,特别是重要渔业的衰退;导致下游湿地以及沿河、港湾、比邻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这样的变化,也在黄河上发生。

从2007年开始,青海省在黄河上游扎陵湖、鄂陵湖实行封湖育鱼。青海省政府建立了河南段、尖扎段、贵德段以及扎陵湖鄂陵湖4个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2011年5月-11月,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对黄河流域鱼类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工作,这项调查验证了一直以来人们的担心:历史上出现于黄河流域的鱼类,本次调查大部分均未采集到,其中以中亚高山复合体中的裂腹鱼亚科,北方平原复合体中的亚罗鱼亚科等高原鱼类为主,例如嘉陵裸裂尻鱼、瓦氏亚罗鱼等都未采到。

对此,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的解释是,近年,黄河上兴建了大量的水利水电设施,黄河上游水电站分布密集,对鱼类的洄游通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例如在上世纪60年代调查中出现的鳗鲡,在该次调查中未发现,由于鳗鲡是典型的生殖洄游性鱼类,由于水电站的建设,阻碍了其洄游通道,因此,该鱼类现在黄河上游已鲜有发现。

调查还显示,近30年来,黄河流域的鱼类种类、生态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黄河流域记录到的鱼类资源有191种(亚种),仅黄河上游青海段分布的土著鱼类就有22种,多数种类为我国特有的高原珍稀物种,有3种被列入1998年《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有9种列入2004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目前,黄河雅罗鱼、兰州鲶、黄河鮈等黄河鱼类已处于濒危境地。

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守文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的回函中称,近30年,大量水电工程的兴建、南水北调、黄河调水调沙等水资源利用工程以及非健康养殖活动等,导致黄河流域渔业资源衰退,濒危物种数量大幅度增加,淡水渔业资源及流域生态面临严重威胁,水利水电等工程建设对渔业生态环境影响巨大,造成黄河干支流水体连通性下降,原有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

赵连石是中国探险协会珍稀动物分会的副秘书长,在他看来,黄河流域不断增加的人口、城市和工业布局,一直在持续增加着黄河的生态压力。以往的黄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多数只针对沿黄地区经济发展或者防洪防凌,对黄河自身的生态系统,则长期忽视。这导致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过度开发,许多工程未通过环评,更未落实渔业生态损失补偿措施。“无论什么样的沿黄规划,都是在向黄河索取。”赵连石说,而黄河原有的生物物种,生存环境不断受到挤压和退化。当下,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是黄河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